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伟大的征服者
——亚历山大帝国

腓力二世:亚历山大的父亲,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与腓力二世的关系并不好,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与奥林匹亚离婚。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师从亚里士多德,醉心于《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他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缺少统一的经济基础,只是一个不巩固的军事和行政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后,随即瓦解。

在历史上,这是一个特殊的家族,我们现在所能铭记或回忆的只有他一个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由他和他的军队通过征服获得的。亚历山大的家族以后再也没有出过有影响力的人物,亚历山大将家族的荣耀推向了顶峰,同时也随着他的去世达到了终点。

征战欧亚非

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56年出生在马其顿首都佩拉,由于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亚个性专横独断又神秘,甚至记载她喜欢与蛇共眠,这使她很令腓力二世厌弃,但她对儿子亚历山大的影响非常大,远征期间的亚历山大常常会写信给母亲叙述见闻。因为在马其顿的谣言和后来阿蒙神谕的显示,当时普遍相信亚历山大是天神宙斯之子,在亚历山大出世之前,奥林匹亚梦见雷电,而佩拉市区则有一座女神殿失火焚毁,附近人心惶惶,几个占卜师都说是大灾难来临的前兆,此时有一人却说:“女神殿的焚毁日,已有一个男孩在同日诞生,此儿以后将要灭亡全亚洲。”

亚历山大的成长受荷马的《伊利亚特》及其中人物阿喀琉斯和传说人物海格力斯影响很大(他的父母据说是海格力斯和阿喀琉斯的后代)。亚历山大小的时候,腓力二世聘请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当他和其他马其顿王国贵族子弟在米埃札的导师。亚里士多德给予他完整的口才和文学训练,并且激发了他对科学、医学和哲学的兴趣。亚历山大童年时期就显示了在音乐和马术上的才华。据普鲁塔克记载,公元前344年,十二岁的亚历山大发现一匹被他人认为不能驯服的马。他只是柔和地对马说了几句话便成功地驯服了那匹马。他给那马起名为塞弗勒斯。当时腓力高兴地说:“我的儿子,找一个与你相称的王国吧。马其顿给你的地方不足。”

公元前340年,腓力出战拜占庭城邦(古希腊移民城邦),十六岁的亚历山大代父统治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了马其顿北部的起义,建立了城市。公元前338年,十八岁的亚历山大在切罗尼埃战役中指挥马其顿军队左翼,消灭了底比斯城邦的精锐部队——底比斯圣队。同年,腓力成立了科林斯同盟,巩固了在马其顿领导下希腊城邦之间的和平。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与奥林匹亚离婚,随后娶了马其顿贵族阿塔鲁斯的侄女克利奥帕特拉。当阿塔鲁斯在腓力二世与克利奥帕特拉的婚礼酒会上评价说马其顿王室将会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时(估计是在暗喻小老婆克利奥帕特拉的孩子将会代替亚历山大成为王国继承人),亚历山大回答:“那么我呢,你这卑鄙的人,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一个杂种吗?”说完便把酒杯向他扔去。当腓力护着阿塔鲁斯站在椅子上向亚历山大拔剑时,生气的他因为醉酒站不稳而在椅子上摔倒了。亚历山大嘲笑道:“你们瞧啊!一位准备从欧洲横扫小亚细亚的国王,却连一张椅子都跳不过去。”

被腓力驱逐后,亚历山大与母亲奥林匹亚逃亡到伊庇鲁斯,在马其顿他原本安稳的继承权受到质疑。不久之后腓力派使者召回亚历山大,与他和解,他于秋天返回马其顿。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埃格举行自己女儿的婚礼时被皇家保镖保萨尼阿斯刺杀身亡,幕后主使始终没有找到。由于奥林匹亚对此公开表示喜悦以及和凶手共有的与伊庇鲁斯的联系而被怀疑为幕后策划者。而亚历山大则代表马其顿官方指责凶手是受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指使,这成为他后来向波斯进攻的理由。

二十岁的亚历山大被马其顿军队中的安提帕特派系推举为新国王。利用在佩拉的优势,他通过腓力二世的葬礼和减少税收的政策赢得了马其顿人民和军队的支持。他以参与暗杀腓力二世的罪名处死了埃罗普斯的两个儿子。当时被腓力派遣东征于小亚细亚的阿塔鲁斯,同有继位权的阿明塔斯则以阴谋颠覆亚历山大的罪名被处死。奥林匹亚则杀了克利奥帕特拉和她也有继位权的儿子。

