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7年
赛季后半段
大奖赛总决赛结束回国后,羽生结弦因为流感不得不缺席了全日本锦标赛。时隔一段时间,他于2017年2月17日重返赛场,参加在韩国江陵举行的四大洲锦标赛。这也是来年平昌冬奥会前的一次重要预演。
比赛前一天的公开练习时,羽生谈到对比赛场地的感受:
“这里的冰场主色调是蓝色的,让我想起了索契冬奥会。温度特别适合滑行,冰面状态也很棒。最重要的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以最佳状态进行滑行,真是太幸福了。”
对于错过全日本锦标赛这件事,他表示:
“倒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没觉得一定要弥补什么。”
“四大洲锦标赛就是四大洲锦标赛,虽然可能被当成平昌冬奥会的预演,但我不想太强调这一点。我就想专注眼前,以这样的心态比赛。”
“我并没有觉得压力有多大。”从容淡定地结束训练后,羽生结弦谈到了本次比赛里,像陈巍、宇野昌磨、金博洋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他们都能完成好几种四周跳。
“这真是太棒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感激。他们在自由滑里尝试五个四周跳,在这种情况下,重点不是谁更出众,而是大家互相竞争、互相学习,把自己会的跳跃动作都放进节目里。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我对他们持有极大的尊敬和感激。”
从他沉稳的表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对这场高手如云的比赛抱有的强烈情感。但第二天短节目的结果令人遗憾。
上一组,也就是第四组的陈巍,在1月的全美锦标赛上凭借短节目和自由滑的完美发挥,以318.47分夺冠。本场比赛他延续了这股势头,获得了103.12分的个人最佳成绩。
“其实我不知道他的具体得分,但我猜他应该滑得非常完美吧。”
羽生本人虽然一开始的后外结环四周跳跳得很稳,但之后的后内结环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的组合却变成了两周跳加三周跳。
“后外结环四周跳一落冰就感觉‘身体恢复得还不错嘛’,所以后面的动作都非常淡定。不过后内结环四周跳的时候,可能想太多了。我想着如果后内结环四周跳也能成功落冰的话,就可以一鼓作气完成这个节目了。整个感觉就和我预想的一样。表现方面呢,今天发挥得还行,但跳跃没稳住的话,其他都将无从谈起。我得好好想想哪里还能改进,这样才能更自信地去比赛。”
最终,羽生以97.04分排名第三,落后于获得100.28分的宇野昌磨。
两天后的自由滑,羽生的滑行充满了拼劲。在他之前出场的宇野昌磨,虽然本赛季首次尝试的后外结环四周跳和新加入的后内点冰四周跳均表现出色,且都获得了加分,但节目后半段却频频失误,总分288.05分。紧随其后的羽生,不仅完美地重现了6分钟练习时成功完成的后外结环四周跳和后内结环四周跳,后内点冰三周跳的衔接也十分流畅,整套节目堪称完美。
但是,短节目出现失误的、自由滑后半段以后内结环四周跳起跳的联跳中,第一跳跳空成两周后,他下意识地又接了一个后外结环一周跳。
“失误之后,本想加个后外结环半周跳,然后跳后内结环四周跳,但瞬间觉得这样好像不太现实,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导致他较早地使用了一个联跳。而正是从那一刻起,羽生证明了他的决心与斗志。接下来的后外点冰四周跳稳稳落冰,原本紧接着的以三周半跳起跳的联跳中,加了后外点冰三周跳,随后的三个跳组成的联跳改成了后外点冰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两周跳。最终,他还将勾手三周跳提升为三周半跳,展现出了韧性十足的滑行。
“我心里有个想法,就是必须完成四个四周跳和两个三周半跳的目标,所以联跳的次数什么的都想了很多。总之失误之后,我立马就想加一个带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跳,还要再来一个四周跳。虽然我想在最开始的三周半跳之后尝试后内结环四周跳,但速度不够,就改成了加入后外点冰三周跳的联跳,然后尝试后外点冰四周跳。跳完我正好瞄到布莱恩教练,他一脸‘你这是在干吗?’的表情。”
