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蓝色低语与巴黎初雪(1901-1904)

1901年2月的巴黎,寒风吹过蒙马特高地的碎石小路,将最后几片枯叶卷进“洗衣船”公寓吱呀作响的木门缝里。22岁的毕加索蜷缩在堆满画布的房间角落,裹着从西班牙带来的旧毛毯,对着刚完成的《卡萨吉玛斯的葬礼》低语。画布上那个额头带枪伤的青年,是他无法释怀的梦魇。

“帕布罗,你的蓝色要把我也冻僵了。”费尔南德·奥利维耶推开门,栗色卷发上落着细碎的雪花。她自然地解开被雨打湿的羊毛斗篷,露出缀着茜草红流苏的裙摆——那是整间画室里唯一的暖色。毕加索抬头时,注意到她睫毛上凝结的白霜在煤气灯下闪烁,像突然闯入蓝色世界的异星微尘。

这个冬天,毕加索正在经历创作上的剧烈转变。好友卡萨吉玛斯因爱情绝望自杀的阴影,让他开始用大片的普鲁士蓝、靛青和锌白构建视觉宇宙。在《生命》的草图上,相拥的男女身后浮现着卡萨吉玛斯的侧影,而抱着婴儿的妇人眼角挂着永不干涸的泪滴。费尔南德到来后,常常安静地坐在颜料箱旁读书,偶尔用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铜壶煮一锅蔬菜汤。她熟悉蒙马特每个面包店何时丢弃隔夜面包,知道哪家画廊的守夜人愿意用素描换一瓶劣质葡萄酒。

“你看,”某个雪夜费尔南德指着《弹吉他的老人》说,“这蓝色里藏着音乐。”她轻轻哼起祖母教的普罗旺斯民谣,毕加索突然夺过画布,在老人指尖添上一道几乎看不见的铬黄——那是他三个月来第一次使用暖色。

他们的爱情在贫困中生长。毕加索用给费尔南德画的肖像抵偿房租,房东太太却嫌弃地把画扔进地下室(二十年后这些画作价值连城)。1902年最艰难时,两人共用一件大衣轮流外出,费尔南德在深夜悄悄典当母亲留下的银饰,换回画布和能点燃炉火的木柴。正是这种相濡以沫,让毕加索笔下的蓝色开始微妙变化:《塞莱斯蒂纳》独眼女的背景里出现了淡紫色的天空,《熨衣女工》僵直的脊背上隐约透出肌肤的暖粉。

1903年春天,当《人生》最终完成时,费尔南德发现画中相拥的男女,既是对卡萨吉玛斯的追忆,也暗藏着无数个雪夜里他们相拥取暖的姿态。更令人惊讶的是,调色盘边缘不知何时混入了珊瑚粉与蜜桃色——玫瑰时期正在蓝色冰层下悄然萌发。 6lC6aGVKBUsL+M/nQEGfwK9KynnBpZDruEpP8A5ikP6QEu1bn9SE3i63Lgv31PA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