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时间的推移,求职者越来越意识到并开始忧虑雇主对长期失业者的污名化。对已经求职一年多的塔米而言,“最让我害怕的是,当他们看到你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就根本不愿意看你的申请材料”。蒂姆将失业的时长视作“最大的顾虑”,因为“你离开固定职位的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人对你投来怀疑的目光”。鉴于这些合理的担忧,求职中最令人沮丧的经历之一,莫过于被要求解释就业空窗期或空窗期内的经历。但对招聘者而言,询问这段空窗期的经历似乎再自然不过。丹如是说:“我看到你的空窗期,就会好奇你当时在做什么。毕竟你已经两年没工作了。”雷认为求职者如何利用这段空窗期是很重要的。有人选择用一年时间“投身游戏开发”,这段经历使他/她与那些一直未能找到工作的求职者截然不同。
但这对招聘者而言理所应当的问题,却暴露了他们对求职者的无知。例如,求职近一年的蒂娜终于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人事专员问:‘哦,那你这段时间都在忙些什么?’我当时真想给她一个耳光。我心想:‘你认为我都在干什么?’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找工作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对求职者而言,被问及就业空窗期问题,无疑是最令人沮丧的。因为这明显反映出用人部门经理或招聘者无法理解下述事实:有人花费一整年的时间寻找工作却依然无果,即便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本身存在问题。已求职两年的道格对此深有感触,他说:“回答‘你这段时间都在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大挑战,并且很难解释清楚。他们只会看到:‘哦,你上一份工作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那之后你都在忙些什么呢?’”塔米则愤怒地谈到了这一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歧视性判断,她这样描述自己的面试经历:“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你过去几年都在做什么呢?’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真想给他一拳,这家伙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为了获得被聘用的机会,失业的求职者不得不抑制内心的怒火,以清晰、令人信服的方式表明,他们并未虚度光阴,自身也并不存在问题。
讽刺的是,这些在面试中努力控制自己情绪的沮丧求职者,至少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在大多数情况下,求职者既得不到面试机会,也无人过问,只是单纯被系统地筛选掉了。招聘者琳达说,招聘者很少花时间去了解求职者空窗期的经历,因为这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一个失业长达6个月的人,与那些近期拥有相关经验且仍在职的人竞争时,很可能会败下阵来。(就像)有能力胜任工作的人与正在做这份工作的人竞争,前者很可能失败”。我进一步询问琳达,如果求职者空窗期的原因是为了在家照顾宝宝,这与其因能力不足而找不到工作是否有区别?她解释说:“如果我们开始深入了解求职者的个人情况,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求职者甚至不会被招聘者纳入考虑范围。如果已有足够多在职且符合岗位要求的应聘者,那么失业求职者的简历甚至不会被打开。他们不会得到任何交流机会来解释自己为何失业。”最终,问题还是归结于招聘者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考虑雇用一名失业者。对此,琳达直言不讳:
我并不是说目前在职的人一定比失业者更优秀。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进行比较。如果一个人已经在工作,且工作表现良好,并与岗位适配,那我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去寻找其他人呢?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求职申请。面对如此多的信息,为了完成招聘任务,我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意愿去深入了解那些已失业一段时间的求职者。因此,那些失业一年或更久的人,通常从一开始就不会被我们考虑。我发布一个职位后,收到的申请往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许多与我所发布的职位毫不相干的人。失业者往往会被归入根本不会被查看的那一类。我们并不是刻意针对某个人,而是收到的申请数量实在太多,只能迅速筛选出那些具有潜力的简历,并与之展开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失业求职者常常从一开始就被我们忽视了。
罗杰附和道:“我们每周都要处理数以百计的求职者简历。因此,招聘者往往会想,‘如果我能找到一个具备同样资格,且在职或者只是近期失业的人’,便会倾向于选择这个人。”于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失业求职者,便被草率地与那些琳达口中“与我所发布的职位毫不相干”的求职者归为一类。罗杰描述的雇主对长期失业者的默认拒绝态度,以及琳达谈到的“既没有精力也没有意愿”去看失业者的简历,都突显长期失业求职者所面临的障碍。
然而,更令人讽刺的是,当经济逐渐好转,失业率下降时,那些长期陷入失业困境的人所承受的社会偏见会愈发强烈。克莱尔对此解释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复苏,对那些失业一年或更长时间的人来说,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公司在查看简历时,往往会质疑:“你失业这么久了,现在经济形势大好,怎么还没找到工作?为什么其他公司在这个时候还不雇用你?”这种偏见再次显现,人们普遍认为失业时间越长,就越容易让人觉得失业者有问题,这份简历不值得一看。仿佛在说:“别人都不想要你。”
罗杰亦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若经济未陷入衰退,招聘者往往会推断:“这个人必定存在某些不合适的方面,否则早就找到工作了。”
我采访的招聘者似乎未曾意识到,在我们交谈时,长期失业者已占失业大军的1/3有余——这一比例已达历史峰值。显然,招聘者对整体就业环境的感知,主要基于总体失业率这一单一指标,而它恰恰掩盖了诸如长期失业困境等复杂问题。
时移世易,历经再就业的重重险阻后,原本身居高位的求职者往往不得不调整策略,将求职范围扩大至岗位更多但薪酬较低、职位较低的岗位。然而,他们所面临的下一道障碍,或许是最为残酷的一环,更是对优绩制度莫大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