对于练习时都没试过的补救措施,羽生形容说“最后那个后外点冰四周跳就是一闭眼跳出来的感觉”。
“我希望节目里能保留两个三周半跳,所以要是想整五个四周跳的话,就得考虑尝试别的四周跳了。从这个角度讲,现在还不太现实,不过这场比赛能试了包括失败的后内结环四周跳在内的五个四周跳,我已经很满足了,感觉离五个四周跳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大胆的补救措施奏效,羽生的自由滑获得了个人第三高的206.67分,总分303.71分。谈到演完后笑逐颜开的原因,他解释说:“我高兴只是因为超了300分,可不是觉得自己稳赢了。”
正如他所说,虽然最后出场的陈巍有几个跳跃落冰不稳,但成功完成了包括后半段的后内结环四周跳在内的五个四周跳,获得204.34分而险胜,羽生最终获得亚军。
“现在这个阶段,在技术难度一年比一年高的情况下,我的发挥还达不到完美。所以我不是在和被年轻选手赶超的恐惧感做斗争,不管是第一还是第三,都还有很多要追求的目标。总之,我是真的特别想在比赛里展现自己的最佳状态。这场比赛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还表示,像陈巍和宇野昌磨这样的存在,“无疑是激励自己不断突破极限的关键动力”,他对这种良性竞争表示感激。
短节目和自由滑,两个表现方向完全相反的节目,再加上跳跃构成的超高难度,这是一个几乎无法做到零失误的赛季。2017年世界锦标赛于3月29日在赫尔辛基拉开帷幕,对羽生来说,开局并不理想。他很清楚,要想夺冠,短节目必须完美,却没想到意外地以第五名进入自由滑。
赛前6分钟练习中,他全神贯注,所有跳跃都游刃有余地完成,但因为开始表演的时间(不得超过30秒)超过了2秒而被扣除1分。第一个后外结环四周跳基本完美,可以说是本赛季最佳,但之后的后内结环四周跳落冰没站稳,左膝触到了冰面,虽然接了个后外点冰两周跳,但未被认定为有效联跳,被扣了4分。尽管后续表现接近完美,得到不少加分,但最终只拿到98.39分,排在当时领先的金博洋之后,位列第二。
“跳的时候感觉挺好的,落冰的那一下我就觉得‘咦’。回看视频时,发现自己的轴线稍微后倾……我觉得自己还挺擅长第一个出场的,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与准备。6分钟练习感觉也没那么糟,但到底还是犯了错,这是不争的事实……这赛季我一直在说‘好遗憾’,但就是没能把这些经历转化为成绩,真是对自己太失望了。”
第四位出场的哈维尔·费尔南德兹得了109.05分,宇野昌磨以104.86分紧随其后,陈伟群以102.13分位列第三,金博洋以98.64分位居第四。排在第五位羽生之后的,是得分97.33分的陈巍。对跳跃充满信心却意外失误,平时羽生总是很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但那天他的沮丧情绪十分明显。
后来,他这样回忆当时的心情:
“与其说是被逼到绝境,不如说更像是丧失了自信吧。要是能马上找到原因,比如‘这里不好,所以下次这样改’,可能就不会那么消沉了。但是,包括最后排名第五,我为什么在状态那么好的情况下还是失误了,到最后都没搞明白。从这个角度讲,自信确实受挫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这样结束。羽生在自由滑里,仿佛重获新生一般,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表现。
“果然,在比赛这种巨大的紧张感中……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有这份紧张感,才能获得各种力量,这场比赛给了我这样的感悟。虽然已经沮丧到了极点,但通过聆听和阅读粉丝及支持者的鼓励,回顾自己之前的种种努力,最后想着‘也只能相信自己去试一试了’,总算重新找回了斗志。比赛时的专注方式可能很特别,但我觉得,那些在练习之外获得的支持,也都转化为了自由滑中的力量。”
最后一组第一个出场的羽生怀着复杂的心情展现了他的自由滑节目。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整个四分半钟的表演行云流水,丝毫没有中断。