被迫与腓力结盟的雅典和仇恨腓力二世的底比斯把腓力二世被刺看作是重新赢得独立的机会。为了赢得希腊同盟的承认,公元前336年末,亚历山大带领军队进入原被腓力二世统治的特萨利,在成功打破其贵族在边境的抵御后,他被承认为特萨利新的世袭统治者。亚历山大之后南下,使得底比斯投降,雅典也再次臣服。

当亚历山大登位时,马其顿的国库资金紧缺。公元前335年,在科林斯重新得到除斯巴达之外的希腊城邦同盟支持的亚历山大,重征马其顿北部色雷斯,为东征小亚细亚稳固北部防线打下了基础,并报复公元前338年当地特里巴利部落对腓力二世部队的偷袭和对战利品的盗窃。在多瑙河打败特里巴利后,他进军并打败威胁马其顿西北的伊利里亚,修正了腓力二世执政时的重大失败。

与此同时,雅典和当地强权底比斯,把亚历山大死于多瑙河的谣言看作新的机遇。底比斯再次起义后,亚历山大从伊利里亚不经马其顿只用14天便到达底比斯。他与希腊同盟国彻底摧毁了底比斯,消除了威胁马其顿的三大希腊势力之一(其余为雅典、斯巴达),把其国境分给盟国,并把大部分底比斯邦民作为奴隶出售。军事支持(但军队尚未过国界的)底比斯的阿卡狄亚随之处死其国领袖,未军事支持底比斯而已被港口封锁的雅典随后也放弃了抵抗。

希腊与波斯的敌对始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位于小亚细亚的自由希腊城邦沦陷于向西扩张的波斯王国。在爱奥尼亚叛乱和马拉松战役后,公元前481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在第二次波希战争时试图占领整个希腊。虽然薛西斯一世被打回波斯之后再没有进攻希腊,但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80年火烧雅典卫城及其他被认为渎神的行为使得亚历山大时的希腊政界仍存在着报仇和反攻波斯的声音,这也被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所利用。

打着父亲被波斯人刺杀和“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口号,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母亲奥林匹亚则留在佩拉执政,安提帕特也留守在马其顿,以约12000名步兵和1500名骑兵维持在欧洲的势力。亚历山大自己带着由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3万—4万步兵和4000—5000名骑兵越过了希里帕(今达达尼尔海峡)。虽然他的出征弥补了腓力二世遗留给他的债务,但一个空了的国库使他只带了30天的补给。

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和小部分部队首先访问了特洛伊,他和他幼年时期的朋友海菲斯提恩分别祭奠了阿喀琉斯和《伊利亚特》中阿喀琉斯的亲友帕特洛克罗斯。随后亚历山大与将军帕曼纽带领的其余部会合,继续向波斯地方总督的要塞进军。附近的两个希腊城市,已独立于波斯,不希望被“解放”,而部队急需通过征服得到补给。

波斯的希腊雇佣军统帅,罗德斯的蒙农建议焚烧周边的田地,但由于波斯地方总督怜惜他们的财产,建议未被采纳。当时波斯边疆省份的三位总督,包括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驸马,联兵4万人(2万波斯骑兵,2万希腊雇佣兵)在格拉尼库斯河与亚历山大正面交战。亚历山大在格拉尼库斯战役中自己率领着近卫骑兵——“伙伴骑兵”队,首先与波斯骑兵交战,两位波斯总督被亚历山大和他的“伙伴骑兵”队杀死。亚历山大自己的头盔和帽缨也被其中一位波斯总督的战斧劈掉。另外一位波斯总督在亚历山大身后偷袭时被亚历山大的部将克利图斯杀死。为恐吓为波斯人效命的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让部队于战场上屠杀了大部分希腊雇佣兵,其余被押回马其顿强迫劳动。他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中夺取。”

与波斯部队相比虽然是敌众我寡,尽管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亚历山大仍对波斯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毁灭性的打击,取得了胜利。他的成功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腓力二世留给他的军队比波斯军队训练有素。第二,亚历山大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将领。第三,亚历山大本人具有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每场战斗初期亚历山大是在后方坐镇指挥,但他的方针是如果部队发动决定性的进攻,他则身先士卒。这种冒险的战术使他屡次受伤,但士兵们看到他与他们生死与共,并不要求他们去冒那些他自己都不愿冒的危险,这对鼓舞他们的士气影响巨大。

