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长期失业的求职者来说,建立人际关系网本就充满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污名等根深蒂固的因素。然而,许多求职者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采访中,我时常听到求职者将自己的社交困境归咎于自己内向的性格或其他某些性格特质。比如,53岁的软件开发者理查德就这样描述自己的困境:“我是个内向的人,不善交际应酬。不幸的是,这种性格特质可能成为我求职路上的绊脚石。”汤姆也认为自己的“性格类型”是最大的社交阻碍:“对我来说,与陌生人打交道真的非常困难,这简直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是我最大的障碍。我不是那种善于对外交际的人。”
诚然,内向的性格确实不利于建立人际关系网,但在我采访的所有求职者中,无论他们的性格如何,都普遍认为建立人际关系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一点在那些自认为善于社交且性格外向的求职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发觉在失业状态下建立人际关系网对他们来说同样困难重重。事实上,不同性格的求职者在建立关系网方面的经历极为相似。以杰夫为例,他在寻找专业工作的同时,为了生计还开起了网约车:
我在开网约车时,最享受的事就是与乘客之间的互动。在五分钟到一小时的车程里,我在车内与乘客进行无数次愉快而有趣的对话。然而,这种社交互动与以求职为目的建立人际关系网截然不同。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会感到不自在。我也说不清具体的原因,但的确如此。
当我请杰夫解释其中的差异时,他沉思道:“也许是身为潜在雇员让我不自信。”杰夫的这番话颇具启发性。他并不是内向的人,也喜欢与人交流。但建立人际关系网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互动形式——当失业者试图与他人建立联系时,这种互动既脆弱又充满压力。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失业者不仅要面对来自他人的审视,还要透过失业污名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自己。
要理解失业状态下建立人际关系网的独特挑战,一个方法是将它与在职时建立人际关系网的经历进行比较。史蒂文曾是一位掌有实权的学校校长,他对比了那时与现在作为朝不保夕的求职者在建立人际关系网时的体验:
这简直是天壤之别。当你身处高位时,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人握手,亲热地寒暄。但当你失去权力时,这一切都会显得虚伪做作、意图昭然。这真的很难,非常难。
对杰夫、史蒂文以及许多人来说,挑战并非来自引发社交障碍的性格问题,也不是建立人际关系网本身。相反,挑战在于在失业状态下去建立人际关系网这一特定的行为,长此以往,即使是最擅长交际的人,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感到很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