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世评价】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1876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出版,标志着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创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汤姆天真、富于幻想、有正义感,为了摆脱现实的种种束缚,充分享受自由的乐趣,打算外出去冒险。所有这一切都与资本主义的生活环境相抵触,为世俗的道德和教会的戒律所不容。总的来说,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及宗教的伪善是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从写作方面看:小说情节紧凑,而且含义深刻。小说通过汤姆生活中一系列情节,批判了资产阶级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小说的时代虽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庸俗、保守、贪婪以及资产阶级道德和宗教的虚伪。小说的心理描写细致生动。
【作家风采】
马克·吐温(l835年—1910年),美国作家。1835年11月30日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的贫穷律师家庭,1863年开始使用“马克·吐温”的笔名进行创作。1865年发表的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使他闻名全国。1872年、1873年先后出版了《艰苦岁月》《镀金时代》。1875年,以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舵手的生活为题材,写了7篇文章,后汇集成书,名为《密西西比河的往事》。1876年,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出版后,开始写作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8年后出版,得到高度评价,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也不断遭到查禁。此时,他的家庭遭到不幸:两个女儿一病一死,妻子的健康也开始恶化。他投资的企业也破产了。为了偿还债务,他外出旅行演讲,写成《赤道旅行记》。1896年出版《贞德传》。1898年马克·吐温还清全部债务。1900年10月,在离开美国旅居欧洲几近十年之后,他和全家回到美国,受到热烈欢迎,成为文艺界的领袖。1904年,妻子在意大利逝世。马克·吐温进入了事业的最后阶段,创作了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散文《人是怎么回事》、故事《神秘的来客》等。
他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海伦·凯勒曾言:“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里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其于1910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背景链接】
1857年,马克·吐温在一艘开往南美的轮船上当领航员,他的笔名马克·吐温就来自于船上水手的一个术语:“mark twain”意即“水深两浔,可以安全通过”。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使他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物,船长、水手、种植园主、农场主、政客、骗子、奴隶贩子等,并细致地观察他们的生活。马克·吐温从他们的口中听到许多真实的故事,逐渐掌握了讲述稀奇古怪冒险故事的本领。这些生活经历为《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创作素材。
【简介赏析】
汤姆·索亚是个孤儿,由姑妈波莉抚养。他生性活泼,调皮而又聪明狡黠,善于逃避惩罚。汤姆在学校里遇见一个城里的酒鬼的儿子哈克贝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各种游戏,有一次汤姆和哈克贝利在墓地玩耍时,目睹了英琼·乔因盗墓发生争执而杀死了罗比森医生,同案人波特作为杀人犯被逮捕归案。孩子们因为害怕报复而不敢说出事实真相,在汤姆的引导下孩子们离家出逃到杰克逊岛。家长们沿河寻找未果,以为三个孩子已经溺水而死,回到城里为他们举行悼念仪式。正当其时,三个孩子突然出现,一场闹剧终于收场。在矛盾和恐惧中,汤姆终于揭发了乔的罪行,乔跳窗逃走。后来,汤姆又与哈克贝利到一所经常闹鬼的房子里探宝,却意外遇见杀人犯乔。从乔与同伙的谈话中,哈克贝利得知他们将要报复寡妇道格拉斯。由于孩子们的及时通报,他们的计划未能得逞。孩子们还亲眼看到他们搬运财宝的过程,汤姆和哈克贝利误入乔藏有财宝的洞穴,幸好乔没有发现,他们才侥幸脱身。法官撒切尔命令堵死洞口,以免孩子们再次误入,却发现乔已经饿死在里面。哈克贝利被寡妇道格拉斯收为养子。
