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做一个小孩喜欢的大人

小孩喜欢什么样的大人?

作为一个大人的优点有很多,比如说聪明能干,还有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等等。但对小孩来说,这些都不那么重要。一个以社会标准看来即便平庸的大人,只要他还没忘记自己的童年,他就有极大的可能成为让小孩喜欢的人。

没有忘记自己的童年,就意味着他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孩子时的种种特质。小孩是怎样的一种矛盾体?一方面,他们生机勃勃,充满好奇,面对世界跃跃欲试,就算干坏事都是那么有创意。他们热情,善良,温柔,眼睛就像明亮的星辰。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自私、懒散的一面,充满破坏力。他们不仅会撒谎,而且还会抵赖、顶嘴,把你气得火冒三丈又无可奈何。

小孩就是这样,你要说,有一个小孩样样完美,从不犯错,那才是可怕的事。童年的经历是人格发展的必经阶段,小孩在各种活动中积累体验,从拥抱和亲吻中感受幸福,从一次次的错误里明白规则和边界,童年就该是这样的。

所以,没有忘记自己童年的大人,一定会是一个宽容的大人。他会记得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他也会宽容孩子的错误。

要知道,对于犯错这件事,大人和孩子的视角往往是不一样的。有一天我跟学生起了冲突,我流泪了。作为一个教书多年的老教师,我竟然在小孩面前流了眼泪。当时太难过了,因为这是一个我倾力对他好的小孩,我没想到他会这样顶撞我。虽然事后我们和好了,但想起这件事来总还是有些伤感,类似“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那种感觉,也会怀疑这份关爱是不是我自以为是的付出。直到很久以后,那个孩子都毕业了,家长发给我一篇文章,是孩子后来写的。

他写道:“我在灯下翻动着老师送我的书,流着止不住的眼泪。从小到大,只有她是最能懂我心的人。她总是找我私底下谈话——在我开心时,在我难过时,在我闯祸时。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在我面前落了泪。我也想哭,但我是个小孩,我以为我不哭就赢了。但当老师恳切地对我说‘听听话吧,你父母、我,我们都很爱你’的时候,我才明白,我错了,我没有赢,反而输得更彻底。”

读完这篇文章,我又流眼泪了。是真心被承接住的感动,也是曾和小孩怄气的懊恼。如果不是因为这篇作文,我想我永远也不知道孩子心里的这些想法。大人和孩子讲对错,孩子想的却是输赢。其实也不是输赢,而是那颗小小的自尊心。

回头再看那个孩子的错误,他是真的很坏吗?是除了发火和斥责以外再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肯定不是的。只是那时候,我也太想赢了,以大人的身份,以老师的身份去评判对错。其实儿童是很感性的,而非理性的,他们常常跟着感觉走,喜怒哀乐都在当下。明白了这一点,面对孩子的顶撞时,我的情绪仿佛也有了缓冲区。

多少大人都控制不好情绪,何况小孩呢?跟小孩不是非要争个输赢的。让一步,让孩子有台阶可下,挺好的。

记得自己的童年,就会永远保持天真。

一个天真的人,总会有各种有趣的想法,它们会自然而然地从你的心底里冒出来。而有趣的教育方法则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比如想让一个四处奔跑的孩子停下来,你与其大叫“停下停下”,不如拍拍手说“动动就是木头人”——他们很乐意做这样的游戏。再比如说,有一天我叫一个小孩闭上眼睛张大嘴巴,说要变一个魔术,他半信半疑地照做后,我把一颗巧克力豆放进了他的嘴巴。小孩高兴地大叫:“是巧克力!”我却一本正经地告诉他说,这是一颗有魔力的巧克力豆,已经被老师施了魔法,吃了以后,今天会特别特别乖,也能过得特别特别开心。

小孩信吗?即便他知道这只是一个玩笑,但他一定会开心,并且那一天,他也会比平常更守纪律。他的内心是热切的,愿意相信这个童话般的说法。这是不是比简单严肃地告诉他“不许捣乱”来得更有效?

即便是惩罚,来点有趣的惩罚,小孩也更容易接受。比如那个上课偷偷玩奥特曼卡片的男孩子,我给他的惩罚是,做一个PPT,给同学们做一次奥特曼主题讲座。他涨红了脸,握紧了拳头,紧张又兴奋地给全班做完讲解后,在掌声中走下了讲台,我把卡片都还给了他。他也说话算话,再没有把卡片带到学校。

哪个小男孩不喜欢奥特曼呢?一时的忍不住又有什么关系?要知道,当老师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也会翻墙爬树,也会偷偷看《机器猫》漫画书啊。

儿童并不完美,他们会犯错。批评或是惩戒并不是对儿童自尊的侵犯,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很重要。很多时候,儿童犯错并不是因为恶意,而只是因为不懂。从这个角度来说,犯错正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大人若能多想想自己小时候,便不会轻易对孩子生气。

我喜欢和小孩聊天,也喜欢观察他们。从他们身上,我重温自己的童年,回答曾经的疑惑。永远不忘记自己的童年,不仅是为了得到孩子的喜欢,更重要的是,保持那份天真和赤诚,也能得到这个世界给你的拥抱。

这样很幸福,真的。你试试看。 0QYkaxVVCndsr5W1ZMXPe77ETmlmajrfZBY/prmQVu18AislwZu9e+Az3gre2Kk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