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业务模式:区块链带动的支付变革

稳定币发挥加密资产结算通道的功能,技术架构是基础,运营模式是支撑,稳定机制是保障,并在功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进而带动一场支付变革。2023年下半年以来,稳定币在全球市场的政策认可度快速提升。截至2025年6月底,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超过2 600亿美元,持有稳定币的活跃钱包地址接近6.7亿个,并与传统支付机构、银行体系等快速融合。花旗银行预测,在乐观情景下,到2030年,稳定币市场规模将达到3.7万亿美元,成为影响全球货币金融格局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各国(地区)顺势而为,积极支持本国(地区)稳定币发展。欧盟、日本、新加坡、阿联酋、中国香港等地已经出台规范稳定币创新发展的法案。2025年6月,《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Guiding and Establishing National Innovation for U. S. Stablecoins Act,简称GENIUS,又称《天才法案》)获得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和土耳其等主要国家也已宣布相关立法计划。

从技术架构看,稳定币是基于公链发行的,以保障自己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特征;从运营模式看,稳定币的发行是中心化的,但发行之后的交易和清结算是去中心化的;从稳定机制看,发行人对储备资产实施严格的托管和投向管理,保障价值稳定;从功能表现看,稳定币表现出自助式开户、清算即结算(也被称为“支付即结算”)以及支持条件式交易等特点,在支付成本和支付效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一、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看,稳定币是基于公链发行的,以保障自己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特征。以USDT为例,我们可以对稳定币的技术堆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一层是作为公链的比特币区块链,USDT的发行人Tether(泰达)的交易分类账通过共识系统Omni(一种基于比特币的二层协议),嵌入比特币区块链作为元数据。这是稳定币去中心化的核心,在开放的公链上发行,可以实现点对点、匿名性的去中心化交易。目前USDT的底层发行公链还包括Ethereum(以太坊)、TRON(波场)等多个区块链,Tether还发布了USDT自己的L1公链Stable。第二层是Omni Layer协议,用于授予(创建)和撤回(销毁)数字代币USDT,跟踪和报告USDT的流通情况,并支持用户通过加密网络钱包、Omni钱包等,点对点交易和存储USDT以及其他加密资产和代币。第三层是应用系统,Tether接受法定货币并发行USDT、支付法定货币并撤回(销毁)相应的USDT,管理区块链钱包、交易所和商家的集成,运营发送、接收、存储和转换USDT的网络钱包。

二、运营模式

从运营模式看,主流的稳定币由发行人中心化发行,发行后用户可以自由交易。以USDT为例,从资金流向来看,其运行模式包括五个主要环节:一是用户将法币等存入Tether的银行账户;二是Tether按照1∶1的比例为用户创建USDT,同时将储备资产进行托管和投资;三是USDT进入流通后,可以在任何企业或个人之间自由交易,用户既可以通过加密交易所交易,也可以在场外市场点对点交易;四是用户可以将USDT存入Tether公司账户赎回法币,也可以在加密交易所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赎回法币;五是Tether销毁USDT并向客户支付法币。从中可以看出,稳定币的发行是中心化的,发行人是唯一可以将稳定币投入流通(创建)或将其撤出流通(销毁)的主体;但是在发行之后,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可以在用户之间自由交易,且不需要中心化的支付清算机构。以法币抵押型稳定币为例,其运营模式见图1-2。

图1-2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的运营模式

三、稳定机制

从稳定机制看,发行人对储备资产实施严格的托管和投向管理,保障价值稳定。在稳定币发行后,维持稳定币币值稳定是重中之重,其中关键在于储备资产的投资管理。按照当前各个国家(地区)的监管框架,首先,稳定币发行人会将用户购买稳定币的法定货币(储备资产)交由独立的持牌机构进行托管;其次,稳定币发行人会按照法规设定的资产品类(主要是国债、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等高信用等级、高流动性的资产)进行投资;最后,稳定币发行人会聘请独立的(持牌)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储备资产的总体规模和投向结构进行独立审计,并对外公开发布。由此可以看出,稳定币储备资产的托管、投资、审计也是中心化的,对储备资产进行稳健的投资管理是维持稳定币价值稳定和偿付能力的关键所在。

