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军事王朝
——拿破仑家族

拿破仑一世: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官(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1808年—1873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1848年—1851年),第二帝国皇帝(1852年—1870年)。拿破仑一世之侄。

这是一个由军事起家的家族,并借助军事的能量获得了至高的权力。当个人极端的权力占有欲望开始膨胀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就难免要出现不断的征服和争夺。在拿破仑家族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理想”在欧洲大陆上的时代轨迹。

拿破仑一世

著名的法兰西共和国将军和皇帝拿破仑一世于公元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肖,他的原名叫拿破仑·比欧拿巴特。法国只是在他出生前15个月左右才获取科西嘉。青年时代的拿破仑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认为法国人是压迫者。但是拿破仑却被父亲送到法国军事院校学习。公元1785年毕业时,他年仅十六岁,就开始在军队中当少尉。

四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刚成立不久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几年之内就卷入了同几个外国列强战争的旋涡之中。老天头一回赐给了拿破仑出人头地的机会,他指挥炮队在公元1793年土伦包围战中,从法军和英军手中收复了土伦。此时他已经放弃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义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兰西共和国人。他在土伦包围战中立下了战功,被提升为旅长,公元1796年又被提升为驻意大利法军司令。从公元1796年到公元1797年,拿破仑在意大利赢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随后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公元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入侵埃及,这次出征惨遭失败。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取得了全盘胜利,但是纳尔逊统率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摧毁了法兰西共和国舰队。公元1799年拿破仑放弃了他在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军队,返回法兰西共和国。

拿破仑回到法兰西共和国发现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的溃败。拿破仑利用这一优势,一个月后就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官。虽然拿破仑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备的宪法,并为民众投票通过,但那只不过是他实行军事独裁的一副假面具,他很快就战胜了政变中的其他同谋者。

拿破仑飞黄腾达的速度令人吃惊。公元1793年8月在土伦包围战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无名鼠辈,一个二十四岁的非完全法兰西共和国血统的小军官;不到六年以后,年仅三十岁的他就成为法兰西共和国毋庸争辩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宝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仑在执政期间,对法兰西共和国的行政和法律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金融结构和司法制度;创办了法兰西银行和法兰西大学;实行了法兰西共和国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虽然其中的某项改革对法兰西共和国本身产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响,但是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拿破仑所进行的改革中有一项肯定远远地超越了法兰西共和国国界,这就是创编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法兰西共和国的革命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无血统特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与此同时法典还与过去的法兰西共和国法律和风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兰西共和国大众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总之,法典稳健适度,条理清晰,简洁明了,令人交口称颂。因而法典不仅在法兰西共和国一直得到实施(今日法兰西共和国的民法与原版的《拿破仑法典》明显相似),而且经过局部的修正也为许多其他国家所采用。

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就是当革命的保卫者。但是公元1804年拿破仑却正式宣布自己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而且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欧洲的其他国家登基。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兰西共和国共和党人的愤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唯一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

公元1802年,拿破仑在亚眠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和平条约,目的是使法兰西共和国在历经十多年的战争后有个喘息之机。但是翌年和平条约就被撕毁,法兰西共和国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同盟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长期的战争。虽然拿破仑的军队在陆地上不断地赢得胜利,但是不打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军就无法征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公元1805年拿破仑时运不济,在特拉法加海角上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海军势如破竹,取得了彻底胜利,此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权。虽然拿破仑在特拉法加海角大战六周后大破奥俄联军,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补偿海军的重大失败。

公元1808年拿破仑愚蠢地使法兰西第一帝国卷入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场长期而无目的的战争,使法军陷入多年困境。但是拿破仑铸成的致命错误是他的征俄之战。公元1807年拿破仑会见俄国沙皇,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发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谊。但是这种联盟却逐渐出现了分裂,公元1812年拿破仑率大军入侵俄国。

战争的结局为人所共知。俄国部队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与拿破仑进行对阵战。于是他得以迅速出击,到九月份就已经占领了莫斯科。但是俄国人点起漫天大火,几乎使全城化为灰烬。拿破仑在莫斯科等待五个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为泡影,于是终于决定撤军,然而为时已晚。俄国军队以逸待劳,俄国的冬天残酷无情,法军供给短缺,这一切立刻使法兰西第一帝国士兵心惊胆战,乱作一团,相互践踏,结果逃命者还不足十分之一,面对如此情况,拿破仑又一次离开了自己的军队,只身返回法国本土,组建军队准备迎击那些随时有可能背叛法国的人。

