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你有所不知,珊瑚虫对温度同样敏感。珊瑚虫与部分生长在珊瑚礁上的藻类存在共生关系:珊瑚礁为藻类提供栖息地,藻类为珊瑚虫提供食物。当海水温度上升超过正常范围时,珊瑚虫将排斥并“驱逐”生长在珊瑚礁上的部分藻类。这一现象称为“漂白”,因为缺少藻类滋养的珊瑚虫患病甚至死亡后,尸体和骨骼呈白色,如同被漂白过。
伴随海水酸度和温度持续上升,“漂白”发生频率上升,程度加剧。1991年的一场“漂白”灾难导致印度洋海域90%的珊瑚礁遭到破坏。2010年这一史上最热年份内,加勒比海域、印度洋海域以及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近海海域频发珊瑚礁“漂白”现象。
研究人员警示,珊瑚生存环境日趋恶化,脆弱不堪。一旦珊瑚礁崩溃,依赖珊瑚虫建立的庞大食物链可能随之断裂。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珊瑚礁生态系统实验室近海水体酸化研究项目负责人戴维·克兰说,珊瑚礁消失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就算没人生活在附近,珊瑚也会受到影响”。
大堡礁可谓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然而,我们的孩子可能永远也无法亲眼见到这个奇迹。海洋学家查利·沃隆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此观点:全球气候变暖将在短短20年时间内让大堡礁这一世界遗产荡然无存。
沃隆曾经是澳大利亚海洋学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但并不是唯一一位作出这种可怕预测的海洋学家,他的预测也并不是其中最为极端的一个。在7月举行的世界野生动植物专家会议上,大卫·艾登堡爵士就曾警告说,如果不能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水平,全世界所有热带珊瑚礁将在不久的将来遭受“毁灭”命运。
宝贵的珊瑚礁是由珊瑚虫这种微型生物造就的,它们尤为容易受到人类破坏环境行为的波及对象。二氧化碳水平的不断升高提高了海洋酸性,在此过程中,珊瑚难逃被溶解的命运。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升温同时让珊瑚惨遭漂白,不得不与美丽的外表说“再见”。
海洋学家表示,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挽救这些自然奇迹的希望已经破灭。我们必须寻找到从大气层中清除温室气体的途径。除了拥有吸引千万游客的美丽外表外,珊瑚礁也是海洋中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为超过100万种物种提供安居之所。其丰富的生物居民是数百万人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支撑着规模巨大的旅游业,为数以千计的人提供就业岗位。
澳大利亚东部畜牧业发达,部分区域放牧过度,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来临时,大量表土沉积物与氮磷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随河入海,加剧近海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刺激藻类疯长,导致局部海水升温,氧气减少,有毒物质积聚,珊瑚虫等海洋生物中毒或窒息而死。
去年年底开始,包括昆士兰州在内,澳大利亚东部遭遇暴雨和洪水猛烈侵袭,伴随洪流入海的表土沉积物进一步增加。一项研究显示,过去150年间,冲入大堡礁海域的表土沉积物增加了5倍。
研究人员预计,洪水可能由偶尔泛滥逐渐变为定期泛滥,珊瑚生存环境恐将进一步恶化。
澳大利亚作为全球最大炼焦煤出口国、第二大热力煤出口国,煤炭出口量可观,其中过半煤炭产自昆士兰州57座煤矿。东部暴雨洪灾对煤矿开采和运输影响不小,但全球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依然旺盛,煤炭海域输出并未停止。
近年来,大堡礁海域逐渐成为“海上运煤通道”,运煤船只频繁往来珊瑚礁群,海运事故加剧了水体污染风险。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担忧,一旦过往货船发生漏油等事故,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一些环保组织则呼吁在这一海域设置领航员,以防船只迷航搁浅,损坏珊瑚礁。
谈及人类活动对大堡礁海域生态系统的破坏,昆士兰大学海洋生物学家贾斯廷·马歇尔说,这就好比“走入森林中砍伐枝条、杀戮动物的同时必然破坏整个森林”。
大堡礁海域内赫伦岛附近海面,一座风车随风转动,为多台实时监测海水状况的计算机供电。这些计算机与安置在礁体上的四座塑料舱相连,监测海水酸碱度等指标。
赫伦岛研究所设立的这座临时监测站是全球首个针对海水酸度上升等自然环境变化下珊瑚生存状况进行监测的“海上实验室”。研究人员希望借助监测站收集的数据,探寻保护珊瑚的有效方案。
然而对于一些拥有珊瑚资源的不发达国家,大量贫困人口“靠海吃海”,解决温饱尚有困难,保护珊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百年以前,不少国家拥有与大堡礁类似的珊瑚礁,”昆士兰大学全球变化研究所所长奥韦·霍格·古尔德贝格说,“他们大概以为它们(珊瑚)欣欣向荣,不会衰亡,如今它们显然已死亡。大堡礁警示我们,珊瑚已经身处危机。”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1975年成立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负责这里的资源开发保护。
为维持海洋生态平衡,管理局把大堡礁海域划分为渔业区和禁渔区。不过,据海洋生物学家伊丽莎白·马尔丁观察,一些捕鱼船为增加捕捞量,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时常守在这条“隐形界限”附近,捕捞从禁渔区进入渔业区的鱼群。
这一现象折射出人类保护大堡礁和全球其他珊瑚礁群的困境所在。如果维持现有生活方式、过度依赖化石燃料、过分追逐经济利益,一些保护措施出发点固然不错,效果恐怕不尽如人意。
世界野生动植物专家会议于7月初在皇家学会举行,由艾登堡爵士负责主持。他表示:“珊瑚礁就像是笼中的金丝雀。它们是在提醒人们必须关注海洋世界的命运。珊瑚礁最容易遭受破坏,所受影响显现出来的速度也可能是最快的。任何曾有幸潜入珊瑚礁的人无不为其壮丽的外表以及生物多样性所深深震撼。对于这些人来说,珊瑚礁将走向死亡并最终被褐色污泥覆盖沦为一个砾石坑的命运定会让他们惊恐万分。”
根据先前研究,珊瑚虫及其他海洋生物所能承受的海水二氧化碳浓度极限是400ppm。如果二氧化碳浓度达到500ppm,珊瑚虫将濒临灭绝,全球珊瑚礁将随之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