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丽莎白一世:公元1558年—1603年在位,一生未婚,也未指定继承人,公元1603年3月24日去世,她的死也结束了都铎王朝。
詹姆士一世:从他开始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但两个国家依然保持独立运作的政府,英国进入斯图亚特王朝时期。
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次子,公元1649年1月30日被送上了断头台,罪名是“背叛国家”,查理一世的死标志着英国王室的专制统治结束了。
温莎王朝:第一次世界大战,乔治五世将王室改姓为“温莎”,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在帝制时代和立宪时代,英国王室都保持了它特有的统治特点,虽然掌握权力的形式也进行了现代性的转换,原本专制的权力已旁落到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中,而最后留下的,可能就是一个绚烂而华丽的头衔和称谓。
帝制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诞生于伦敦的普雷森希宫,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个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幸存的孩子。由于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规结婚的,天主教认为她是一个私生女。她出生时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她的同父异母的姐姐玛丽成为她的服侍者。伊丽莎白三岁时,她的母亲被判叛逆罪处死,一年后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个王后简·西摩就生了一个男孩:爱德华。伊丽莎白和玛丽都成了爱德华的用人。
亨利后来的王后们对这两个公主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经常关注她们的成长,她们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龄的伴侣。公元1547年亨利死后,他最后的王后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新丈夫托马斯·西摩(他是简·西摩的兄弟,新国王爱德华六世的舅父)抚养了伊丽莎白。西摩被年轻的伊丽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后,他本来打算娶她为妇,但他和他的兄弟爱德华·西摩后来都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被处死了。
伊丽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师包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在她统治期间,她可以应用六种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在凯瑟琳·帕尔和她的教师的影响下,伊丽莎白成了一个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较稳定,但爱德华公元1553年就因肺结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简·格雷夫人只当了九天女王,就被推翻,并被其后上台的玛丽一世处死。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丽莎白改信天主教。伊丽莎白表面上虽然听从,但内心仍然是一个新教徒。玛丽对此非常不满。有一小段时间里,伊丽莎白甚至被关入伦敦塔。
有人认为她是在这里认识了她后来的爱人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在童年时代就相识了。
伊丽莎白保住了命,但玛丽与西班牙王国国王腓力二世的婚礼使得英格兰重归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对此英格兰人民及贵族都很不满。公元1558年玛丽无子而亡,伊丽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继承人。英国国会重申了亨利八世国王规定伊丽莎白作为继承人的安排。
伊丽莎白于公元1559年1月15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女王,当时她的地位很不稳定。她加冕的日子是当时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占星士约翰·迪伊挑选的,据说特别吉利。给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当时在教会界能找到的地位最高的承认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签署了结束和意大利战争的《卡多—坎培吉条约》。
伊丽莎白45年的统治期间,英国宗教分歧的斗争非常强烈。公元1530年亨利八世与天主教决裂,英国圣公会建立。爱德华六世的短暂统治期间,圣公会的教义日益完善。玛丽统治期间圣公会失去了其统治地位。伊丽莎白恢复了圣公会的地位。在伊丽莎白统治的最初两年间她就发布了“至尊法”和“单一法令”,规定国王同时是教会的最高领导人。
虽然她试图在宗教极端派之间寻找一条折中的路来走,但她本人无疑是一个新教徒。威廉·塞西尔是她政治上最亲密的顾问,因为塞西尔她特地创立了柏利勋爵这个爵位。公元1598年塞西尔死后,他的儿子罗伯特·塞西尔成为伊丽莎白最亲密的顾问,但罗伯特远远不能达到其父亲的影响力。她的管理机构中另一个重要人物是弗朗西斯·华兴汉爵士。华兴汉在整个欧洲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他可以保证所有针对女王的阴谋都能被他所知。
对伊丽莎白最大的批评是她没有提供一个继承人。别人一直以为她会结婚生子,有许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国王,以及她的宠臣莱斯特伯爵。许多人认为莱斯特伯爵是她的爱人。伊丽莎白很明智地避开了他们。几年后,当她的统治得到巩固后,人们越来越明显地看到她不会结婚生子了。
当别人质问她为什么不结婚时,她提到她姐姐统治时期她的处境。当时她不但是玛丽最忌讳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马斯·怀特爵士还利用她的名义进行谋反活动。因此她明智地认识到假如她指定一个继承人的话,她的地位会被削弱,而且这一举动可以给她的敌人提供一个刺激,因为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继承人来反对她。但没有继承人,英格兰会在她不幸逝世的情况下陷入内战。
