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让孩子爱上学习是家长的核心任务

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今天我想把这句话改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厌学。”父母压迫得越狠,孩子厌学的程度就越深。

常听有的家长问我:“为什么管得越狠,我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差?”

我问他们:“平时是不是经常训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

家长往往会轻松地回答:“学习不好,还不听话,只不过就是打几下,太正常不过了吧。更何况,打几下、骂几下,让他们学习成绩上去,有何不可?”

我告诉他们:“正是你们无休止地指责、咄咄逼人地训斥孩子,才导致了孩子强烈的厌学情绪。孩子厌学,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问题。”

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在主持的很多节目中都呼吁过,把禁止父母对孩子的暴力与虐待写进法律条款。在很多发达国家,家长对孩子实施任何暴力都是违法的,诸如语言暴力、虐待和冷暴力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把未成年的孩子放在家里无人陪伴,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对于没有生存能力的孩子而言,监护人是他们的唯一保护人。

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家长们到底要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

我认为,看待一个孩子的成绩,要把他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所有成绩算一个平均值。为什么要放在这样一个尺度里?孩子小学成绩好,但中学未必好;中学成绩好,大学或许还会放飞自我、沉迷游戏。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成绩跌宕起伏是正常的。如果孩子有学习的天赋,有学习的热情与能力,他或许都能自学成才,反而是家长的严厉干预招致孩子学习成绩的忽上忽下。哪怕孩子某次考试成绩突飞猛进了,或许都只是因为孩子厌恶家长无休止的逼迫打压,铆足了劲儿拼一把,但在内心深处他对学习依然是厌倦的。我们都不希望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有位家长跟我说,有一次他的孩子考试超常发挥,考到了全班第一名,看着孩子自豪的笑脸,他反而更焦虑了,因为他惧怕孩子的下一次考试成绩回到原点,希望孩子的成绩永远都保持在这个位置,因此不断跟孩子说“不要骄傲自满”之类的话。

我告诉他:“你不要研究如何对付孩子,而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做好下次考试他又回到原点的心理准备,这时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试想一下,一个突然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没有焦虑,反而是家长因为担心下次成绩回到原点而焦虑。让孩子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好好学习,保持稳定的学习成绩,是一件多么难上加难的事情啊!

正因家长无法接受孩子成绩的波动,甚至最后采取极端措施,才导致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无限的焦虑。家长越是咄咄逼人,孩子的学习成绩波动幅度就越大。并且,家长对孩子压榨式的交流、逼迫式的督促,必将会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留下隐患。也许孩子阶段性的学习成绩会突飞猛进,但家长逼迫的同时,孩子也可能会情绪崩溃,有潜在抑郁的风险。

家长朋友们,请你们一定相信,我身边有很多特别成功的朋友,但是他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上学时大多数都偏科,甚至学习成绩平平。我这样说绝不是告诉家长,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能成为出色的人,而是我认为,让孩子的学习成绩门门优秀,倒不如帮助孩子找到他的兴趣所在。任何一个你期待的他的优秀未来,其中一定会有他曾经对某个学科无限的热爱,只有让他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热爱,他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

比如此时此刻,已是深夜了,写作给我带来的快乐,让我从上午写到现在,没怎么吃喝,却一点也不觉得疲惫,因为此时此刻的热爱让我的心情愉悦到了比做任何事情、赚多少钱都快乐的程度。

在这篇文章里,我恳请家长不要为了学习成绩,让自己变得咄咄逼人,让孩子变得被动学习。一旦家长的咄咄逼人破坏了孩子快乐学习的情绪,那时候,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就算是孩子在家长的威逼之下拿了好成绩,也必然会丧失动力、厌倦学习。

为某学校捐助后,给孩子们签名留念

我今天之所以写这样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是想告诉家长: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解决你的孩子考多少分的问题,我更关心的是,你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幸福地生活多久。因为他的幸福指数与我们给他提供的家庭教育环境息息相关。

让我们的孩子在离开家庭、走向社会以后,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驾驭自己的未来,有足够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有足够的自信绽放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eeQmf5NTEpQ9wpsCpA0PQS9AOVfzR+muz2KP6Pp4jxXaNmOx1mDt5r28YW6S9G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