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先试着否定一下“第一时间冒出的想法”

“慢思术”的课程今天正式启动。早杉和文殊一前一后走进了研究室——

文殊: 打扰了,老师,您好!

老师: 嗯,你们好。

早杉: 从今天起,还请老师多多指教啦!

老师: 好啊,欢迎你们。对了,记得我之前留的作业吗?就是在“登场人物介绍”结尾出的那个问题(如果有读者错过了,可以回头翻一翻)。早杉,你找到自己那句话里的错字了吗?

早杉: 哎呀,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呢,竟然把老师名字里的字搞错了,真是不好意思啊!


问题0的答案

早杉把老师的姓氏误认成了“埴原”,其实正确的是“植原”。


老师: 没关系,不用太在意。……不过啊,“槙原”“植村”这些姓倒是常见,但“埴原”可真少见呢。

早杉: 哎呀,我啊,就是老犯这种错,总是想当然,自己都挺头疼的。我真的很想改掉这些毛病,学会慢慢、认真地思考问题。

老师: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学会不慌不忙地放慢节奏,也就是培养慢思考的能力。接下来,我会教你一些诀窍。首先,第一个秘诀就是—— 试着先“否定”一下自己的直觉想法。

慢思术1

首先,要学会否定第一时间浮现的念头,或者别人随口说出的话,然后问问自己:“有没有可能不是A呢?”

老师: 就算脑海里立刻冒出想法,也要尽量忍住,不要急着一头扑上去。这正是“慢思考”的起点。为了做到这一点,一个很有效的小技巧,就是有意识地提问自己:“ 这个想法也许不对吧 ?”

文殊: 老师,我觉得像之前我们上课时一样,通过做题来练习可能效果会更好。

老师: 说得好啊,那我们就用问题来热热身,同时也看看早杉平时是怎么思考的吧。

早杉: 好耶,明白了!

老师: 对了,提前说一下,接下来会频繁提到“假设”这个词。简单来说,假设就是“针对某个主张或观点,阐述它是否合理、是否成立” 。既然之后要反复用到,大家可得先把这个词的意思记清楚。那么——来出题吧!

早杉: 耕助和英治的外貌、生日、父母都一样,对吧?

老师: 是的。

早杉: 那他们一定是双胞胎。

文殊: 我们来试试用刚才老师教的技巧吧。

早杉: 好,我试试看。首先,要刻意否定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换成疑问句的话,就是:“耕助和英治也许不是双胞胎?”

老师: 如果用更自然的表达方式会怎么说?

早杉: “他们可能不是双胞胎?”不过,我实在想不出除了双胞胎之外的可能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师: 没关系,至少你已经学会不急着跳到第一个结论了。等你能保持这种状态,我们再来学习下一步的技巧。 接下来,请再仔细读一遍题目,看看里面都给出了哪些条件。

慢思术2

反复确认条件。因为很可能有遗漏,或者能因此想到其他假设。

早杉: 确实,题目里写了这两个人不是双胞胎。仔细一读……哦?还有一句说 DNA 也一致。这样的话,他们可能是克隆人?

老师: (笑)有意思的想法。不过,如果是人造的克隆人,大概出生年月不会相同吧。而且,题目里提到要找出“合理的假设”。不能说克隆完全不可能,但恐怕不太符合现实。

早杉: 啊,说得也是……嗯?

老师: 不过,总的来说,你已经能尝试去提出第一个结论之外的假设了。提出假设时,不需要一开始就找出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要多尝试、多思考,能想到一个靠谱的假设就很好了。 为此,可以多发挥想象力,去设想哪些情况可能符合这些条件,也可以翻阅相关的书籍或查查网络。或者,干脆和别人聊聊也未尝不可。 一个人独自思考太久,就算再聪明的人,也会感到困难。

慢思术3

在找到看似合理的假设之前,要坚持不懈地多方思考。发挥想象力,参考文献,与他人讨论也都很有效。

老师: 那么,文殊,你能说点什么,给早杉一点提示,好让他能想出假设吗?

文殊(小声地): ……《阿松》 ,啊。

老师: 早杉!?

文殊: 我昨晚正好看了《阿松》,所以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老师: 《阿松》?(不是赤冢不二夫的作品吗?)

早杉: 啊,那是讲六胞胎兄弟的动画。他们性格都不一样,但因为是六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啊!

老师: 怎么了?

文殊: 看来,你想到一个不错的假设了吧。

早杉: 是的,我明白了。耕助和英治,其实是三胞胎或者四胞胎中的一对。

老师: 很好,答对了。辛苦了。

早杉: 哎呀,总算想出来了。


问题1的答案

耕助和英治是三胞胎(或更多胞胎)其中的两人。


老师: 那么,文殊,看下来感觉怎么样?你觉得早杉为什么迟迟没能找到正确答案呢?

文殊: 大概是因为一开始就认定了是“双胞胎”,所以反而想不出其他的可能性吧。

早杉: 嗯。因为题目里写着“不是双胞胎”,结果反而让我越发只往“双胞胎”这方向去想了。

老师: 就是这种思维定势在起作用啊。这正是为什么先否定一下,暂停下结论,这个技巧才会有效。好,那我们把到目前为止提到的慢思术技巧,整理成一个步骤总结吧。

要点 慢思考的基本三步骤(慢思术1~3)

首先,否定第一时间浮现的想法或他人的意见,问问自己:“有没有不是 A 的可能性?”

反复确认条件,很可能有被忽略的线索,也可能由此想到其他假设。

在找到合理的假设之前,要坚持不懈地多角度思考。发挥想象力,参考文献,和他人讨论等,也都是有效的方法。

老师: 也许有人擅长解答像问题1这样的题目,可以一下子找到答案。但即使是这样的人,能有意识地去了解“自己平时不经意做到的事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哪些想法还需要打磨、哪些能力还有待加强。而且,即便是类似的问题,也未必每次都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

进阶 否定与脱钩

在检视各种假设时,不仅要考虑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也要去思考各种“可能的状况”。

这就是所谓的“假设思考”。它是一种不直接将当下脑中的想法(专业术语称作“信念”)与现实世界状态挂钩,而是以假设的方式去理解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将想法和现实“分离开”,这种能力被称作“脱钩”技巧。这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心理哲学、自由意志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所支持的理论。

本书正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提出“先试着否定”这个方法。因为这是启动假设思考所需的脱钩能力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而“尝试刻意否定”对于人类的认知系统而言,其实是一种相当高的负担。如果用下一节课要提到的“双重历程理论”来解释,它属于“系统二”的深度思考领域。 Jp3xzCvCxxOMpAve6TFgYjk33QRbB1cg8eKLQmdA5DTfbXCKC4o2o358ThG/KiN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