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家族具有温文尔雅、坚韧不拔的品质,他们精于生意,节俭谨慎。当地最早一代叫作巴菲特的人是约翰·巴菲特,后来,巴菲特家族就置身于城市的商业生活之中。
巴菲特记得父亲霍华德最喜欢的话题是政治,其次才是赚钱,而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也这样。爷爷欧内斯特和父亲霍华德两人经常在一起大谈政治和理想。
巴菲特的叔叔也就是霍华德的弟弟弗雷德却恰恰相反,他对政治完全没有兴趣,从来不参加霍华德和父亲的聊天,他总是趁两人聊得高兴时,把餐桌上的饭菜吃个精光,然后发现父亲和哥哥两人的谈话居然还没结束,他便躺在地板上呼呼大睡起来。
爷爷欧内斯特非常看好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霍华德的儿子巴菲特会成为举世闻名的股神。
似乎冥冥之中,巴菲特的家族就有一种创业的基因。巴菲特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以商业为生,而巴菲特的父亲和巴菲特又都是以金融为生。巴菲特的曾祖父之前是一个马车夫,后来自己创业成为杂货店老板;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没有继承父辈的老店而选择了独立创立新店;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也没有继承父辈的事业,而是进入金融行业工作,起初从事保险业,后来又做了股票经纪人。
1929年,因股市大崩盘而失业的父亲,并没有消沉和放弃,他逆势创业,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股票经纪合伙公司。这家逆势而创的股票经纪公司为巴菲特成长为一代股神和投资大师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巴菲特在毕业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时,干脆也学习父辈,独立创业——他创办了投资合伙公司,迈出了走向世界首富的关键一步。就像巴菲特说的那样,他的父亲霍华德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父亲霍华德对巴菲特的影响,不仅是在事业方面,还包括做人方面,但对于巴菲特能够成为世界首富这一点来说,最大的影响还是父亲所从事的投资事业。
之前从事保险业的霍华德感受到了来自股市的热潮,他的很多保险客户不愿意用钱买保险,而是把钱投入到股市当中。霍华德在金融圈子里的朋友很多,他向他们打听到,也许马上就有一个大牛市要到来,股市会变成一个大金矿,于是,霍华德决定转行,进入股市。
那个时候还没有专门经营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只能是由商业银行兼营证券业务,霍华德经过努力,进入联合银行,成为他梦寐以求的股票经纪人。成为股票经纪人后的霍华德发现当股票经纪人果然比当保险代理人赚得多。
然而后来的股市暴跌,连年熊市导致许多股民破产,甚至自杀,股市一片恐慌,几乎所有股民都在拼命抛售股票,这时的股票根本推销不出去,股票在股民眼中甚至连废纸都不如。霍华德看到这种情景只好每天早出晚归,挨家挨户拜访,寻找新客户,劝说老客户。巴菲特的母亲看到他父亲如此辛苦,很不放心他,天天陪着他一起出门,一起搭乘公共汽车,一起去客户家拜访。为了不影响霍华德谈业务,巴菲特的母亲并不进客户家,只是远远地等在外面,等霍华德谈完业务出来,两人再一起赶到下一个客户家。
巴菲特的母亲之所以每天陪着他的父亲一起跑业务,是为了给霍华德做伴,给他鼓励、打气,因为那个时候经济实在是太不景气,霍华德经常是跑上一个月也做不成一单生意,又或者是跑了四五个月才能做成一单业务。其实,巴菲特的母亲常常担心他的父亲会因为股市行情太差、股票经纪人生意更差这样的情况而像其他股民一样想不开,上吊自杀。
巴菲特是霍华德和妻子利拉的第二个孩子。在霍华德失业之后,如何养活妻子和两个孩子对他来说是最大的难题,没有业务,就没有收入,而没有收入,就没有饭吃。霍华德只好去找巴菲特的爷爷欧内斯特,欧内斯特开了一家杂货店,平常家里人去店里帮忙都是义务劳动,只有巴菲特的四叔弗雷德是全职店员,带薪工作。霍华德对父亲说:“大熊市来了,股票没人敢买了,股票经纪业务一单也没有,我和四弟一起在店里工作吧,你给我的薪水可以比给他的更低。”
巴菲特的爷爷说:“你可以工作,但我没钱付薪水给你,我也在拼命维持生意。吃饭不用担心,你可以到我的店里拿吃的东西,这些不是送给你,是赊给你,等你以后赚了钱,再还给我。”
霍华德听了父亲的话后非常生气,扭头就走,回到家里,和妻子抱怨了父亲的无情。没有别的办法,霍华德一家只能做到一个字:省!巴菲特的母亲利拉省掉了坐公交车的钱,即使必须去买食品,她也要把10美分的公交车钱省下来,不管到哪里,即使再远她也走着去,即使买的食品又多又重,她也扛着这些物品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后来,巴菲特的母亲又省掉去教堂做完礼拜后和姐妹们喝咖啡的钱,教堂虽然有免费的开水,但咖啡却不是免费的,巴菲特的母亲一狠心,干脆不去教堂,省下那29美分的咖啡钱。
有时候,即使再节俭也没有钱了,巴菲特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在自己的一日三餐上节省,先保证两个孩子和丈夫霍华德能够吃饱,尽管她常常饿得胃痛,但忍着疼痛骗霍华德说自己已经吃过饭了。巴菲特的母亲很有牺牲精神,为了孩子,自己受苦受累,忍饥挨饿。
霍华德不会忘记1931年8月15日那天的早上,他听说内布拉斯加州当地最大的银行马上面临倒闭就立刻飞跑着去银行大楼提取存款,那可是他们一家人唯一的保命钱。当时还没有存款保险制度,银行大都是私人银行,一旦倒闭,存在银行的钱也就没有了,国家也不会给任何赔偿。霍华德赶到银行大楼的时候,看到了夏日烈火般的太阳炙烤下排着一条长达5公里的长队。从早八点到晚十点,队伍越排越长、越走越慢。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祈祷,期待着排在前面的人快快变少,轮到自己的时候,还能剩下一点救命的钱。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还没有轮到霍华德的时候,领钱的队伍就解散了,因为银行没钱关门了,这意味着不用排了,永远不会再有一分钱了。
霍华德不会忘记这一天:1931年8月15日,两天前是他二十八岁生日,而再过两周,就是小儿子巴菲特一周岁的生日。回到家后的霍华德与妻子抱头痛哭。
一夜无眠的霍华德并没有沉沦,他想道:既然失业又没有地方就业,那不如干脆自己创业。给公司打工做经纪人,拿到的佣金,公司先扣掉一大块,如果给自己当老板,赚的钱都归自己了。想到这里,霍华德马上行动起来,他用了不到两周的时间,找到两个朋友卡尔·福克和乔治·斯克莱尼卡,合伙开了股票经纪公司。
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金融危机中,银行倒闭得越多,存款消失得越快,股市下跌得越多,人们的恐慌感就越强烈,因此霍华德所推荐的那些最保守、最安全的股票和债券就越受欢迎,新股票经纪公司开张的第一个月,他就赚到四百美元。在经济大萧条那个时期,一般人的工资水平是每个月只有七十美元,而霍华德在新公司营业的第一个月赚的钱就相当于以前工作半年的工资。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霍华德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因失业而选择创业,却因创业而积累了财富。毫无疑问,父亲霍华德的成功使得巴菲特能够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并对巴菲特的成长有着极大的正面影响。如果说父亲霍华德和巴菲特有什么共同点,那么第一条也许就是:他们的财富梦想伴随他们多年,并最终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