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遊龍門奉先寺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壑生虚籟,月林散清影。

天闕象緯逼,雲卧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約開元二十九年(741)夏洛陽作。龍門,即洛陽之伊闕。唐高宗咸亨三年(672),武后助脂粉錢兩萬貫,敕於伊闕建盧舍那大佛像。調露元年(679),敕於大佛像南置大奉先寺。〔已從二句〕白天已向寺中遊,夜晚又在寺中宿。招提,梵語,義爲四方。北魏太武帝造伽藍,名之曰招提,遂成寺院别稱。從,向,用如李白《渡荆門送别》的“渡遠荆門外,來從楚國遊”。更,還、復。〔陰壑句〕意謂陰壑的風似有還無。籟即聲響,虚籟指没有風聲。《莊子·齊物論》:“厲風濟則衆竅爲虚。”郭象注:“烈風作則衆竅實,及其止則衆竅虚。”謝莊《月賦》:“聲林虚籟,淪池滅波。”《文選》李善注:“此言風將息也。”〔天闕〕天門,即伊闕。〔象緯〕星象經緯,指星空。〔雲卧〕鮑照《代升天行》:“風餐委松宿,雲卧恣天行。”〔覺〕睡醒。

這首少作,氣格深穩而高妙。首句晝遊,二句夜宿,中間四句,分寫風、月、星、雲,境界幽絶;各用“陰”“虚”“清”“冷”,色調氤氲。設若重組一下,也可寫作“虚壑生陰籟,清林散月影。象緯逼天闕,衣裳卧雲冷”,意思無損,但情味頓減。舊注圍繞“天闕”二字聚訟紛紜,欲改作“天闚”“天閲”“天開”“天闊”等,其實“闕”字本來就是臺觀之間有空缺者,兼作動詞用,並無不妥。仰視上方,則星辰垂地;高眠山寺,則空翠濕衣。“雲卧衣裳冷”何其高潔,辛稼軒曾挪用這五個字爲起句以賦水仙,精彩演繹了文本的碎片在周轉過程中的意義增殖。最後兩句,“欲覺”從次句“更宿”來。“覺”是醒,“欲覺”是將醒未醒。正迷離恍惚之際,傳來了清曉的鐘聲,“令人發深省”。省思什麽呢?不説,詩就戛然停留在一個有待展開而最堪玩味的點上。 YTk9FV25usI2h9hd8AblAu6zrXl3l1LKyhQ82kcofVeH12oVHWU4rGSytsnRzNp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