此战之后,他发现波斯的海军优势对他的后勤补给产生严重威胁,而当时希腊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来挑战波斯的制海权。因此他决定采取一个笨办法——从陆地上攻占所有的东地中海港口和基地。亚历山大从今天的土耳其地区出发,一路征战南下叙利亚、巴勒斯坦,直到埃及。

亚历山大首先率领部队攻克了小亚细亚,消灭了驻守在那里为数不多的波斯部队;随后向叙利亚北部挺进,途中,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从亚洲腹地征调了几十万大军出现在亚历山大的背后,切断了马其顿军的供应线。亚历山大回身面对大流士三世的优势兵力,进行了伊苏会战。对伊苏会战中波斯方的兵力,古典历史学家的说法不一,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中的60万肯定是大大夸张了。不过波斯兵力占很大优势是没有问题的。但波斯军的素质不如马其顿军。此战几乎全歼波斯军,大流士三世皇帝落荒而逃。为了巩固后方,亚历山大没有穷追猛打,而是回身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经过七个月的艰难围攻,攻克了腓尼基的岛屿城邦推罗城(在今黎巴嫩)。在围攻推罗期间,亚历山大收到波斯国王的一封书笺,提出为了达成和平协议,他愿把半个波斯帝国割让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的将军帕曼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他说:“如果我是亚历山大,我就采纳这个建议。”亚历山大回答:“如果我是帕曼纽,我也许会采纳这个建议。”

攻克推罗之后,亚历山大继续南进。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埃及一箭未发,自动投降。接着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了一段时间,让军队稍稍休整,并建立了今天埃及著名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在那里,年仅二十四岁的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之为太阳神阿蒙之子。

经过在埃及的休整,随后他率军返回亚洲,北上向波斯腹地进发,和大流士三世进行总的清算。在阿贝拉会战,又称高加米拉会战中,亚历山大的4万步兵和7000骑兵,面对大流士三世御驾亲征召集的波斯帝国各部族倾国之兵。普鲁塔克的古典著作《十二帝王传》说波斯军100万,另一历史学家阿里安则说是4万骑兵、100万步兵、200辆大镰刀战车、15头战象(早于汉尼拔对罗马的战争,在印度以外使用战象这是历史记载的第一次)。这些数字当然是大大夸张了。真正的波斯军数字已经不可考,最保守的估计是20万步兵和4.5万骑兵。阿贝拉会战的结果是古老而庞大的波斯帝国一战崩溃,大流士三世逃出战场。

普鲁塔克,古希腊传记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列传》,共五十篇,其中希腊名人传和罗马名人传各二十三篇,彼此对照,成为欧洲传记文学的先驱,为研究古希腊、罗马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后来不少诗人和历史剧作家都从中选取题材。他还创作了关于教育、道德、宗教史等散文六十篇,广泛引证希腊著作,具有文学史料价值。

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之后,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巴比伦和波斯的两座都城:苏萨和波斯波利斯。为了防止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并非大流士大帝)向亚历山大投降,大流士三世手下的军官把他们的国王暗杀了,时间为公元前330年。但是亚历山大击败了大流士三世的继承人,并将他斩首,经过三年奋战,攻克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并继续向中亚推进。

这时亚历山大已经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本可以返回家园,重新筹划他的新领土。但是他征服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而是继续挥师进入阿富汗,又从阿富汗穿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印度。进军到印度河以东的海达佩斯河,和前来抗击的印度国王波拉斯隔河对峙,打了他四大会战的最后一战——海达佩斯会战,彻底击溃了波拉斯的军队。因为钦佩波拉斯的勇敢,也为了赢得当地人的拥护,亚历山大战后义释被俘的波拉斯,仍然让他当印度国王。尽管波拉斯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在战场上阵亡,波拉斯本人此后仍然对亚历山大死心塌地地效忠。此时亚历山大手下的军队已经厌战,亚历山大不得不开始西归,途中他还派人进行了一系列探险活动,包括查明印度河入海口,寻找波斯湾,并绘制海岸地形图,还想查清里海究竟是海还是湖等等。

回波斯的第二年,亚历山大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对他的帝国和军队进行改编,这是一次重大的改编。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希腊民族代表了唯一真正的开化民族,而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民族。这当然是在整个希腊世界流行的观点,甚至亚里士多德也有这种看法。尽管亚历山大已经彻底打败了波斯军队,但是他逐渐认识到波斯人根本就不是野蛮人,他们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智慧和才能,一样值得尊敬。因此他产生了融两个帝国于一体的设想,由此创造了合二为一的希腊波斯共和王国,当然是他自己当最高统治者。

