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万万不可培养一个仇恨父亲的孩子

一年前,我写了一首歌,叫《女人》,歌词和旋律的完成非常顺利。之所以顺利,是因为这么多年在访谈节目中采访女性,让我对很多离异家庭的女性多了许多了解。大多数婚姻解体之后,男性会选择很快重新开始一段感情,而女性会通过培养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甚至有的女性,因婚姻的解体,会从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变成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或令人羡慕的大老板。看似风光无限的她们,却有可能犯下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一边培养孩子,一边在孩子面前无休止地摧毁前夫的形象。这种既解恨又解气的做法,往往会为日后的幸福生活埋下巨大的隐患。

如果你是刚刚离异的女性朋友,推荐你看看我这篇文章。

离异之后,如果是男方有错在先的话,母亲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性别反感,经常会把“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挂在嘴边。于是乎,她们会拒绝男性的示好、玩命培养自己的孩子,甚至会拿出“洪荒之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这个时候,一旦听说前夫重新开始大张旗鼓地恋爱,甚至花天酒地地生活,母亲对前夫的仇恨会瞬间升级。这时,母亲会在孩子面前描述一个不堪的父亲,并且把父亲曾经和现在在她看来能够证明他人品低下的内容不断以夸张的方式反复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仇恨自己的父亲,以达到让孩子和自己站在统一战线的目的。在离异母亲的人群中,这样处理问题的女性可不占少数。

要是孩子的青春期撞上母亲的更年期,母亲的情绪波动会更加夸张,比如,暗暗下决心,我一定可以独自把孩子带大;比如,决不可以让我的孩子再见到那个浑蛋一面;比如,逼着孩子拉黑自己的父亲,等等。

我想提醒母亲们,这样的做法固然非常解恨,但会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当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认定父亲是不堪的、不负责任的、没有担当的,甚至是没有底线的时候,你可能从来没有想过,它大概率会摧毁孩子的社交能力,同时会严重地破坏他未来恋爱的勇气。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女孩,她一定会对未来身边出现的异性感到强烈的恐惧,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有的母亲会得意地告诉我,孩子是多么仇恨他的父亲,有的时候骂他父亲比自己还狠。这个时候,我会跟母亲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当孩子对亲生父亲如此仇恨的时候,他有可能开始仇恨一切,他的心理健康防线会坍塌,讨厌身边的人,仇恨反感的人,远离人群。如果她是一个女孩,那她会渐渐讨厌和远离身边所有的异性,也会把很多善意理解为恶意,甚至可能把正常交流理解为性骚扰。孩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甚至会出现焦虑和抑郁。

我身边有一位朋友,因为前夫种种的不努力、不上进,甚至还有些不检点,选择了离婚。孩子长大后突然问妈妈:“我怎么没有爸爸?”

妈妈回答说:“你爸爸死了。”

母亲渐渐在事业上有了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原以为,他们母子会这样安稳地生活下去,孩子会成为自己的骄傲。

谁知某天,这个“死去”的父亲突然出现在孩子面前,强大的血缘关系所产生的那份莫名其妙的亲切感,让孩子对父亲有一种无法抗拒的亲近。明明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却发现孩子和父亲越来越亲近。甚至明明母亲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却还愿意亲近那个贫穷的父亲。这位母亲痛苦地向我倾诉,她百思不得其解,觉得不公平。

我告诉她:“这一切正是因为你不断地向孩子灌输仇恨导致的。当这个可怜兮兮的父亲出现在孩子面前,血缘是他们无法斩断的联系,同情是孩子善良的本能;孩子会恍然大悟是你过度地描述了父亲的不堪,孩子会亲近父亲是你的咄咄逼人所致。特别是当孩子发现父亲并没有你说的那样不堪的时候,他会意识到你的话不准确、不客观、不真实,因为孩子的仇恨只是你灌输给他的,而不是他真实的体验。这样,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巨大的裂痕。加之对父亲的同情,孩子宁可疏远你,放弃优越的生活,甚至可能回到父亲身边。”

类似的故事我听过许多,拉扯孩子长大的母亲失去了一切,爱情、亲情。人到中年,除了钱以外她一无所有,成了孤独的有钱人、富绰的穷光蛋,是一个浑身穿着名牌、散发着高档香水味道、夜晚难以入眠的“风光人”,甚至活成了一个连自己都讨厌的人,永远埋怨,永远挑剔,永远咄咄逼人。这样的母亲固然为孩子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固然是前夫有错在先,但她这样不停地向孩子灌输仇恨,只能给未来埋下巨大的隐患,那些施加给孩子的强大怨念最终会反噬到母亲身上,结果是母亲无法拯救自己,无法摆脱痛苦,更有甚者放纵自己的情感,醉生梦死地生活,身体出现异常,企业经济效益一落千丈。

第一次拿毛笔写书法

婚姻可以解体,感情可以终止,生活可以改变,而煽动自己的孩子仇恨父亲将会让母亲的麻烦不断,平静的生活大乱,半生的努力有可能变成痛苦的回忆。为了你有一个健康、平静的未来,请千万不要培养一个仇恨父亲的孩子。切记!切记!切记!!!

文章写到这里,不同的家庭一定会对这篇文章产生不同的认知。因为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确实遇到过那种父亲对母亲的伤害达到了令人发指的情况,甚至家暴都是他们生活的常态。长时间的欺骗,没有任何道德底线,这样的父亲,孩子不可能不恨,母亲不可能不说。

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让孩子自己看父亲的所有行为,让他自己悟、自己去思考。就算父亲如此不堪,我也不建议母亲参与对父亲的任何评价。甚至我认为,这个时候,沉默的力量往往大于控诉的力量。

给孩子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让他以自己的考量来完成他对家庭关系的把握,尽可能做到摆脱仇恨、自我强大,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就是让母亲可以为自己骄傲。 eeQmf5NTEpQ9wpsCpA0PQS9AOVfzR+muz2KP6Pp4jxXaNmOx1mDt5r28YW6S9G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