公元1562年她患天花几乎丧命时这一点变得非常明显。在一段时间里伊丽莎白曾严肃地考虑过结婚生子,但一个天主教的丈夫显而易见是不可能的,而一个新教的丈夫如莱斯特伯爵会立刻加剧宫廷内的宗派斗争。无论她选中谁都不会有好结果。不论她个人的倾向如何,她当时的处境使任何传宗的考虑都不能得以实现。
她当时是有一些可能的继承人的,但伊丽莎白对他们都不予考虑。她的表侄女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是一个天主教徒。在她从苏格兰王国出逃前,甚至此后,她一直是一个机会非常大的继承人。玛丽被逐后伊丽莎白虽然接纳了她,但她将玛丽囚禁起来以保障玛丽无法威胁她的地位。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当时还是一个孩子,在他未被考验之前他还不会被考虑到。
其他人选也不太可能。伊丽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雷的妹妹凯瑟琳·格雷夫人因为违背伊丽莎白意愿而结婚触怒了伊丽莎白。凯瑟琳·格雷的妹妹玛丽·格雷是一个驼背矮子。伊丽莎白当时一直希望苏格兰的玛丽一世会皈依新教并找一个伊丽莎白认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玛丽在英格兰被囚期间将她的继承人问题一推再推。
与此同时,她还是有结婚的可能性的。她曾考虑过在法国的众多王子中找一个丈夫。第一个建议是比她小20岁的奥尔良公爵亨利(后来的亨利三世),当时的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当这个建议被拒绝后她还考虑过法王更年轻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这个计划也破产了。
公元1568年最后一个有资格当她的继承人的英格兰人凯瑟琳·格雷夫人死了。伊丽莎白被迫再次考虑苏格兰女王玛丽。伊丽莎白建议玛丽与莱斯特伯爵结婚,但玛丽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这时玛丽的儿子詹姆士已经受到了新教的教育。
公元1570年法王说服伊丽莎白让玛丽重返苏格兰。但伊丽莎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让詹姆士留在英格兰。虽然如此,她的谋士塞西尔还是继续设法帮助玛丽回苏格兰。但苏格兰人拒绝接受这位女王,因此未遂。
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在她的晚年时,当她不得不确定她的继承人时,她越来越倾向于她的侄子,被她处死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的儿子詹姆士。但她从未正式命名他为继承人。公元1603年3月24日她死于萨里的列治文宫。她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伊丽莎白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这位詹姆士当时已经成为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时,英格兰和苏格兰同归一个君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下,开始了不列颠统一进程的第一步──王室联合,但英格兰和苏格兰依然被国际认为是两个国家,而两个国家依然保持自己独立运作的政府。
詹姆士一世不了解英国国会,看不起国会下院,鼓吹君权神授论。公元1611年,他第一次解散国会。在执政后期的18年里,王子查理和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操纵朝政。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的次子。公元1625年,即位为不列颠国王,称查理一世,并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玛丽亚公主结婚。公元1625年6月,召开第一次国会。由于国会对其宠臣白金汉公爵专权和对西班牙战争失利的不满,拒绝了给国王征收关税的特权,形成了国会与国王的对立。公元1626年2月,召开第二次国会。国会因对西班牙战争失利而要求弹劾白金汉公爵,被拒绝。6月,解散国会。在此期间,查理一世未经国会同意而任意征税,军队也随意进驻民房,民怨四起。国会遂于公元1628年提出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改善,查理为求国会同意征税而签字。
公元1629年,查理违反请愿书的规定,并且派人拘捕国会中言行激进的议员,然后解散国会,之后的11年间,未再召开过国会,被称为“残酷统治”的11年。
公元1640年4月,为解决对苏格兰战争的军费问题而召集国会,旋即因为国会拒绝筹款而被解散,称为“短期国会”。11月,再次召集国会,即“长期国会”,但国会仍然拒绝与国王合作。由于国会强行逮捕了国王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并策划控制应由国王控制的军队,查理一世以叛国罪逮捕5名议员,并亲率卫队到国会抓人未果。这次事件标志着国王与国会的决裂,成为英国内战的导火索。查理一世到国会抓人的消息激怒了伦敦人民,伦敦市民控制了伦敦,国王被迫于公元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约克,并集结保王力量。
同年6月,国王拒绝了议员的19条建议;8月22日,在诺丁汉立起王旗,内战爆发。1644年,由于苏格兰人参战,进攻国王军,国王被迫放弃进攻伦敦。
公元1645年6月14日,以费尔法克斯爵士和克伦威尔为正副司令的新模范军在纳斯比战役中战胜国王军。公元1646年春,国会军围困牛津,国王军投降,查理一世化装逃脱,第一次内战结束。5月5日,国王被苏格兰誓约派出卖给国会,后逃脱。国王在苏格兰人的支持下发动第二次内战。
公元1648年,苏格兰军被国会军击败,第二次内战结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后逃往法国寻求援助,遭到执政的法国首相马扎然红衣主教的冷落。公元1649年1月,特别法庭开始审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别法庭成员中59人签署了由克伦威尔下达的处死国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国家、背叛他的人民。30日,查理一世在皇宫宴会厅前被送上断头台。
随着查理一世被处死,王室在英国的专制统治永远地结束了。
立宪时代
