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族的文化:利在天下

钱学森在入党自传开篇写到“我出生于1911年旧历十月二十一日”,将旧历换作公历,他的出生日期是1911年12月11日。原本居住于浙江杭州并担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的钱均夫在此年发生辛亥革命之后,携带有孕在身的妻子章兰娟前往上海居住。12月11日钱学森在上海出生,故而钱均夫以“申儿”(“申”为上海的别名)昵称之,又取“柏青”为字以应“森”意。1913年初,钱均夫携带章兰娟和幼子钱学森回到杭州,同时担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钱学森称父亲钱均夫“是浙江杭州一个丝商家族中没落户的第二子”,但家世可追溯到吴越王钱镠(852—932)。钱学森是钱镠的第三十三世孙,他的曾祖父钱继祖育有四子:长子钱承镕(字伯陶)、次子钱承镃(字仲农)、三子钱承铎(字叔文)、四子钱承锳(字季常)。钱继祖依靠丝绸生意致富,但此后因家族生意被做空而成为没落户。事情原委:钱继祖致富后希望子嗣由贾入仕,于是将生意交由大伙管理,自己全身心“陪读”;哪料大伙通过做假账化公为私而使生意连年亏空,导致生意远不如从前那般。

无法确认钱继祖的子嗣是否考取过何种功名,仅可知钱承铎在北洋政府国务院统计局任过职。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钱氏家族成员的人生轨迹在近代中国史的背景之中必将不同于祖辈。这一轨迹突出地表现在钱继祖的次子钱承镃身上。钱承镃育有两子一女:长子名为钱家润(字泽夫),次子名为钱家治(字均夫),女儿名为钱秀英。

图为钱学森家世图谱

图为1938年5月钱学仁结婚时寄给远在美国的堂弟钱学森的结婚照

钱泽夫育有一女一子,即女儿钱学仁和儿子钱学榘。钱学榘1935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同样成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并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此后成为美国航空界的知名专家。钱学榘与李懿颖夫妇育有三子:长子钱永佑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次子钱永乐是计算机专家,幼子钱永健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均夫和章兰娟夫妇婚后曾育有一子,但其不幸夭折,此后他们又育有一子即钱学森。钱学森与堂姐钱学仁的感情颇深,他在入党自传里还提及他和堂姐“思想有共同点”。钱学仁主要从事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武汉某小学校长。

不限于杭州钱氏,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科学、工程、教育以及文化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钱氏家族人才。这一独特历史现象与《钱氏家训》不无关系。《钱氏家训》仅600余字,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篇,国家篇里有言曰“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这为解释钱氏家族人才辈出提供了文化视角的解读空间。从个体生命史看,利在天下不仅根植钱学森的心底,同时更是他的日常实践,而他在科技领域做出的贡献又可谓利在万世矣。

图为《钱氏家训》

然而,从钱继祖到钱学森这一支实则走过不少坎坷与艰难之路,不独有生意被做空之惨痛经历,同时还有时代发展带来的选择之困,即家族成员是固守传统考取功名还是适应潮流拥抱新知。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键作用并使家族重新走上“中兴”之路者,正是家族中“没落户的第二子”钱均夫,他的人生选择又直接决定钱学森的人生起点。 NumP9DKzcqk3wRdgAyG6vH80a4oGoMS13FzwqC2/f+ubVKz5OhROA5GK1Mi9rf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