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巴菲特:投资中要善于说“不”

我们可以在股神巴菲特的身上看到信念的力量,巴菲特一直相信自己所做的决定,比如最佳交易决定或是最终选择不做某些交易的决定。

巴菲特在那些赫赫有名的日子中也遇到一些艰难的抉择,每当面对一次选择的时候,他虽然不知道结果是对还是错,但他依然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后来事实证明,通过他认真的比较和思考所作出的决定通常是正确的。巴菲特曾说,“正是这股推动力使得我在上个月积聚了所需能量,完成了自己个人历史上最大一笔交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斥资263亿美元收购铁路公司。”

巴菲特曾接受过《华尔街日报》的一系列采访,采访中,巴菲特非常详尽地阐明了他历次的大手笔交易,这其中就包括他如何应对从房地美、美联银行以及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打来的电话。

82岁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回忆说,“我在11岁时买了自己的第一只股票,眼下的这列过山车超越了我以往见到的任何一样东西;我们做的事情不都是聪明到极点,也不都是十足的愚蠢。”

巴菲特还记得,在2008年3月28日这天,他接到了时任雷曼兄弟首席执行长理查德·福尔德的电话。电话中,福尔德想知道巴菲特能否给这家投行注资四十亿美元,来止住其亏损。

接到电话的当天晚上,巴菲特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办公室仔细研读了雷曼兄弟的年度财务报表,并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终于在六个月后,雷曼兄弟成功申请了破产保护。

巴菲特回忆道,在那些经济萧条的日子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地找钱。巴菲特分别为高盛集团和通用电气投资了五十亿和三十亿美元,但他也拒绝了很多人,因为巴菲特收到的注资请求实在是太多了。就像金融服务公司分析师霍华德说的那样,“我认为人们对巴菲特拒绝了很多注资请求没有给予足够的赞赏。他收到过太多注资的请求。”

许多盲目的投资者在市场动荡不稳定的时候就签了大型交易,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全球最大私募股权公司之一的TPG在对华盛顿互惠银行的投资中亏损了13.5亿美元,很多实例都说明,投资者的一次无心之过最终导致的确实惨重的损失。

通过对巴菲特的采访,我们可以看到股神巴菲特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对交易进行衡量和评估经验及主张。

这次的救援请求是从2008年3月15日那天开始的,当时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总部接到了纽约私募股权投资者弗劳尔斯打来的电话。弗劳尔斯打算联手一个银行家团队,并试图对苦苦挣扎的投行贝尔斯登做最后的营救。巴菲特听弗劳尔斯在电话中说了十分钟,就表示自己不感兴趣。第二天,摩根大通敲定了接管贝尔斯登的交易。两个星期之后,巴菲特拒绝了福尔德的注资请求。因为住房市场坍塌的缘故,那些握有大量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公司变得岌岌可危。摩根士丹利银行家联系到了巴菲特,希望他能对其投资,但巴菲特却认为房地美的问题太过严重。

巴菲特的这些投资实例告诉我们:投资市场的风险越大,决策者就显得越重要,对于任何投资都不能盲目,尤其不能碍于情面,应学会拒绝和对不良投资作出预见。 5L3KzIZa8UMbxo/m10SW+FfKgazQqYPxgfU2i/+f8bpgdhAAeiHy1J2fl6riKtT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