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于公元1660年复辟了斯图亚特王朝,但其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之后,不顾英国大多数人已皈依新教的国情,企图恢复天主教的主导地位,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他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威廉(即在荷兰执政的威廉三世)在国内新贵族的邀请下,攻入英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但他们在接受国会的《权利法案》的前提下才得以即位,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能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征收赋税等。这一事件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无嗣而终,斯图亚特王朝终结。
公元1714年,英国国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德意志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汉诺威王朝。汉诺威王朝时期是英国大力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并开始工业革命的黄金时期,到了第六任国王——维多利亚女王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达到3300多万平方公里,号称“日不落帝国”,同时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生事物不断产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大英帝国达到全盛。但与此同时英国王室的实权却不断萎缩,到了20世纪,几乎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橡皮图章”。
维多利亚女王与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结婚,其子爱德华七世继位之后,也以父姓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爱德华七世之子乔治五世在位时期,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愿再使用敌对国德国的姓氏,将王室改姓为“温莎”(因为王室行宫叫“温莎堡”),朝代名称也改称为“温莎王朝”。温莎王朝一直延续至今,当前在位的伊丽莎白二世是其第四任国王。
英国的王位最早建于9世纪,在后来的1000多年里共出现过12个王朝。其中丹麦王朝和诺曼底王朝是由于异族入主英格兰而造成的。王位在同族男性成员中相传时,朝代的名称沿袭不变;王位如果传给女王的儿子,朝代的名称就会改变。新的朝代通常是根据执政王的家族姓氏或封地来命名的。
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是世袭的,由国王长子继承。如果国王长子已死,则由其后嗣继承;如果长子死亡而又无后代,就由次子或其后嗣继承;国王无男性后裔,便由长女或其后嗣继承;国王子女全无,则由其弟继承。此外,除了执政王的子孙,王室的其他近亲成员也享有王位继承权。
英国王室尽管经历了许多王朝,但实际上前后王朝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血缘关系,王室血统一直没有中断过。
在立宪时代,尽管英国王室不再具有实权,但王室的号召力、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二战期间,德国企图扶持爱德华八世复辟,看中的就是他的巨大影响力。
二战以后,民主潮流更加势不可挡,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君主国家的君主制,也摇摇欲坠。英国王室家族,也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日趋平民化、大众化,乃至娱乐化。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英国应该考虑举行一次全民公决,以决定是否继续保留目前的君主制。英国王室的发言人对此进行了反驳,称英国人对这样的全民公决没有任何兴趣。
拥有29个成员国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在报告中认为,英国政府应该就君主制的废留问题以及是否有必要修改宪法举行全民公决,以便确定英国公众是否更愿意生活在共和制的国家体制内。
面对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这份报告,英国王室发言人反驳说:“英国民众对于这种公决肯定不会有任何兴趣,英国女王是国家统一和尊严的象征。”
英国牛津大学政治系教授拉姆·鲁尔说,在目前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下,英国女王事实上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她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一种权力象征。英国政府被称为“女王政府”,理论上是由女王来负责任命内阁大臣,但事实上女王并不能任命或者罢免大臣以及官员;首相一职一般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然后由首相“建议”女王任命其他内阁成员。而且英国政府也不向女王负责,它必须向下议院负责,即间接地向英国选民负责。
在英国的法律中,女王也变成了一位自然人,她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遵守法律,但是,女王是否能够在触犯法律时被控告却是未定的。纵然有无数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都认为废除君主制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熟悉的东西突然被完全打破,近乎是一场灾难。
与此同时,另外一项由发现频道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英国年轻人支持君主制。约七成18到24岁的年轻人赞同保留君主制,只有16%的年轻人倾向共和制。这项民意调查还显示,民众更倾向于由威廉王子而不是他的父亲查尔斯王储来继承王位担任下一任国王。
毫无疑问,英国君主立宪制能否继续存在下去或是能存在多久,一切取决于英国人民,但作为高高在上的权力家族则早已不存在,英国王室家族的传承,仅仅只是一种形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