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牙齿痛门(二则)

人有多食肥甘,齿牙破损而作痛,如行来行去者,乃虫痛也。夫齿乃骨之余,其中最坚,何能藏虫乎?不知过食肥甘,则热气在胃,胃火日冲于口齿之间,而湿气乘之,湿热相搏而不散,乃虫生于牙矣。初则止生一二虫,久则蕃衍而多,于是蚀损其齿,遂致堕落。一齿既朽,又蚀余齿,往往有终身之苦者。此等之痛,必须外治,若用内治之药,未必杀虫,而脏腑先受伤矣。方用 五灵至圣散:

五灵脂(三钱,研绝细末)、白薇(三钱)、细辛(五分)、骨碎补(五分)。

各研为细末。先用滚水含漱齿至净,然后用前药末五分,滚水调如稀糊,含漱齿半日,至气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虫亦死矣,断不再发。

盖齿痛原因虫也,五灵脂、白薇最杀虫于无形,加入细辛以散火,骨碎补以透骨,引五灵脂、白薇直进于骨内,则虫无可藏,尽行剿杀,虫死而痛自止也。

此症用 破颜丹 ,亦可外治,甚效。

丹砂(三分)、麝香(半分)、冰片(一分)、雄黄(一钱)。

为细末,将末搽于痛处,口吐涎而痛立止。

内治亦可用 安宁饮:

玄参、生地、麦冬(各五钱),白薇(一钱),骨碎补(五钱),天门冬(三钱)。

水煎服。三剂亦愈。

人有上下齿痛甚,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复作,人以为阳明之火盛也,谁知是湿热壅于上下之齿而不散乎?夫湿在下易散,而湿在上难祛,盖治湿不外利小便也。水湿下行其势顺,水湿上散其势逆,且湿从下受易于行,湿从上感难于散,故湿热感于齿牙之间,散之尤难。以饮食之水,皆从口入,必经齿牙,不已湿而重湿乎?湿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经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须上祛其湿热,又不可单利小便,当佐之以风药,则湿得风而燥,热得风而凉,湿热一解,而齿痛自愈矣。方用 上下两疏汤:

茯苓(五钱)、白术(三钱)、泽泻(二钱)、薏仁(五钱)、防风(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荆芥(二钱)、梧桐泪(五分)、甘草(一钱)。

水煎服。四剂而湿热尽解,而风亦尽散也。

盖茯苓、白术、泽泻、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药,又得防风、白芷、升麻、荆芥风药以祛风。夫风能散湿,兼能散火,风火既散,则湿邪无党,安能独留于牙齿之间耶,仍恐邪难竟去,故加入甘草、梧桐泪引入齿缝之中,使湿无些须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况甘草缓以和之,自不至相杂而相犯也。 Ky4H67x79AowtDNJi0O8/jDt27ZWamOgcvrgfzmU5CDd8K6f/MIhHBlhoKDSr/g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