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业的求职者背负失业的污名,饱受年龄歧视之苦,同时又陷入资历过高与过低的两难境地。他们的耳边不断回响着这样的建议: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网、人际关系网。
这里提到的“人际关系网”,不过是请求他人帮忙找工作。正如保罗所言:“建立人际关系网意味着尽可能多地与人互动,让大家知道你正在找工作。”
这包括联系自己的前同事、校友、朋友和邻居等;找机会去结识新的人——通常是在社交活动和会议上,或通过询问已经认识的人,看他们有没有可推荐的新朋友。
以往关于人际关系网的研究强调其对于获取职位信息的重要性。
但在当今时代,这已不再是主要问题。求职者从招聘网站和公司网站上获取职位信息已不再困难。如今,人际关系网最大的价值在于推荐,这会让你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这对于年龄较大的失业求职者尤为重要,他们希望通过推荐来抵消就业空窗期的负面影响。求职者道格表示:“长时间的失业所带来的怀疑,例如‘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是我无法逾越的障碍。”他解释说,最有可能克服它的方法是“通过与我认识的人保持联络,同时结识新的人,让他们关注我的价值,忽略我的就业空窗期”。同样,长期失业的卡伦也强调了人际关系对她这样的求职者的重要性:“我意识到自己已经失业很久了,如果没有熟人的介绍、推荐或认识雇主的人的引荐,我很难获得面试机会。”
从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中所获得的推荐,或许是避开雇主污名化的最佳途径。正如我们在本书第2章从招聘者那里所了解的,那些失业期较长的求职者所投递的简历,往往很难被认真考虑。但若是经由熟人推荐,可能极大提升简历被雇主留意的机会。然而,尽管建立人际关系网是一种明智的策略,但上述招聘者轻率地建议求职者拓展人际关系网,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对失业的求职者而言,建立人际关系网是一个极其折磨人的过程,尤其是它需要求职者面对前文所提及的那无处不在的负能量——污名。
失业的污名不仅根植于雇主的思维之中,更深深渗透于美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那些你试图建立人际关系的人。这导致了一系列典型的社交体验,其最终不仅挑战了求职者作为备受尊重的专业人士的身份认同,更是对他们作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和道德主体的自我认知构成了威胁。简言之,建立人际关系网往往令人心力交瘁,并引发情感上的波动——有时甚至足以让求职者放弃求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