四、功能表现

在功能表现方面,稳定币基于区块链发行,可直接通过链上转账进行支付,并表现出自助式开户(传统金融体系开户一般需要用户到银行现场开户,且需要实名认证;而稳定币开户无须用户到现场,在各国具体监管政策出台之前也无须实名认证,其账户不存在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即天然跨境)、清算即结算(区块链每完成一次出块,即完成所有的清算和结算程序),以及支持条件式交易(通过部署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金融逻辑)等特点,在支付成本和支付效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关于稳定币的技术属性见图1-3。

图1-3 稳定币的技术属性:全新的基础设施

(一)自助式开户:使服务的门槛变得更低

账户是金融服务的基本单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领域。在传统金融体系,账户和个人是强绑定的,你如果要开设一个银行账户,需要到银行现场办理,即使在金融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一点依然是金融机构坚守的传统。

但是,区块链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定义账户,任何人只要掌握私钥,就可以控制账户资产,服务全过程不需要任何机构参与,几乎可以实现自助式开户。但是,基于区块链开设的账户和现实世界的人并没有直接绑定,不仅一人可以开多个账户,而且账户的控制权也完全体现在私钥层面,现有的技术体系只能证明这个账户受某个私钥控制,但不能证明这个账户属于某个人。 所以说,自助式开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显著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给用户带来便捷,也会给一些黑产和金融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有鉴于此,各国(地区)对稳定币发行人和加密资产交易所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稳定币发行人和交易所给客户开户均提出了KYC(了解你的客户)和验证身份方面的要求,但稳定币的转账交易仍具有匿名性,需要谨慎对待。

(二)清算即结算:使交易的效率变得更高

清算和结算是资产交易过程中两个非常基础的业务环节,其中清算就是对账,它汇总一段时间内某个金融机构代理的所有用户发生的买卖双向交易,在金融机构之间算出一个往来总账,然后在金融机构内部按照具体的账户进一步核算。汇总对账的过程被称为“清算”,按照清算的结果进行资产交割就是“结算”。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无论是一笔支付,还是资产交易,都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且各方进行复杂交互的过程。以证券交易所中的资产交易为例,整个过程需要CSD(中央证券存管)、CCP(中央对手方)、SSS(证券结算系统)、PS(支付系统)分别发挥证券登记、做市和清结算的功能。所以,我们在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时候,往往需要遵守T+1或者T+2的规则,就是说买了某只股票之后,只能在1天或者2天之后卖出,这个“1天”和“2天”就是用来清结算的时间。

基于区块链进行资产交易则与上述情况完全不同,区块链账本本身就是CSD和SSS,可以自行发挥证券登记和结算的功能。区块链每出一次块,所有交易的清算和结算就全部完成了;如果区块链出块的速度足够快,清结算就会随着交易的完成而同步完成,并不需要再花时间。这一点不仅对于资产交易有利,对于链上支付也能带来效率的提升。

(三)支持条件式交易:让金融插上智能的翅膀

区块链支持智能合约,一旦合约被部署在分布式计算网络上,特定的交易就只能按照合约中设定的条件自动执行,而不会被任何一方终止。智能合约的这种特性比较适合多方参与的复杂交易,一旦触发智能合约的付款条件,交易将被无条件执行,也就不再面临信用风险。比如在保险业务中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设定赔偿条款,一旦触发赔偿条件,赔偿资金就可以自动转账至投保用户。

资产证券化是指融资人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或权益为支撑构建资产池,通过结构设计增强信用,并将其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体现为非标准化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变,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核心环节,一是基础资产现金流的确认,二是通过各种中介机构的参与构建复杂的结构化产品,以实现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的目标。

区块链应用于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使信息处理效率大大提升,智能合约可以实现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中的信用增级、金融资产清结算等功能;还可以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资产证券化关键业务流程的自动执行,如现金流回收、基础资产分配等,降低人工操作失误的可能性,使资产证券化的整个业务流程得到有效管理,降低每个环节造假的可能性。 faZ13RbdwoGVbnmCVIxdHYWXRTFONrg+CQod43cYBY+KDxvzX/iskR9//ylTfX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