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节
此生不可错过的地方
——好望角

好望角是许多人小时候就充满无限遐想的地方,不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更在于它的名字。在人们心目中只有到过好望角才好像真正到过非洲,因为它使人类开辟了东西方之间联系的海上之路。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却称“风暴角”。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北距开普敦52km。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经常会有暴风雨出现,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由于好望角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伴有强劲的西风急流出现,波涛海浪凶猛澎湃,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汹涌澎湃,后部则逐渐平缓,波高一般有15米~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上的状况将十分恐怖,因为这里还有一股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船舶在这里经常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在历史上,南非大地上生存着一支游猎部族。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土著黑人日出而作、日落则息,从事着自己的农牧生活。就在此时,一支来自葡萄牙的船队正在向着这个方向驶来,在惊涛骇浪中挣扎。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约1450年—1500年5月24日)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之命,率两艘轻快帆船和一艘运输船自里斯本出发,再次踏上远征的航路。他的使命是探索绕过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迪亚士率领的船队首先沿着以往航海家们走过的航路先到加纳的埃尔米纳,后经过刚果河口和克罗斯角,约于1488年1月间抵达现属纳米比亚的卢得瑞次。船队在那里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苦于疾病和风暴的船员们多数不愿继续冒险前行,数次请求返航。迪亚士力排众议,坚持南行。船队被风暴裹挟着在大洋中漂泊了13个昼夜,不知不觉间已经绕过了好望角。风暴停息后,对具体方位尚无清醒意识的迪亚士命令船队掉转船头向东航行,以便靠近非洲西海岸。但船队在连续航行了数日之后仍不见大陆。此时,迪亚上醒悟到船队可能已经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于是他下令折向北方行驶。1488年2月间,船队终于驶入一个植被丰富的海湾,船员们还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里放牧牛羊,迪亚士遂将那里命名为牧人湾(即今南非东部海岸的莫塞尔湾)。迪亚士本想继续沿海岸线东行,无奈疲惫不堪的船员们归心似箭,迪亚士只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们再次经过好望角时天气晴朗,阳光普照。葡萄牙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就这样,迪亚士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其命名为“风暴角”。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再率船队探索直通印度的新航路。当年11月27日,达·伽马的船队再次绕过好望角,次年5月20日驶抵印度西海岸重镇卡利库特。然后又经历海上的千辛万苦,达·伽马约于1499年9月1日前后返回里斯本。

“好望角”一名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一说为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另一种说法是达·伽马自印度满载而归后,当时的葡王才将“风暴角”易名为“好望角”,以示绕过此海角就带来了好运。

迪亚士的顽强不屈使得好望角展现在我们面前,他的名字与好望角连在一起永驻史册。葡萄牙诗人卡蒙恩斯在其优美的叙事长诗《鲁西亚德》中,讲述了好望角神奇的传说:古希腊时,硕大无朋的亚当阿斯特伙同其他99个巨人图谋反抗诸神,试图用风暴攻取奥林匹斯山,但被在诸神面前的赫尔克勒斯和沃尔坎所打败。作为永久的惩罚,巨人们被流放到世界尽头,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亚当阿斯特的身体化为峥峥山岳,形成了好望角,开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风暴和雷电的作坊,好望角周围海域上怒号的狂风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断巡游的魂灵。对敢于在这一海域搅扰他的人,他会咆哮着施以可怕的报复。

迪亚士首先闯入了亚当阿斯特的禁地,亚当阿斯特自然不会忘记对他实行报复。1500年5月,在随卡布拉尔率领的庞大船队再次远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遭遇风暴,不幸遇难。

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带与好望角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只有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和新西兰的南岛。好望角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环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水圈,通称为南大洋,这里全年都刮西风,经常有风暴发生。夏季风暴呼啸,冬季寒风凛冽,常年的西风使海水也变得由西向东奔流,就像万马奔腾,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

水文气象学家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终于揭开了好望角常年巨浪的奥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与大气环流特征有关外,还与当地海况及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好望角正处在盛行西风带上,西风带的特点是西风的风力很强,11级大风可谓家常便饭,这样的气象条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个陆地小而水域辽阔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称;好望角接近南纬40度,而南纬40度至南极圈是一个围绕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广阔的海区无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个原因。此外,在辽阔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陆地的侧向阻挡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国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称为“咆哮西风带”,而把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好望角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许多欧洲国家把扩张的目光转向东方。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船队都先后经过这里前往印度、菲律宾和中国。165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权,并在现今的开普敦建立居民点,专为本国和其他国家过往的船队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检修服务。19世纪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国人看到掌握好望角制海权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将荷兰人取而代之。在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时间里,好望角航路成为欧洲人前往东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条航路的作用虽有所减弱,但仍然是欧亚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轮还必须从这里绕道。据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讲,现在每年仍有三四万艘巨轮通过好望角。西欧进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战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粮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过这里运输。

好望角是一个植物天堂,这里拥有一批原始植物群,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态灌木层,这里没有人类的侵蚀,这里的原始生态系统对树木植被起着难得的保护作用。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曾经描述:在许多情形下,我们对于花园和菜园里栽培悠久的植物,已无法辨认其野生原种。我们大多数的植物改进到或改变到现今于人类有用的标准需要数百年或数千年,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无论澳大利亚、好望角或十分未开化人所居住的地方,都不能向我们提供一种值得栽培的植物。拥有如此丰富物种的这些地区,并非由于奇异的偶然而没有任何有用植物的原种,只是因为该地植物还没有经过连续选择而得到改进。

1836年6月3日,达尔文专程来到好望角,考察这里的植物资源及物种进化情况,并拜访了居住在这儿进行天文研究的约翰·赫歇尔。作为一个天文学家,赫歇尔在深入的天文研究的同时,早已敏感地意识到了物种进化问题。

好望角迷人的景色让你流连忘返。在关注好望角的同时,人们也担忧好望角的未来。在好望角,除观光游览车以外,任何汽车禁止入内,这里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不允许带走任何一样物品,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当地人如此的保护好望角,但也必须认识到,好望角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不能够经受人类任何的污染和侵害。

几年前,一位欧洲游客就曾不慎在这里引起了一场火灾,大面积的原生灌木林被烧毁,几年之后,这里仍未恢复。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专家们经过研究论证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随着南极大陆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涨,温室效应加剧,十年之后,好望角将变成一片荒漠。如果成真,恐怕以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原生态植物系统了。 ZuLnL9yy+RJAcaD1jd7ppT5oy7ESU9nFnlOPwAcdpcLu+L8xgx3UwFsN40U6t5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