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寻寻常常的一天,我打开微博看看留言,突然发现一封来自陌生人的私信。
私信里是这样说的:“老师您好!是这样的,我刚看到朋友转发了一条小学生作文的微博,看到评语的字迹很像我的小学老师。点进去看了下,您在宁波,我也是,所以想来打个招呼。不过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不知道您记不记得以前教过一个叫方缘的女生?”
我瞪大了眼睛,恍如做梦。我回复道:“我记得你啊,2005年教你的,你小时候画恐龙画得特别好!”
屏幕那头的回答是:“天哪,竟然真的是王老师!这感觉太神奇了!”
一切都像电视剧里的情节,就这样和十年不见的学生又取得了联系。
我清楚地记得,2005年我第一次教一年级,第一次教语文。在那以前,我教的是英语课,但我心心念念想教语文,跟校长要求了很多次,那年秋天,我终于如愿以偿。
在上岗之前,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倚马万言,教小孩子阅读写作有什么难的。谁知现实偏偏捉弄我,我因为天天让学生写日记而被家长投诉了,原因是作业难度太大,学生负担太重。期末考试也让我沮丧万分,平均分比隔壁班低了很多。
校长开我玩笑:“你不是很爱上语文课吗?怎么成绩教成这样?”
我无言以对,羞惭不已。
自己会写,和教会学生写,是两码事啊。
虽然在心里暗下决心,但技能提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常常很用力,常常很迷茫。
因为工作调动,我在2008年8月离开了那所学校。暑假里走的,都没好好告别。
但我还记得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脸庞。我记得圆圆脸的小佳,白白瘦瘦的张小大,总是笑眯眯的奔奔,还有梳着马尾辫的方缘,她的眼睛黑亮黑亮的,说得激动的时候,胳膊会在空中画一个圈,仿佛这样才能表现出她的全部激情和全部力量。
我想念他们,想念坐在桂花树下看他们跑来跑去的样子,想念他们拍着手唱“时间就像小火车”给我听。但我再也没遇到过他们,直到这一天,收到方缘的留言。
遇到长大了的学生固然高兴,想起自己没把他们教好,还是心有愧疚的。我跟方缘说:“那时候老师太年轻了,还缺乏经验,害得你们总考不过隔壁班,很抱歉。”
方缘惊讶地说:“有吗?”继而笑了起来,“我完全不记得老师您课没上好这回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您给我们介绍《哈利·波特》,这开启了我人生的一扇窗呢!”
这回轮到我惊讶了:“有吗?我也完全不记得了!”
真的,很多时候就是随口的事,却在另一个人的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个意思吧。
方缘已经是十九岁的大姑娘了。她告诉我,她经历了高考挫折,现在正读大二。
我安慰她,高考只是人生一段经历,向前看就好。然后又含蓄委婉地打听了一下她目前就读的学校。
“浙大。”她说,“高考没发挥好!”
我忍不住笑了:“浙江大学哎,怎么是没考好?明明考得很好啊!”
“本来想去更好的学校呢。”方缘说。
我很开心,我的学生上了浙江大学,我当年没把她教坏。我得到了一个答案,也仿佛是得到了一个安慰。
我和方缘约了下午茶,我见到了长大后的她。她穿着风衣,戴着帽子,眼神依旧是清亮的,就像小时候那样。
我们紧紧拥抱了一下,她都和我一样高了。
方缘写了一篇文章来记录这次神奇的相遇。她是这样写的:“关于王老师,我还记得什么呢?她很爱看书,也很爱写文章。她常问我最近在看什么书,还送给我新华书店的打折卡(我高三还用这张88折的卡买资料)。她会给所有同学的作文写很长的评语,字迹跟现在她写在小朋友作文后面的一模一样。她可能是所有小学生的噩梦,因为她给二年级的语文寒假作业是20篇日记,暑假是40篇,你们想想假期一共才几天。但是我喜欢写日记呀!我现在还记得,我二年级寒假的日记写了《金刚》观后感,写了出去玩的游记。暑假的日记里,我写了好几篇《快乐星球》。我还写了2006年的世界杯,并且专门挑了一篇写齐达内。每篇日记她都看,都写评语。
“可能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他们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多重要。一个真的关心学生,真的热爱文学的语文老师,能够使得一整个班级的小朋友都开始喜欢——至少是接触阅读,接触文学,以及更多非常美好的事物。当然,放在其他科目也是一样。也许从此开始,他们学会用生命热爱一种事物,他们试着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们也许还会生出奇妙的梦想。他们还会学会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自己的小山丘上给自己唱歌。对他们来说,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师一大段的评语,自己的兴趣爱好能被老师尊重,自己也许是可笑的想法能被老师认真看待,真的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会有很重要的影响啊。”
方缘把文章发给我,我悄悄地看了很多遍。当年在自己看来稚嫩可笑的教学,竟在一个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那么多、那么深的烙印,这让我暗自惭愧——我担得起孩子的这份崇敬吗?好在,我当时的技术虽然稚嫩,心却是真的。
想想我的老师们也曾这样给我温暖和爱,让我带着幸福离开童年,长大后的我又把这份爱带给孩子。眼见着当年的孩子长大了,她也会把这爱带给新的孩子吧?人类文明的薪火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吧?
想到这里,就觉得眼前这平凡的日子也闪烁着光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