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小麦

“两头尖尖中间裂,只在家里待仨月。”这个儿时的谜语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能猜得出。

小麦,是北方人的主要粮食。小麦收割后晒干,经面粉厂加工成白白的面粉,然后做成馒头、面条、烙饼、面包等,供人们享用。

现在人们能天天吃到可口的小麦面粉,而在三十年前,人们还不能够如此享福。

对于小麦,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因为它喂养了我,因为它的整个生长过程我都清清楚楚。

它为什么就只在家里待仨月呢?原来,在华北平原一带,小麦收获是在芒种前后,而播种是在“寒露”前后,这当中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农谚说,“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如果种早了,小麦就在冬季到来前长势太旺,不利于越冬,就会被冻死。如果种晚了,天气太凉,不利于种子发芽。种晚了的时候,为了保证发芽率,人们就只能用增加播种量的方法来弥补。种麦最好是正当时,所需种子只有每亩十八斤左右。农业生产要不违农时,农谚说得好,“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在正当时节种麦的时候,农民是最忙的。腾茬、施肥、浇水、犁地等,每一样劳动都耗时费力。地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还要和农田害虫做斗争,有时要用农药拌种,或者直接把农药撒在田里。

种子种下去约七八天的时候,差不多就都生根发芽了。细芽钻出地面,露出黄绿可爱的颜色。远远望去,地表绿意浓浓。而走近了,却只见零零星星的绿。此时,你会想起“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情形。

差不多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田地里就铺上了满满的绿,整个田地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小雪前后,为了保证小麦能顺利越冬,人们要给它浇一次水,俗称“上冻水”。这样,就不怕小麦在冬季因缺水而旱死。

第二年,原先种下去的十八斤种子能收获约九百斤小麦。这大都要归功于它在冬季的一个特殊的生长现象——分孽。一粒种子可以分孽十来个,甚至更多。每一个分孽都能长成一个麦穗。

冬天下雪了,是小麦最喜欢的,它可以暖暖和和地接受瑞雪带来的温暖和滋养。“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瑞雪给小麦带来的丰收。

经过一冬天的休养生息,小麦做足了生发旺长的准备。

春风送暖。清明前后,万物复苏,争相展现生机。小麦也不例外,它也跃跃欲试,每天长一大截。这时,如果没有知时节的好雨,农民就要给小麦浇水,以满足它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同时还要追肥。小麦经过一冬天的蓄养,早已经蓄满了能量。如今暖和了,小麦也不缺水了,它就撒欢似的生长。

几天不见,你就会发现田地里更加郁郁葱葱了。小麦长高了许多,也浓绿了许多。轻风一吹,那绿绿的波涛从这头一直传递到那头,此起彼伏。我们好像是站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的大海边,欣赏着层层麦浪,享受着浓浓麦香。

它就这样欢快地生长着,拔节儿、抽穗、灌浆……一直到六月初芒种时节,它就长成了。

这时,原来绿绿的田地变成了另一番模样,变成了满地金黄色。轻风一吹,田里翻金浪,哗哗作响。这景象像是在给人们报喜,“快来收获呀,我们会为你堆满粮仓!”

在农民的辛勤劳作下,长熟的小麦从田地来到了打麦场,快乐地从麦穗上脱落下来,然后被拉回家弄到房顶上晒干,最后就被放到了粮仓里。

接下来,人们会选取籽粒饱满的小麦留作种子。三个多月后,它们就又被种到了地里。 aWUKU0CBvYEs9/v88bhud5rTm72GdNEZUmrIe5n5leJU3m+sLK9BbEAc9hbvi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