后半段一直是羽生的薄弱环节,此前他在这部分频频失误。但这次,他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成功完成了后内结环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以及后外点冰四周跳。正如节目开始时的后外结环四周跳,这几个跳跃也同样完美无瑕,每一跳都获得了2.43分的加分。节目结束时,羽生目光如炬,笔直地伸出右手食指,指向苍穹。
羽生坚信,这套节目能完整地表达他那一刻的感受。他仿佛将身心完全交付给了音乐,在冰面上滑行、跳跃、旋转。现场观众无不屏息凝视,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我全神贯注到几乎忘了自己在表演什么。速度或许还能再快一些,但为了确保跳跃和表现,为了呈现完整的节目,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是最理想的。
“我特别专注后半段的四周跳,尤其是我在比赛中从没成功同时完成的后内结环四周跳和后外点冰四周跳。这一次,每完成一个跳跃,我都感觉自己仿佛和风、水这些自然元素融为一体。那种专注的状态好极了。”
当被问及是否有信心逆转与费尔南德兹10.66分的差距时,羽生露出了笑容,坦言“我有信心”。他并未将这份信念化作压力,而是以平和空明的心态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心态,让他得以重拾编舞之初的本心:“我希望通过音乐,不仅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还将风、树、水等意象融入其中,想看看观众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羽生在自由滑中获得223.20分,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尽管总分没能超越此前的个人最佳,但321.59分已属高分。在羽生之后虽然还有多达5人,其中也不乏短节目前五名的选手,但他的这套节目已经锁定了时隔3年在世锦赛上再度加冕的胜局。
“等待分数出来的时候既紧张又害怕。回望过去,我最大的对手其实是过去的自己。上赛季大奖赛总决赛时,我曾获得短节目110.95分、自由滑219.48分、总分330.43分的成绩。那简直像一堵高墙,一堵不单单要求我零失误完成表演,更要求我在提高节目构成难度后,仍要完美演绎才能跨越的高墙。
“与之前的 SEIMEI 相比,现在的节目明显更难获得高分。之前不仅跳跃上没能达到完美,表现力上也有欠缺,不断重复着有遗憾的表演。虽然这一次完成了干净利落的滑行,但内心仍有些忐忑,不知道裁判会如何评价我的表现。”
Hope & Legacy 并非一首能直接助力演出的强劲乐曲,反倒有一种表演滑的韵味。在这样的曲调下,跳跃时机很难完全契合旋律,也不容易在节目中营造张弛有度的起伏。提高跳跃难度,将其巧妙融入一套完整的节目,这正是羽生结弦作为一名花滑选手真正的实力所在。
为了来年的平昌冬奥会,羽生本赛季都在为“奥运夺金”这个目标而拼搏。赛季初,他不顾教练反对,最后说服对方接受了自己的方案,在节目中加入了四个四周跳,其中就有后外结环四周跳。
“最后能毫无失误地完成表演固然很棒,但即便做不到也没关系。比如,上个赛季的节目构成,我有自信随时都能做到零失误,这也是一直以来的训练成果。所以我觉得,这个赛季最大的收获是在练习时没给自己设限。”
“65年前的1952年,美国选手迪克·巴顿作为上届奥运冠军和上届世锦赛冠军参加奥斯陆冬奥会,最终成功实现了奥运两连冠。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这是个特别好的兆头,好运正向我走来。这次的成绩或许会让人期待我以后也能保持零失误,但我了解自己,我不是那种能一直不出错的选手。所以,下赛季我可能还是会因为犯错而感到烦躁和不甘心。但正是这种心情,会让我更加拼命地去训练吧。”
羽生不只是沉浸在喜悦中,他还在审视自己,同时对奥运赛季抱有更加坚定的期待。
4月20日开幕的世界团体锦标赛是本赛季的最后一战。尽管羽生没能呈现一场完美无瑕的表演,但仍然收获颇丰。
短节目开场时稍显急躁,后外结环四周跳只做了一周,随后的后内结环四周跳落冰时手部触冰,未能完成联跳,最终以83.51分意外排名第七。
