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古老的民谚,它融汇在泱泱华夏儿女不息向上,永不停歇的生命追求之中。
它是中华民族为改变个人的生存环境,追求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不息奋斗的力量源泉,它既符合道法自然的生存法则,又彰显了中华民族生存理念的最大智慧。
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得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上下五仟年承先继后,生生不息,披荆斩棘,开拓向前,靠的就是这种社会人口的流动,生存环境的迁徙所推动的结果。
悠久的华夏历史表明,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广袤的国土上至少发生过六次。
从东汉末年衣冠南渡开始,到清康熙年间东北封禁政策的解除,无论是避战离乱,还是自然灾荒;无论是政权更迭,还是老百姓自身的生存需求;也无论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和北宋末年南宋初期的南迁,还是明初山西的大移民,清初期的湖广填四川的举措,以及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等等,每一次历史性的人口大迁徙,它无疑都推动了民族的大融合。
它既有利于民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壮大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它更利于文化教育的广泛交流与继承,它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强劲推力。
远的不说,单说改革开放这40多年来,由于人口管制政策的宽松,由于我国加速推进的城镇化运动,这新一轮的人口大迁徙,更是把我们的国家迅速推向了以创新型经济为主的滚滚大潮中。
40年间我们就从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贫穷而落后的民族,一步跨越进入到了世界先进国家之列,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也一举跃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位。
40多年来我们所取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让国人欢欣鼓舞,让世界叹为观止。于是乎北上南下,东征西迁,那里适合安居乐业哪里就是我的故乡,成了新时代人口迁徙的主流。
为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为追求幸福的生活,为就业务工,全国上下新一轮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气势更波澜壮阔的四面迁徙,八方流动的伟大壮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席卷而来,几乎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天涯咫尺人人都如过江猛龙,都在寻求自己的英雄用武之地;神州赤县个个都是俊杰英才,都在争取自我的安身立命之处。
只要此地留人,那便恃才放旷;此地不留人,拎起行李便走人。留下来就有机会同台竞技,凭本事创造业绩就能安居乐业晋级升迁。留不下来就另寻时机,东山再起,或卷铺盖走人,奔走下一个更好的人生驿站。
不管你来自山南海北,操南腔北调,还是土著家族,拥有丰厚的夲地资源,如今更讲究的是真才实学。
“来了就是XX人!”既是一句响亮又温馨的安民告示,也是对土著子民优越感的宣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纳天下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展开的人才争夺战,这些年在全国各地打得如火如荼,热闹非凡。
各地为发展自身经济甚至不惜血本,什么人才房,安置费,科研经费一码高过一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只要你手握金刚钻,那么你定会只认他乡作故乡,你这条过江猛龙的强势也能压过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