不出所料,奥地利和普鲁士都认识到现在是他们摆脱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的良机。他们会师攻打拿破仑。公元1813年拿破仑在莱比锡战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失败。翌年他宣告辞职,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上,这里不应该是他人生的终点,作为一个影响了整个欧洲半个世纪的领袖,这样离开自己的舞台并不光彩。他要与命运抗争,要与他的人民在一起。

公元1815年,他从厄尔巴岛奇迹般地逃回法国,在法国他不费一枪一弹夺回了帝位,欧洲的列强们惊奇了,恐慌了,害怕了。面对这样的威胁,欧洲列强再次对他宣战。一百天后,滑铁卢成了拿破仑最终谢幕的舞台。滑铁卢之战后拿破仑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个小岛──圣赫勒拿岛上,于公元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里死去。

拿破仑的戎马生涯矛盾重重,变幻莫测。他在战术上的指挥天才令人拍手叫绝,如果仅从这方面来判断,也许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将军。但是从重大的战略上来看,他却犯下令人瞠目的错误,如对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和俄国的入侵。拿破仑的战略错误非常严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将军。这一评价有失公允吗?不是的。毫无疑问,评价一位将军是否伟大的一个标准是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伤亡。因此评价像亚历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这样伟大的将军就不会引起争议,因为他们的军队从未打过败仗。拿破仑最终被打败了,因而他在国外征服的领土也如漫天浮云,随风飘散。公元1815年他最终失败后,法兰西共和国占据的领土比公元1789年革命爆发时还要少些。

毫无疑问,拿破仑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人们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并论,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区别。希特勒是用幻想构建社会并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其实现,而拿破仑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机会主义者,他对耸人听闻的大屠杀没有特别的兴趣,他宁愿用时间看看地图考虑下一个进攻目标,使自己戴上战神的桂冠。拿破仑的统治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都不能和纳粹集中营相比。而随着军事冒险的不断成功,拿破仑对权力与胜利的崇拜已到了不可遏止的程度,他说:“要主宰世界只有一个诀窍,那就是要强大,因为力量强大就无所谓错误,也没有幻想可言,这是赤裸裸的真理。”

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拿破仑对自己的驻俄大使、力劝他不要去征讨俄国的科古兰不屑一顾地说:“一场漂亮仗会使亚历山大(俄皇)清醒过来。”即使是在他从俄罗斯铩羽而归之时,还是拒绝了奥地利宰相梅特涅的调停建议。我们回顾拿破仑帝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在公元1812年以前,法国与欧洲国家签订的《亚眠和约》与《提尔西特和约》,都承认了法国在欧陆的特权和优势,如果他在那时收手,当一个“仁慈的霸主”,就有可能保持住这种地位。但他欲壑难填,要做与中世纪查理曼大帝相当的皇帝,最终把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拿破仑声名显赫,人们容易过高地估计他的影响。他在短期内的影响确实很大,也许比亚历山大大帝还要大,虽然远不如希特勒(据估计在拿破仑战争中死亡的法国士兵将近50万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德国人有800万名)。无论如何,拿破仑的行动无论在数目上还是在对其同时代人生活的影响上都远不如希特勒。

从长期影响来看,拿破仑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亚历山大。拿破仑在法国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国人口还不到世界人口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实地看待这样的政治改革。从对法国公民个人生活的影响来看,他的改革远远不如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发生的规模空前的政治改革的影响大。

拿破仑时代为巩固法国革命时期的成果和确保法国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公元1815年法国君主制度最终复辟时,这些变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恢复旧制度下的社会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拿破仑掌权之前,1799年拿破仑开始执政时要回到原来状态看来就已经晚了。尽管拿破仑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但他还是为在全欧洲宣传法国大革命起了作用。

拿破仑对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有巨大的间接影响。他对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实力,使它在几年的时间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这个实际上的自治时期,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开始了。

拿破仑做了一笔交易,这件事看来和他的主要意图无关,然而却成为他一生中产生最持久最重大影响的一件事。那就是公元1803年拿破仑向美国出售了一片辽阔的土地。他认识到要保卫法国在北美占据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掠夺,想必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他缺乏资金。《路易斯安那契约》也许是整个历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土地转让,使美国成为一个占有接近一个洲的面积的国家。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就很难预料美国将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会与今日的美国迥然不同。的确,如果没有《路易斯安那契约》,美国能否成为一个强国都很难说。