“我觉得自己糟糕的老毛病全都暴露出来了。在这套节目里,自己被太多不必要的情绪和想法所左右。考虑到明天是普林斯去世的纪念日,我本想在表演中注入这种情感,但似乎没能如愿。”
其实在夏天时,羽生就已经对 Let's Go Crazy 这套节目的成熟度很有信心了。正因为如此,他才开始思考如何在表现力上寻求突破。一直以来他都本着这个心态努力打磨节目,不断尝试。遗憾的是,本赛季他最终也没能呈现一次零失误的表演。
短节目结束后,那个失败的后外结环四周跳在羽生脑海中挥之不去。他躺在床上,那一幕不断闪现,搅得他辗转难眠。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在自由滑后半段尝试在公开练习时做过的后外点冰四周跳加后外结环一周跳加后内结环三周跳,把节目的四周跳数量增至五个。
“我当然想滑出一套世锦赛水准的自由滑,但我给自己设定的挑战是:后半段一定要跳后内结环四周跳,还要尝试两个后外点冰四周跳。所以,我确实有意识地想要准确完成前半段的跳跃,旋转中也没有做贝尔曼。在步法方面,虽然投入了感情,但还是有所克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这样的步法和表达方式也未尝不可。”
面对世锦赛的自由滑节目,羽生从对短节目第五名的不甘中偶然获得了高度集中的状态。而四大洲赛上后半段的两个后外点冰四周跳,也是他因失误的懊恼而临时起意加入的。但这一次,他想在完全掌控的情况下呈现这一切。怀着这样的想法,羽生迎来了自由滑。比赛一开场,羽生就用一个干净利落的后外结环四周跳赢得了2.57分的GOE加分。尽管紧接着的后内结环四周跳出现失误,只跳了一周,但他的状态丝毫未受影响。后半段的后内结环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以及随后的后外点冰四周跳都完美无瑕,全体裁判给出了2~3分不等的加分。三周半跳加后外点冰两周跳后,以后外点冰四周跳起跳的三个跳组成的联跳中,最后的后内结环三周跳因落冰稍有停顿,还有原定的勾手三周跳改为三周半跳,可惜也没能成功,变成了一周跳。
尽管如此,羽生仍以200.49分获得第一,为日本队夺得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赛后他笑着说:“最后的阿克塞尔真的是在意气用事,是一次‘倔强’的失败。”
“当时我脑海里盘旋着许多念头,要不要直接从鲍步进入阿克塞尔,还是插入一个莫霍克步,要不干脆先来个大一字。但到了那一刻,我还是决定尝试最有挑战的动作,争取笑着收尾,因此选择了在大一字后尝试阿克塞尔。在后内结环跳失败,转入旋转动作时,我甚至想过要不要尝试六个四周跳。但如果那样做,节目就散了,所以最终决定坚持做三周半跳。”
在基础分提高的后半段加入三个四周跳,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但那都无所谓,我敢肯定,最让我开心的是仿佛在跳前半段的跳跃一般,后半段成功连续完成了后内结环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以及后外点冰四周跳。终于能在节目后半段展示出真正符合我特色的跳跃了。至于下赛季是否将自由滑的难度提高到五个四周跳,这还需要进一步深思。我必须仔细考虑自己的优势究竟是什么。世锦赛后,我在训练中尝试过加入五个四周跳,但说实话,要像世锦赛那样保质保量地完成五个四周跳,难度实在太大。尽管如此,在时间紧迫、体力下降的情况下,能够在后半段优雅地完成两个四周跳,并且另一个四周跳勉强实现了三个跳的联跳,这种即使只多得1分或2分的努力,也成了我在赛场上的一大利器。”
为了实现奥运两连冠这个壮举,羽生结弦这个赛季已经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而在赛季的收官之战中,他也有了巨大的收获。
2017年
世界锦标赛
以短节目第五的成绩进入自由滑(以下2张)
2017年
世界锦标赛
展现了羽生极致专注力的 Hope & Legacy
2017年3月
22岁
在赫尔辛基赢得了第二个世锦赛冠军
2017年8月
多伦多蟋蟀俱乐部公开练习
和特蕾西·威尔逊教练谈笑风生
2017年8月
在蟋蟀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