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总会发现时间流逝得很快,就好像巴菲特在1991年拯救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故事,犹如发生在昨天。危机过后,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公司内部的失控、唯利是图的公司文化是造成那场危机的根源。
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后以做债券为主,并能够在短时间内领军华尔街。因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60%以上的美国国债交易量,所以所罗门兄弟曾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固定收益产品公司。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美国国债的交易,几乎毁掉了这家公司。
做市商的所罗门兄弟总是能够有机可乘,他们大量囤积美国国债,然后发垄断财,后来,美国财政部修订了竞拍规则,限定每家公司最多只能购买35%的国债,继而又进一步修订为竞标份额也绝对不能超过35%。
然而,这些规定的出台并没有让强悍的所罗门兄弟有所收敛,所罗门兄弟依然一意孤行,他们的发行部门的负责人保罗·莫泽多次违反美国财政部的竞拍规则,超过竞标数额限制,公然和规则对抗。美国财政部和纽约联储曾多次对所罗门兄弟提出警告,但其公司的管理层完全没有将警告放在心上,既不处理当事人,也不上报,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甚至发生了将一封来自纽约联储的警告信悄无声息地压下这种事。最后,美国财政部决定全面停止所罗门兄弟的竞购权,这样的做法对一家依靠债券起家的公司而言,相当于让其破产。
遭遇到这样的境况后,所罗门兄弟的董事长约翰·古弗兰想到了巴菲特。在1987年的时候,巴菲特曾充当了一次所罗门兄弟的拯救者:购入7亿美元的优先股,避免了另外一家公司的收购。约翰·古弗兰把正在和家人悠闲度假的巴菲特请到了华尔街,和所有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的董事一样,巴菲特这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罗门兄弟此时已经受到不少交易对手的挤兑,一旦美国财政部的命令正式下达,所罗门兄弟的破产就是无法改变的了。
巴菲特的强悍这时表现了出来:他一方面打电话给美国财长,威胁如果财政部不收回成命,他将拒绝出任临时董事长,要知道这是所罗门兄弟当时唯一的杀手锏:美国财政部也害怕“太大而不能倒闭”,另外一方面他又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法律顾问召到纽约,彻查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财政部最后收回了部分命令,允许所罗门兄弟自己竞购国债,但不能替客户竞拍,局面终于有所扭转,巴菲特随后答应出任临时董事长。紧接着,巴菲特便成功地展现出了一个拯救者如何改变所罗门的落魄局面。
巴菲特的彻底整顿马上在所罗门兄弟内部展开,董事长约翰·古弗兰已经在这之前辞去了职务,巴菲特没有让他拿走一分补偿金,而闯祸者莫泽锒铛入狱,终身不能从事金融业。巴菲特辞退了三十五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而且取消了所罗门兄弟公司内部奢侈的高管待遇。为了彻底拯救所罗门兄弟,巴菲特出面和美国财政部交谈恢复公司地位的相关问题,甚至为了赢回所罗门兄弟公司市场声誉,巴菲特还在他钟爱的《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整版广告。
对于这次整顿来说,最大的原则是对这个被谎言覆盖的公司进行诚信教育,因此,巴菲特给公司的所有员工写了一封信,要求大家将所有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全部上报给他,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巴菲特便留下了自己家的电话。上报后的结果是许多违规报销的错误得到了原谅,巴菲特说:“我们要以最好的方式做最好的事情。”
通过拯救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股神巴菲特身上特有的风格,巴菲特在其过去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以整体并购著称,他本人也在收购中练就了慧眼识人的功夫。
一年过后,所罗门兄弟公司业务终于有所恢复,巴菲特便把他临时董事长的职务让了出来,又过了几年,所罗门兄弟公司被旅行者集团并购,后来又归入花旗集团。
多年以后我们再来看这件事,很难评说巴菲特当初的拯救是否对华尔街有所改变,而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国债事件中被免职的套利投资部门负责人约翰·麦瑞威瑟又在几年之后组建了长期资本公司,这家公司虽然显赫一时,但最终还是因剽悍的投资风格而深陷危机。长期资本公司的那次危机发生时,巴菲特正在和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夫妇一起“淘金之旅13日游”,如果不是电话信号不好,那么巴菲特很可能再次成为长期资本公司的救星。任何事的利弊可能不在一时,但巴菲特的拯救却不会被世人遗忘。
巴菲特多年以来一直对诚实和正直不懈追求,他后来多次批评华尔街的一些不良,这一点他在回忆录中有所记载:“如果让公司亏钱了,我还能理解,但是如果让公司名誉受损,那我将毫不留情。”
巴菲特正是凭借着先做好人,再做好投资者的优良品性才让自己和公司一直立于不败之地,而实际上,在充满了巨大金钱诱惑的金融市场,能够像巴菲特一样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此,年轻的投资者在成为一名出色的投资大师之前,要先学会如何做好一个诚信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