当然拿破仑并不是促成签订《路易斯安那契约》的唯一因素,美国政府显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国要价非常低,似乎无论哪届美国政府都有可能愿意做这笔生意,而法国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领土的决定却只是通过拿破仑一个人作出的。

拿破仑三世——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1808—1873年),是拿破仑一世之侄,1808年4月20日生于巴黎,公元1873年1月9日卒于英国。第一帝国崩溃后,他随母居住在瑞士,就学于该国军校,后成为炮兵军官。公元1831年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公元1832年拿破仑一世之子赖希施塔特公爵夭折后,他成为拿破仑家族对王位的觊觎者。

公元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事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不久回到欧洲,公元1839年居于英国。公元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动,被判终身监禁。公元1846年越狱成功,出逃英国。

公元1848年革命爆发后,他回到法国,9月当选制宪议会议员。12月10日主要依靠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公元1851年12月2日他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并通过公民投票使政变合法化。公元1852年12月2日元老院宣布恢复帝国,路易·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的皇帝,称拿破仑三世。他利用民众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推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达19年之久。他执政期间法国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又与奥地利开战,并发动侵略中国、越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战争。

公元1870年,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却仍然没有被俾斯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国家的。

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年—1890年)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年—1890年),保皇派,容克地主出身。任首相时,推行铁血政策,发动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帮助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担任德国宰相期间,执行为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政策:对内颁布《反社会党人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用结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19世纪80年代,在非洲、大洋洲掠夺殖民地。后因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合,于1890年3月辞职。

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四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法国也早有吞并之心,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离德国最近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俾斯麦也早就瞄准它们了。

对于正处于高峰时期的俾斯麦来说,找个借口与法国打一仗,既统一了南部四小国,又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与法国开战的机会迟迟未到,俾斯麦等得手痒。

拿破仑三世是个独裁、残暴、狂妄之徒,总希望通过战争称霸欧洲,当时皇后欧仁妮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坐视普鲁士的强大而不顾。他曾露骨地表示:“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

不仅拿破仑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是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这样,普、法双方各怀鬼胎,开始了明争暗斗,都在寻找挑起战争的契机。

法国抢先一步,普奥战争刚结束,拿破仑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无异于要从普鲁士身上咬去一块肥肉,“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要求法国把这件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跟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试图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拿破仑三世知道了俾斯麦的做法,火冒三丈,决心与普鲁士决一雌雄!尽管如此,法国并未立刻动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终于使战争爆发了。

原来,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被公元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国外,王位空缺,俾斯麦看到有利可图,就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打起仗来,普鲁士可以前后夹击。

拿破仑三世也看到了这种危险,随即就把抗议书递到了普鲁士国王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去继承。否则,法国也可以派去一个国王!对此,俾斯麦非常气愤。同时,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不少人要求普鲁士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视为战争的原因,双方剑拔弩张。突然,事情有了转机,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当他们的国王。但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于是,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就告结束。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就完结了,认为普鲁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进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去面见普鲁士国王,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保证今后绝不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族的人去任西班牙国王。

公元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会见了法国大使。对法国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无理,所以断然予以拒绝。然后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了俾斯麦。

俾斯麦本来对法国这种节外生枝之举十分不满,如果没有法国干预,恐怕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正在俾斯麦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电文的内容主要有: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

俾斯麦饶有意味地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来问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龙:“如果与法国开战,我们能否取胜?”

这两个人也是“铁血政策”的得力执行人,立即说:“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好!”俾斯麦喜形于色,立刻手指电文,“我们可以……”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电”,但内容已经变味了。原来俾斯麦为了挑起战争,故意激怒拿破仑三世,他把电文作了改动,然后拿去发表。法国人看了电文,感到普鲁士国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认为普鲁士是在让自己出丑。这样,在议会的支持下,拿破仑三世终于忍耐不住,于公元1870年7月19日,宣布对普鲁士开战。狂妄的拿破仑三世还说:“我们这只不过是到普鲁士进行一次军事散步!”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普鲁士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

8月2日,法军闯入普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元帅巴赞,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势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

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持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竟无耻地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宰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公元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战争宣告结束。公元1873年,一心想恢复拿破仑荣耀的拿破仑三世郁郁而终,病故于英国肯特郡的奇泽尔斯特,享年65岁。 NfdDnCuIfZDPdaiBTg89h5L10N2UvTwc6RHzzcDsjMzYMpi+5NcxFlsl76ndNi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