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殊: ……话说回来,老师刚才提到“直觉”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课堂上老师出过的一道题。那是一道关于“物体运动”的题目,是测试“直觉”在物理现象中误判的经典案例,应该也是“系统一”最容易出错的典型例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题,可以拿出来考考早杉吗?
老师:
说得好。我们正好讲到“人类大脑的弱点”。关于运动类型的研究其实有很多分支,比如著名的“直觉物理学”与“朴素物理学”。迈克尔·麦克洛斯基的相关研究就非常有名。虽然这属于物理学范畴,但并非学校教授的理论物理知识,而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物理现象的常识性框架”
。嗯,那就由你来出题考考他吧。
文殊: 好的。早杉,你能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吗?
早杉:
我觉得应该是C
……不过按照惯例,得先否定一次对吧?那我就先说“或许并非C?”
老师: 确实如此。但在你仔细思考之前,先说说你认为是C的理由吧。
早杉: 好的。这是自己乘飞机时,从飞机上扔保龄球的情景对吧。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球会一边向后逐渐远离,一边下落。
老师: 就像骑自行车时钱包从口袋掉出,最终落在你身后的感觉。因为这种生活经验反复积累,早杉的“系统一”才会直觉性地选择C作为答案——就像反复朗读记忆乘法口诀一样。
早杉: 或许是这样没错,但答案不是C对吧?那接下来就要好好确认题目给出的条件了。
文殊: 没错!请仔细重新阅读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是问“坐在飞机上的人会看到球如何下落” ,而是问“保龄球下落的正确轨迹”,所以应该从外部视角来思考才对吧?
早杉: 哦,原来是问“从外部看会是什么样”啊!如果是这样……球应该会垂直下落,也就是选项D。对飞机上的人来说,球看起来会是向后远离再下落的。
老师: 实际上,D是大多数人的常见误判答案,C也是错误的。但比起C,更多人会直觉地认为D是对的。虽然因人而异,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物体脱离手后直接垂直下落”的经验。
早杉: 什么?不是C也不是D?文殊前辈,我认输了。只剩下最后的方法了,请给我一点提示吧!
文殊: 真是拿你没办法……当你想把球投向远处时,球会如何飞行?试着从旁观者的视角想象别人投球的画面。
早杉: 投出去的球会先上升,但速度逐渐减慢,随后停止上升并开始下落,最终落地。这就是所谓的抛物线轨迹。如果用箭头画出方向,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文殊: 那回到这个问题,请用你刚才的抛物线轨迹图来对比分析。提示到此为止。
早杉: ……答案是A吗?原来是这样!这就像从我刚才画出的抛物线顶点出发的轨迹。球从飞机上掉落前已经随飞机移动,因此其初始速度不为零。
文殊: 正是如此!
问题6的解答
A。
老师: 很好,感谢文殊的讲解,早杉也辛苦了。一般来说,单纯依靠“直觉”也能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我们玩飞盘时就依赖这种能力——大家应该都能预判飞盘的飞行轨迹吧?然而也会遇到难以判断的情况,就像这道题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观察过保龄球从飞机上掉落的场景,当面对这类罕见情境时,光靠“直觉”是不够的,必须像刚才那样进行“深思熟虑”才行。
有时无法仅凭“直觉物理学”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尤其是当物体呈现非常规运动时更要格外注意。
文殊:
说到飞盘,就让我想起哲学家安迪·克拉克说过的一句话——大脑整体而言“擅长丢飞盘,却不擅长逻辑”
。我认为这也是人类两种思维系统的对比:丢飞盘属于“系统一”,而逻辑推理则依赖“系统二”。
老师:
没错,飞盘运动可以通过“直觉物理学”简单判断,但像刚才这道题中涉及的运动规律,若不经过深度分析或在学校学习力学知识,就难以掌握。克拉克在《天生的生化人:心、科技、智能的未来》中提出了这个比喻。如果套用到当前话题,多亏我们在学校学习,才能将物理学知识“安装”在“系统二”中,使其得以运用。克拉克将物理学这种为思考而使用的人工物质载入大脑中的状态比喻为“生化人”
,因此对这类生化人来说,这些问题就不再困难了。
早杉: 哎呀,这道题真是解得够辛苦的。肯定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是“系统一”的“直觉”不擅长解决的吧?
老师: 重点就在这里。虽然只是重复之前的观点,但最关键的是,你要清楚知道“何时仅凭‘直觉’容易出错”。遇到这种情况时,更要谨慎思考,也就是要“慢思考”。接下来我计划一边提示关键点,一边和大家进行大量练习。
——读者中,肯定有很多人想再练习一些类似问题6的问题吧,我为你们多准备了一道题目。哪怕你没有被问题6骗到,或者只依靠直觉也能找出问题6的答案,或许也会被下面的问题7难倒。
如何?若凭“直觉”判断,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箭头会指向下方”。即使经过深度分析后仍觉得箭头应指向下方,这种结论也很难被推翻。
如果硬币是在平面上边转动边移动,这种直觉判断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更熟悉的场景。但遗憾的是,在曲面上运动时,这一规律并不成立。
答案如下,若无法接受这个结论,建议准备两枚硬币亲自验证。顺便一提,这个问题源自教育学领域的研究,其核心关注点在于“人类对自以为了解的事物与实际认知的差距”,相关论述在史蒂文·斯洛曼与菲利普·费恩巴赫合著的《知识的错觉》一书中也有详细探讨。
问题7的解答
箭头仍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