【精彩链接】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第三十二章
日子到了星期二下午,一直挨到黄昏时刻,圣彼得堡全村仍沉浸在哀悼之中,两个走失的孩子尚无音讯。大家为他俩举行了公开的祈祷仪式。还有许多私自为他俩祈祷的人,个个诚心诚意,企望着他俩早日归来,可洞中传来的消息仍然和以前一样。大多数寻找的人都回家去各干各的事情,他们认为很显然不可能再找到那两个孩子了。撒切尔夫人病得不轻,一大部分时间烧得她直说胡话。她呼唤着孩子的名字,有时头抬起来整整有一分钟那么长时间听着,然后无力地呻吟着一头倒在床上。见此情形,大家都说真叫人心碎。波莉姨妈一直愁云笼罩,那头灰发现在几乎全都变白了。晚上整个村庄在一片悲哀和绝望的氛围里静了下来。半夜时分,村里的钟突然全当当地响起来,声音特别大,顷刻之间,街道上就挤满了人,他们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好,站在那里大声嚷着:“大家快起来,快起来,孩子找到了!孩子找到了!”接着还能听见洋铁盆和号角的喧嚣声。人群自动集合起来,朝河那边走,去迎接那两个孩子。他俩坐在一辆敞篷的人拉着的马车上,周围的人群前呼后拥,再加上迎车的人,大家浩浩荡荡地涌上大街,欢呼声此起彼伏。村子里这下灯火通明,没人还想着回去睡觉,这是他们度过的最壮观的一夜。起初的半小时里,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撒切尔法官家里,抱着两个孩子就亲,使劲地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想说点什么,又说不出来——然后他们就涌了出去,泪水洒得满地都是。
波莉姨妈快活极了。撒切尔夫人也差不多,等到派往洞里报喜的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丈夫,他也会快活到极点。汤姆躺在沙发上,周围一群热心的听者听他讲述这次历险的故事,他不时地添油加醋大肆渲染一番。最后,他描述了他如何离开贝基独自一人去探险;怎样顺着两个通道一直走到风筝线够不着的地方;然后又是怎样顺着第三个通道往前走,把风筝线全放开,他刚要返回时却看见远处有个小亮点,看上去像是日光;于是他丢下绳子,朝小亮点处摸索过去,连头带肩一起伸出小洞,看见了那宽阔的密西西比河滚滚流过。如果当时是晚上,那他不会发现亮光,更不可能走这条通道。他还讲他是如何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贝基,可她说不要拿这种胡扯来烦她,因为她已经够累的了。她知道她活不长了,也愿意死去。他描述了他费尽口舌去说服她,等她摸索到能看见蓝色天光的地方,她简直高兴死了;他是怎样挤到洞外,然后帮忙把她也拉出了洞,他俩怎样坐在那儿,高兴得大喊大叫;然后有几个人是如何乘小艇经过,汤姆招呼他们,并讲明自己的处境:已经断炊。那几个人起先如何不相信这荒唐的事,因为他们讲“你们待的山洞在河下游五英里处”——然后把他俩弄上小艇,划到一座房子处,让他俩吃了晚饭,天黑后休息了两三个小时,才把他们带回家。
天亮之前,送信的人根据撒切尔法官和跟他一起的人留下的麻绳记号找到了他们,告诉了他们这个重大的消息。
很快汤姆和贝基明白了:由于待在洞中三天三夜,又累又饥,身体还不可能一下子恢复过来。整个星期三和星期四,他们都卧床不起,好像是越睡越困,越休息越乏力。汤姆星期四稍微活动了一下,星期五就到镇上去了,到星期六几乎完全恢复了原样,可是贝基一直到星期天才出门,但看上去很瘦,好像害过一场大病似的。
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去看他,可是人家不让他进卧室,星期六和星期天也没能进去。之后天天都能进去,但不准他提历险的事情或谈什么使人激动的话题;道格拉斯寡妇待在卧室里监督汤姆,防止他乱讲乱说。汤姆在家中听到了卡第夫山事件,还知道人们后来在渡口附近的河里发现了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尸体,他也许是想逃跑,结果却被淹死了。
汤姆从洞中获救后大约两周便去看哈克,这时哈克结实多了,不怕激动了。汤姆想他有些话会让哈克感兴趣。汤姆路过撒切尔法官家时,就去看了贝基,法官和几个朋友让汤姆打开话匣子,有个人半开玩笑地问汤姆还愿不愿意旧洞重游。汤姆说再去也没什么关系,法官就说:“是啊,汤姆,我一点也不怀疑,还有你这样的人。但我们现在慎重了,再也不会有人在洞里迷路。”
“这是怎么回事呢?”
“因为两周前我已经用锅炉铁板把大门钉上了一层,上了三道锁——钥匙由我保管。”
汤姆脸色马上变得煞白。
“你怎么啦?孩子,喂,快去倒杯水来!”
有人取来水泼在汤姆的脸上。
“啊,你现在没事了,汤姆,你到底是怎么啦?”
“噢,对了,法官大人,英琼·乔还在洞里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