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克服从知识延伸出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早杉: 到这里,我们已经练习了两个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卡壳”的问题,首先试着思考“这或许并非正确”,否定第一个想法是“慢思考”的第一个诀窍。请问老师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老师: 这个嘛,确实还有其他类似问题,这种问题说不定很适合文殊。

早杉: 啊,我确实了解不多,这部分就交给文殊前辈来解答吧。

文殊: 这是指在神明打算以洪水毁灭世界之前,把动物带上方舟的故事。为了延续物种,每种动物各带了一雌一雄上船,所以答案应该是各带两头……

老师: 呵呵呵。

早杉: 咦,文殊前辈答错了?老师看起来好像挺高兴的样子。

文殊:

老师: 这个问题出自罗布·布拉泽顿所著的《怀疑心理学》一书。书中提到越是聪明的人,反而越容易被误导——文殊刚才就被误导了。其实正确答案是……哦,等等,在我说明之前,我们再来看一道类似的题目,请你再坚持一下,再多想一想吧。

1 编注:日本武尊(72—113),本名小碓尊,日本弥生时代的人物,其子嗣为日本天皇的直系祖先。

2 编注:日本神话中的怪物,有八个头、八条尾,其身体内藏着一把传说中的宝剑——三神器之一的草薙剑。

文殊: 八岐大蛇是有八颗头的蛇,对吧?它是河川泛滥的象征,据说打败它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治水的历史。从它的头都被砍下的情况来看,这道题的答案应该是“八颗头”,不对吗?

老师: 嗯,请先回想一下今天教的诀窍。

文殊: 好的,那我先写出疑问句,“日本武尊砍下八岐大蛇的头的数量为八,或许并非如此?”

老师: 首先就从这个形式开始,根据我刚刚关于否定的讲解,稍微试着改写这段文字吧。

文殊: 这可以有好几种说法呢。假设这句话中只有一个地方错误,我试着写出几个不同的说法:

■ 日本武尊砍下八岐大蛇的头的数量,或许 并非八

■ 被日本武尊砍下八颗头的,或许 并非八岐大蛇

■ 砍下八岐大蛇八颗头的人,或许 并非日本武尊

早杉: 哎呀,对啦,就是这样!

老师: 喔,早杉,你怎么突然这样?

早杉: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因为打败八岐大蛇的不是日本武尊,而是须佐之男 啊。

老师: 哎呀,你还真清楚,其实陷阱就在这里。早杉,你喜欢日本神话吗?

早杉:没有啦,因为我是出云人,从小常常听这些故事。须佐之男打败在出云国作乱的八岐大蛇之后,八岐大蛇的尾巴长出剑来,那把剑被供奉在伊势神宫 里,后来被日本武尊拿走了,那把剑就是草薙剑——因为传说中日本武尊曾经来过出云,所以可能有人会把他和须佐之男搞混。

文殊: 嗯,我也被误导了。如果是这样,这问题的答案就是……0,这样回答可以吗?

老师: 对,这样就可以了。这是陷阱题的一种。那我们回到问题3,问题3和问题4的陷阱几乎相同。

文殊:啊,原来是这样,真是的,造方舟的不是摩西,是诺亚 啦!

早杉:姑且也把文殊前辈的第一个答案写成否定句吧,然后最后一个是正确答案,答案是“各0头”

■ 摩西带上方舟的动物 并非各两头

■ 摩西各带两头动物坐的交通工具 并非方舟

■ 各带两头动物上方舟的人 并非摩西

老师: 对于熟悉这个故事的人来说,摩西和诺亚的形象往往都是手持拐杖、白发苍苍的长者。而摩西还有一个著名事迹——他将海水分开,开辟出一条通路,让众人顺利通过;待所有人安全抵达对岸后,他又让海水恢复原状,致使追击而来的埃及士兵被淹没在海中。正因如此,人们很容易将这个故事与诺亚遭遇洪水的经历联系在一起。这类题目正是针对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人所设计的陷阱题。而刚才提到的那个关于日本武尊的问题,其实就是这一类题目的日本神话版本。


问题3的解答

各0头。



问题4的解答

0颗头。


早杉: 这可以算是“越聪明越容易上当”的一种正面体现吧。换句话说,文殊前辈的表现还真不是一般出色呢。

文殊: 听起来可一点都不让人高兴。

老师: 别放在心上。如果换个角度来看, 人类的大脑其实具备一种“联想机制” ——我们的知识系统是由无数相互关联的信息连接而成的网络结构,因此在面对新信息时,大脑会自动调动相关记忆与经验,产生一连串联想。这种能力是人类认知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也让我们更容易受到误导,落入陷阱。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次再深入探讨。今天的课程就先到这里为止。

第1课 总结

■ 要深入思考一件事,关键在于培养“慢思考”的能力。

■ “慢思考”并不容易,但它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步建立的。尝试否定第一个浮现的想法,仔细审视每一个前提条件,并设想各种可能的情境与案例,都是练习的有效方式。

■ 想要真正掌握这种思考方法,核心就在于持续不断地练习与积累。


临别前的一幕

联想与幽默

文殊: 幽默往往正是利用了人类大脑中的“联想机制”。我很喜欢马修·M.赫利等人在《内在玩笑:用幽默更新思维》一书中所举的例子(略作调整):


医院管理者: 你为什么要从手术室跑出来?能告诉我原因吗?

病患: 因为护士说,“别害怕,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手术。”

医院管理者: ……就因为这个?

病患: 什么叫“就因为这个”?!那位护士可是对着外科医生说的啊!


早杉: 说到“动手术”,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护理人员说的那句“别害怕”是安慰患者的。这个笑话确实挺有意思。

老师: 其实很多喜剧演员都很擅长引导我们启动这种自动联想——仔细想想,这种现象还真是奇妙。 TTlNr/mUFBvZGW/96yioOX+9d+aRMX5cKfhjBQ/ks3waS/oShqCdXxO+i5nfke7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