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相似:乱世出英雄,许多建功立业的英雄或是伟人都出生于乱世,也正是乱世才让他们有机会一展雄才伟略,做出一番事业。股神巴菲特出生于熊市,童年经历了股灾及天灾,欧美二百多年的股市历史也可以看到惊人的相似之处,那些卓越的投资大师们大多出生于熊市、成长于熊市,就像股神巴菲特一样。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可以用孟子的那句名言来概括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历史记载的那些出生于贫寒之家后来却做了第一代开国皇帝的帝王,往往用自己的卓越才能开创了一代河山及伟大事业;而那些出生于安逸之家的第二代或后几代皇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们,往往是一事无成,甚至败光了祖宗留下的基业,有的甚至丧权辱国,最后不得善终。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股市和人生有着相同之处。巴菲特的生命孕育在熊市,也开始于股市有史以来令人心寒的熊市,而他却能运用才智成为一代股神,创造历史的神话,并成为一掷千金的富豪。人们不会猜到的是股神巴菲特赚到大钱的机遇并不是在牛市,反而是在熊市,用巴菲特的话来说,他特别喜欢熊市,因为他是长期投资,越是熊市,股价跌得越狠,买股票反而越便宜,这样的结果是长期投资收益率会非常高。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和它的长期股东们从不断下跌的股票市场中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这就像一个老饕从不断下跌的食品价格中得到更多实惠一样。所以,当市场狂跌时,我们应该有这种老饕的心态,即使恐慌,也不沮丧。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市场下跌反而是重大利好消息。”我们回顾巴菲特的投资情况,巴菲特的很多大牛股真的都是在大熊市买入的。
股民们都还记得,股市在1973至1974年暴跌44%,1973年《华盛顿邮报》股价下跌了将近50%,巴菲特却逆市买进价值1062万美元的股票。截至2007年年底,这些《华盛顿邮报》股票投资收益率高达136倍。而发生在1987年10月19日的大熊市导致道琼斯指数一天暴跌,但这并没有让巴菲特困惑或迷茫,他在1988至1989年分批买进可口可乐股票。后来的结果是,可口可乐股票在1994年略有增持,总投资额达13亿美元,截至1998年年底,股票的市值已经增长到134亿美元,这意味着巴菲特在10年间赚了10倍,盈利高达100亿美元。在2000至2002年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大熊市,股市大跌50%,巴菲特于2003年买入中石油近5亿美元股票,于2007年卖出,5年赚到40亿美元,涨幅近8倍。就像巴菲特自己总结的那样,他一生股票投资的经验是:“只有大跌,才能大赚”。巴菲特说:“只有资本市场极度低迷,整个企业界普遍感到悲观之时,获取非常丰厚的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对于普通的股民来说,股市的动荡足以让他们大涨大喜,大跌大悲,股神巴菲特却不这样,他用自己一生的经验说明了他能够做到:勿以“涨”喜,勿以“跌”悲。巴菲特对于他自己观察并关注已经很久,准备低价买入的股票的投资心态是:大涨大悲,大跌大喜;而他对于准备长期持有,甚至是准备持有一生的股票的投资心态是:大涨当然高兴,大跌也不悲伤,因为大跌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入更多。这些投资经验似乎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像股神巴菲特一样运筹帷幄却很难。巴菲特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假如你喜欢吃麦当劳的汉堡,而且准备去买,你的心态肯定是:大涨大悲,大跌大喜。即使你今天吃过了,听到汉堡价格明天会下跌的消息,仍然会非常高兴,因为你明天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汉堡吃。”
人们往往想不明白,为什么许多人购物的时候非常精明,坚决不让自己吃亏,可同样的这些人,买股票的时候却非常愚笨又经常吃大亏呢?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经验告诉我们,其实道理很简单:“追涨杀跌,越涨越买,越跌越抛,违背常识,短期可能小赚,长期必会大亏。”
人生就是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投资也和人生是一样的道理:赚于大跌,亏于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