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总是变幻莫测的,尤其是投资市场,能在这样的市场成为沃伦·巴菲特式的人物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即使是追随他的脚步,按照他的理论去做,想要赢得一片天也实属不易。
巴菲特创业的过程中,总能够通过自己投资眼光和投资能力创造财富,创造出史无前例的极佳投资经理长期纪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巴菲特的成功并非仅凭投资眼光和投资能力,还有的是他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巴菲特业绩中的一部分来自选股的成果,而他更大的成就源于子公司,如涂料公司和保险公司。就像巴菲特曾说过的那样,这些年,子公司所经营的业务增长比有价证券每股股价的涨幅要快得多。
自1988年底以来,子公司股票投资组合已经从35.6亿美元增长到695.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可观的16.5%,远远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10.5%的年均收益率。这样惊人的数字也只能是粗略的估计,它的得出还忽略了巴菲特在此期间所增减的资金因素。
巴菲特慧眼挑选的股票曾是推动公司的“火车头”;后来巴菲特又开始收购公司,两条线路双赢,获利丰厚的收益。2006年年初开始,子公司斥资近170亿美元收购大量私营公司。与此同时,在交易方面,巴菲特也收益颇多。仅2008年一年,巴菲特就向高盛集团投入了五十亿美元,向通用电气投入了三十亿美元,向陶氏化学公司投入三十亿美元,还在玛氏公司与箭牌糖类有限公司的并购交易中投入了六十五亿美元,这些投资都非常成功。
但投资总是有风险,投资的结果也有好有坏,我们从中看到,即便是股神巴菲特,也不可能绝不失手。如果在交易中能做到像他那样,就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赢面,那是其他投资者梦寐以求想达到的高度。
巴菲特无论是买进股票,还是收购私营企业,都一直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要保持一个安全边际,就像他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坚持的一样。本杰明·格雷厄姆对“安全边际”的定义是:“收购价远远低于一个企业的基本价值,因此不可能出现严重亏损。”
巴菲特曾表示,他试图像买进股票一样收购企业,也像收购企业一样买股票。这是有着深邃内涵的话,他这话的一个含义是,他打算了解一家企业如何实现收入、管理水平如何及其在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客户依然有忠诚度。这就是收购企业难于购买股票的一点:现行股价并不反映这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因素。
巴菲特曾表示,做企业家的经历帮助了他,使他能够成为更好的投资者,同理,身为一个投资者的经验和经历又使他能够成为更出色的企业家。
事实上,很多企业家都局限在自己的领域里,像一只受困的小鸟;很多投资者都没有真正去考虑商业方面的因素就盲目投资,像一只只乱飞的苍蝇在乱撞,这便是他们失败的原因所在。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家和投资者都不了解自己领域之外的事,缺乏一种比较。
巴菲特和子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都喜欢永久性地拥有私营企业,二十多年来,巴菲特一直都非常关注私营企业的情况。如果说人们理解中的巴菲特跟股票是最相关的,那只能说明有价证券的收益吸引了绝大多数关注巴菲特的人。
我们不仅要得到鱼,还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任何一个投资者在选股时都可以借鉴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像巴菲特一样思考。正如巴菲特所说:“散户投资者实际上更有优势,因为他们买卖股票的成本远远低于我们。”
如果你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你在投资中才具有优势,这种优势才能帮助你正确投资。巴菲特的成功绝不仅仅限于选股,还有收购企业所带来的业绩。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有着对市场独到的见解,他的成功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年轻的投资者需要向巴菲特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