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产业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快速转型发展。2024年,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销量预计将达到1700万辆,渗透率超过63%。这一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国汽车市场丰富的产业链、供应链资源,以及产业化技术、人才和政策的支持。同时,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质营商环境和公平稳定的产业政策,也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下,汽车产业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智能网联技术的变革正在引领汽车产业迈向数智新时代,催生了“新汽车”和“新豪华”的概念。随着一系列新技术的突破,汽车正逐渐演变为具有移动多功能空间、智能计算终端、数据采集载体和移动储能单元等多重属性的可进化智能汽车机器人。在产业新合作模式的推动下,“新汽车”和“新豪华”正在成为数智汽车时代的重要特征。2021年,长安汽车在长安首届科技生态大会上提出了“新汽车、新生态”的战略构想,认为未来汽车将朝着可进化的智能机器人方向发展,成为用户的“三手一伴”——工作帮手、生活助手、挣钱能手和情感伴侣,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新能源汽车只是序章,数字新汽车才是真正的未来。
“新汽车”的具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形态可变。在数字革命的加持下,未来汽车的形态有多种变化,我们用车场景更加丰富、多样化,可以集城市的通勤、长途的旅行、户外的露营甚至一些中小客务运输于一体。新汽车可以转变不同的形态,适应不同的场景。
二是功能可变。汽车将成为“人、机、车、家、伴”连接的枢纽,将成为家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智能空间。除出行外,新汽车应该还是可以提供娱乐、学习、聊天、会议室、观景台这样形态的产品。
三是软件可变。用户对于新汽车的需求是千人千面、常用常新,因此新汽车必须是一台高兼容、可进化的智能终端,越来越聪明,让用户越来越省心。
基于这些理念,长安汽车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全场景智能可变新汽车——长安启源E07。这款车真正体现了形态可变、功能可变和软件可变三大特征,既能满足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port utility vehicle,SUV)的功能性,又兼具多用途车(multi-purpose vehicle,MPV)的多功能性和轿车的舒适性,同时还具备户外露营、钓鱼等休闲场景的装载能力,真正实现了一车抵多车的目标。
首先,关于“新豪华”,我在2024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提出了这一概念,并逐渐在行业内形成共识。与传统豪华不同,“新豪华”在内涵上更加丰富。长安汽车在阿维塔品牌的打造上,为“新豪华”提供了一些参考答案,即高颜值、高科技、高价值。高颜值方面,新能源智能化时代的汽车设计正从传统工业品向科技产品和艺术品转变。许多用户选择阿维塔,正是因为它独特的设计语言,不仅是一款工具,更是一件艺术品,甚至具有收藏价值。高科技方面,阿维塔07搭载了五大硬核智能技术,包括华为鸿蒙座舱、乾崑智驾ADS 3.0、太行智能底盘、昆仑智慧增程和宁德时代的神行超充,为用户提供了领先的科技体验。高价值则体现在新一代汽车产品的高质量、高性能和高配置上,让用户享受安心、暖心、舒心、省心、悦心的“五心”产品和服务。
其次,智能网联技术的变革也带来了产业发展合作的新模式。汽车行业正在积极拥抱数智化和全球化的新变化。中外车企之间的合作模式从过去的技术引进,逐步转向联合开发、技术输出和技术共享。同时,中国汽车市场也从本土市场向全球市场协同发展,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车企与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不断深化,例如小米创始人雷军从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转型进入汽车产业,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长安汽车始终秉持开放的合作态度,与华为合资成立引望公司,与腾讯合资成立梧桐车联,不断强化传统汽车的转型能力,并扩大合作朋友圈。此外,车企与销售企业之间的新营销模式,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变革带来的直通直连的智慧营销模式,也在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长安汽车自2017年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致力于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我们相继发布了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书”计划和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布局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智能电动品牌,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未来,长安汽车将继续加大在新汽车、新生态领域的投入,计划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人以上的科研队伍,打造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长安汽车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建议国际汽车品牌优先在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并逐步扩展到全球市场。国际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福特、大众等,具有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以及全球化运营体系完善的优势,而中国则拥有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巨大规模、成本优势、产业链优势和创新要素。两者的有机结合,将更好地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因此,我建议国际品牌加强与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企业的合作,优先在中国布局,再逐步扩展到全球市场。
第二,建议全球汽车品牌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各国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构建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希望全球汽车行业携手,共同推动世界各国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汽车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