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
休赛季
2016年3月底的波士顿世锦赛,羽生结弦左脚带伤出战。这场战役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赛后检查显示“左脚跗跖关节韧带损伤”,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最初的一个月里,羽生只能静养,日常生活中连走路都受到严格限制。一个月后,他进入了为期一个月的康复训练阶段。谈及那段时期,羽生回忆道:
“在此之前,我一直努力克制住‘无法滑冰’的失落感,试图从其他角度来思考滑冰。因此,一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就满心迫切,恨不得‘立刻上冰’。那段日子可能是最煎熬的时期吧。”
“就连地震导致冰场关闭的时候,我也在大家的帮助下坚持着训练。这还是头一回经历这么长时间的休整。不过,我并不认为这两个月毫无意义。在平衡滑冰和学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倾向。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反而更有助于滑冰训练。这段日子,我得以静下心来思考很多问题:今后该以怎样的心态滑冰,如何兼顾学业和滑冰,如何看待自己和滑冰的关系……这段日子过得也很有意义。”
上赛季大奖赛连创世界纪录后,周围的气氛变了。羽生感到自己仿佛有些脱节,同时也承受着新的压力。因此,休养期对他来说格外重要,是摆脱压力的关键时刻。
不过,恢复训练后,疼痛依然存在。一开始,羽生只能尝试后外结环跳和勾手跳等对左脚负担较小的跳跃。直到8月下旬,他才被允许每天尝试一次对左脚冲击较大的后外点冰四周跳。
尽管新赛季的备战较晚,但在9月13日的多伦多公开练习中,羽生展示了他的跳跃组合。无论在短节目还是自由滑中,羽生都加入了富有挑战性的后外结环四周跳。这一大胆的选择引发了外界对他是否过于冒进的质疑。
上个赛季,中国选手金博洋在短节目里完成了勾手四周跳加后外点冰三周跳,在自由滑中成功完成了勾手跳、后内结环跳和两次后外点冰跳的构成。此外,在4月的洲际团体挑战杯上,宇野昌磨成功落冰了世界首个后内点冰四周跳。这些都给了羽生很大的刺激。
羽生在2015年世界团体锦标赛的表演滑终场中完成后外结环四周跳,并在此后持续练习这一跳跃动作。因为休赛季一开始就尝试,完成度也在提高,所以他才下定决心要在自由滑里挑战四个四周跳。
“运动员总是在透支身体,所以多少都会有些伤痛,但必须在权衡受伤风险的同时去挑战极限。我休息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平衡,还有上赛季提高难度后发现的不足和遇到的问题……可能是训练过度了,或者训练方式有待改进,受伤也让我学到了新的思考方式。”
公开练习时展示的新节目中,羽生的短节目选用了普林斯的歌曲 Let's Go Crazy 。
“这是一首节奏明快、速度感很强的曲子。我希望观众既能像看表演滑那样去享受,也能体会到这个竞技节目的难度和内容的丰富。从大一字进入,到大一字退出,在步法上加入跳跃,跳跃之后马上接步法,这是我从小到大的目标和理想,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我的一大杀器。我希望能够坚持追求这个理想,并努力实现它。”
这套节目注入了羽生的个人坚持。尤其是步法部分,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感和锐利感。看他练这一段的时候,甚至有种被锋利的刀刃指着的感觉。当把这种感受告诉羽生时,他先是说了声“谢谢”,然后接着说:
“在表演《第一叙事曲》时,步法非常快,刃倾角度也很难掌控。但这一次,真的有一种‘哇……’的一下子被塞满的感觉。虽然有很多非必要的步法动作,但我还是想把它们作为步法的一部分展现出来。不是单纯的‘从这儿到那儿是步法’,而是要做到让人觉得‘哇!这就是编舞啊’的程度……在迄今为止尝试的步法中,这一次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投入,真正地享受了整个过程。”
自由滑选用了久石让作曲的 View of Silence 和 Asian Dream Song ,羽生将这套节目命名为 Hope & Legacy 。
“虽然这些曲子都是钢琴演奏的古典乐,但由于出自日本人之手,内中自然流淌着一股和风的气息。曲子本身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阔,但也有一个难点,就是没有非常明确的主题。我希望能自然地表现出风、树木、水等大自然的元素。从这个角度看,它和去年的表演滑《天地安魂曲》有相通之处。我打算将过去一年中积累的技巧,比如,演绎《第一叙事曲》时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在 SEIMEI 中学到的表现手法等全部融会贯通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短节目选用了经典的摇滚乐曲风,自由滑则让人联想到大自然的壮美和时光的缓缓流逝。羽生边听曲子边进行意象训练,从短节目的音乐切换到自由滑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的感叹,脸上泛起微笑。他希望通过演绎两套风格截然不同的节目,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表现力。至于为什么要选择一套几乎堪比表演滑、充满感情色彩的自由滑节目,羽生解释道:
“我天生更擅长那种积蓄到一定程度后迸发情感的曲子。在上个赛季的 SEIMEI 、《第一叙事曲》和《天地安魂曲》中,每套节目都有不同的风格和意境,我都仔细思考了该如何诠释。在 SEIMEI 中,尝试化身为节目中的角色;在《第一叙事曲》中,致力于忠实地表现钢琴的旋律、乐谱和音符;《天地安魂曲》则是对风景、情境和情感的表达。所有这些都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认真研究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传递我想要呈现的内容。这次的自由滑可以说是以上所有尝试的集大成之作。
“这套节目,我想要的不是从曲子入手,而是先确立主题。在思考什么主题最合适时,突然有了灵感:如果把去年的短节目、自由滑和表演滑糅合在一起,一定能滑得很畅快。希望这套节目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考虑到下赛季就是平昌冬奥会了,能参加的比赛非常有限,这使得羽生更加渴望在新的挑战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习。他希望能在不断的突破中迎接个人的第二次奥运之旅。而新节目的选择,充分表达了羽生个人的强烈愿望。
这段时期,羽生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回想起不得不专心治疗的那段日子,羽生说:
“我并没有把它看作逆境。恰恰是因为暂时离开了滑冰,才有机会进行更多的思考。那时候,我思考了很多理论,因为没有上冰,甚至一度觉得‘现在不管什么跳跃都能轻松跳出来吧’(笑)。等到重新开始滑冰时,我感到有些沮丧,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做不到的事’,当然,另一方面也惊喜地发现‘我居然还能做到这么多’。虽然这个过程谈不上是喜忧参半,但回想起来,那是一段很充实的休养期。确实,那段时间真的很煎熬,但最后能恢复到重新构思出这样的节目的状态,这收获太宝贵了。”
在休养期间,羽生在观看洲际赛时得到启发,还通过观摩其他选手的跳跃,领悟到“原来是这么跳的”“这个选手在这方面做得真好,下次我也要学习”等,从中学到了不少技巧。此外,在不得不压抑自己感情的同时,他也思考了如何在滑冰和生活中调整状态,如何放松心情、平复内心。
“以前我只知道日常状态是什么样的,上冰时又是什么感觉,从没想过两者之间该怎么过渡。如果生活完全被滑冰绑架,就很容易疲惫,所以我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工作与休息。在这个过程中,我放弃了很多东西。以前觉得必须做的事情,现在如果发现没那个必要,就会毫不犹豫地砍掉。这段时期很宝贵,它让我想清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将连创世界纪录的荣光抛在身后,羽生渴望再次迎接全新的挑战。这份渴望体现在他本赛季两套节目的选择中。
他迫切地想进一步拓展自己表演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他为了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成功卫冕所做的、羽生结弦式的大胆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