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的送报经历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能力,尤其是与人打交道的沟通能力和对事情的分析能力。那时候报纸都是先送报,月末再由送报的人员负责挨家挨户地收费。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选择早上收费,那么有很多人都没起床;如果选择白天来收费,很多家庭可能因工作或外出而没有人。于是,聪明的小巴菲特想到一个方法,每到该收报纸费的那几天,他就在前台放个信封,让他的订户路过时就可以顺便交费。
由于公寓的租客流动性非常大,经常会遇到报纸订户没付钱就搬走了的情况。这些报纸订户搬去哪里根本无从知晓,因此可怜的小巴菲特就只好自己垫付这些报纸的费用,这让节俭惜财的小巴菲特非常痛心。于是,巴菲特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谁能知道哪些住户将要搬走呢?他马上想到了开电梯的女服务生,小巴菲特给了女服务生一些小费,打听要搬走的住户消息,得到消息后,他就马上去收费。
小巴菲特记得,曾有一次连休斯敦邮报的女老板霍比夫人也欠了订报费没有交。这件事令小巴菲特非常生气,他心想:如果是别人,交代了也可以理解,但霍比夫人家几代都做出版生意,她自己就有一家报社,彼此既然是同行,应该完全理解送报人风雨不误有多辛苦,怎么还能拖欠报纸费!于是,巴菲特用了多种方法,他打电话给霍比夫人留言,托前台服务生传话,甚至给她门口塞纸条,总之,能想到的各种方法他都用过,可是却都没有用。这可把小巴菲特急坏了,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早上六点就去砰砰砰地敲霍比夫人的房门,把收费的信封放在她的眼前,霍比夫人没有办法,只好乖乖付钱。
人们都知道,虽然那时的小巴菲特很害羞,但谁要是欠了他的钱不给,无论欠钱的人多有名,他都会一点也不害羞地上门索要,并大声告诉对方:这是我应得的钱,一分都不能少。
送报纸是巴菲特人生中的第一份兼职,也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这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他股市第一桶金的投资灵感来源,为他后来成为世界首富迈出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很多年以后的一次股东大会上,有人问巴菲特:如果少年儿童要学习投资,他们最好从什么事情开始岂不更好?巴菲特给出他的建议:从送报纸开始,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巴菲特从他个人成长经历出发的,虽然现在已经是新世纪,再送报纸未必最合适,但让孩子做一些类似于送报纸这样的工作却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跑步锻炼身体;可以锻炼意志品质;可以在天天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锻炼交际沟通能力;可以让孩子从小开始了解社会;可以让孩子知道赚钱不易,更加珍惜;可以让孩子学会独立和自立等等。
很多成功名人也都像巴菲特一样从小就独立自强,长大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创造了巨额财富,就像李嘉诚。1940年时的李嘉诚跟随他的父母从家乡逃难到香港,那年他只有十四岁。李嘉诚的父亲以前是一名教师,但来到香港之后却在一段时间里一直找不到工作,李嘉诚一家只好投靠家境比较富裕的舅父庄静庵。不久之后,李嘉诚的父亲就患上了严重的肺病,他的父亲在临终时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回答说:“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只有十几岁的李嘉诚在那时就懂得做一个自立有责任感的人,后来他也的确如自己承诺过的那样,成功地让家人过上了富庶的生活。
在李嘉诚父亲去世之后,作为长子的李嘉诚开始辛勤打工,他先去了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在一家塑胶厂里当推销员。别的孩子此时也许还在父母的呵护中娇蛮任性,但十几岁的李嘉诚却已经深知,要想成为出色的人,首要是勤奋,其次是头脑灵活,这样才能赚钱养家,有所作为。
在后来的推销生涯中,李嘉诚勤奋工作,不断思考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诀窍,当其他同事每天只工作八个小时的时候,李嘉诚就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坚持如此。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是:“对自己的分内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
李嘉诚就是以这样辛勤刻苦的工作方式,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使得自己的业绩远远超过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并且,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那时的李嘉诚只有十八岁,十八岁的他受到了老板的赏识,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又过了一年,他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李嘉诚的这段少年打工经历只是他成功路上的一段小插曲,却足以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成功都需要做出准备,能力必须从小培养。
许多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会工作”的重要性,读书考试需要用心用脑,而工作需要心、脑、手、腿、嘴的并用。巴菲特的成长经历让很多家长了解到,如果当年他父母只让小巴菲特读书考试,那么现在也许不会有股神巴菲特的传奇。无独有偶,巴菲特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联想到李嘉诚的教育方式。身为亿万富翁的李嘉诚,却只给儿子极少的零花钱,逼着他们自己打工,一打就是好几年,他的两个儿子在很多年后才明白父亲是多么用心良苦。他们在打工的经历中学会吃得苦中苦,学会做事和做人。
传奇人物都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就像巴菲特这样,通过年少时的兼职工作,他们了解到工作是位好老师。如果您也希望您的孩子将来成为像股神巴菲特这样成功的人,那么让您的孩子也从兼职工作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