据我们所知,他确实想让波斯人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结成平等的伙伴。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他把大量的波斯部队编入自己的部队,还为此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东西方联合”宴会。在宴会上,几千名马其顿士兵同亚洲妇女正式结成夫妻。他自己虽然从前与一位亚洲公主结过婚,这次却娶了达赖利斯的女儿为妻。

显然亚历山大企图利用这支改编的军队再开展征服活动。我们知道他打算入侵阿拉伯,也许还有波斯帝国以北地区,也许打算再次入侵印度或征服罗马、迦太基和西地中海地区。不管他的算盘如何,结果进一步的征服活动都未能进行。公元前323年6月初,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突然因发热而病倒,十天后就死去了。死时还不满三十三岁。一直以来其死因有不断的争议。大多数记载是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的一次痛饮后,得了疟疾,有人认为他死于嚏根草中毒。被下毒的理论被Robin Lane Fox等人质疑,其根据是在古希腊缺乏长作用时间的毒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在最新出版的2004年7月号《新型传染疾病》杂志里刊登了几篇论文,讨论了“亚历山大死于西尼罗河病毒”的说法。

亚历山大并未留下帝位的合法继承者,与他最亲近的是一位昏聩无能的异母兄弟。传说,当他的朋友在他临死前要求他指定一位继承人时,他含糊地说:“让最强者继承。”于是他死后,他的将领们企图瓜分这个帝国,引发一些年轻军官对这种安排的不满,继而发生一连串的战争,在这场斗争中,亚历山大的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横遭杀身之祸。终于在公元前301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中,由三位胜利者(即托勒密、塞琉西、马其顿)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除了马其顿本土和最远的印度以外,亚洲部分由部将叙拉古继承,这就是以后和罗马的庞培、克拉苏等人征战不休的叙拉古帝国。埃及由部将托勒密继承,这就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直传到后世和恺撒结婚的埃及艳后为止。

身后的评价

因为亚历山大死时年轻,又保持不败纪录,人们做了许多猜测,假如他活着会发生什么事,假如他挥军入侵西地中海诸国,他很可能获得成功,那么西欧的全部历史就会迥然不同。这样的猜测尽管有趣,但跟评价亚历山大的实际影响没有多大关系。

亚历山大是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富有传奇色彩。有关他生涯的说法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

然而他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弟子,是一位聪慧非凡的人。他珍爱荷马诗歌。他认识到了非希腊人不一定是野蛮人,这确实表现了他远比当时的大多数希腊思想家更具有远见卓识。但是,在其他方面,他却目光短浅,令人瞠目。虽然他多次在战斗中有性命之忧,但是却没有安排接班人,这是他死后帝国迅速瓦解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亚历山大是一位颇受人喜爱的人物。他对被击败的敌人经常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慰藉;但另一方面,他却生性凶暴残忍,极端自私自利。有一次因酒后争执,他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密朋友、救命恩人克雷特斯。

同拿破仑、希特勒一样,亚历山大对他的同代人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他在短时期内的影响不如他们大完全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手段落后,使他的影响限制在地球的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征服战争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使希腊和中东开化民族开始相互密切往来,因此极大地丰富了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在亚历山大在世期间及其死后不久,希腊文化迅速传入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等;而亚历山大以前的希腊文化仅以缓慢的速度传入这些地区。亚历山大还把希腊的影响播及到以前从未到达的印度和中亚地区。但是文化影响绝对不是单向传播的事。在希腊文化时代(亚历山大征服后的几百年间),东方思想,特别是宗教思想就传入了希腊世界。就是这种希腊文化──主要指具有希腊特征但也深受东方影响的文化,最终对罗马产生了影响。

亚历山大在其征战生涯中,建立了二十多座城市。其中最著名的是埃及亚历山大市,它很快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一个著名学术和文化中心。还有几个城市如阿富汗的赫拉特和坎大哈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

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希特勒就其总影响而言似乎不相上下。但是人们有这样的感觉,亚历山大的影响会比其他两个人更加久远。基于这一点,他的名次排得比他俩略微高些,尽管他在短时期内的影响不如他俩那么大。 NfdDnCuIfZDPdaiBTg89h5L10N2UvTwc6RHzzcDsjMzYMpi+5NcxFlsl76ndNi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