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位看官:话说红脸关羽来到金矿之后,就被编入了庚字号营。庚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中的庚,属于天干的第七位。原来,这灵宝金矿共有十个生产单位,按天干的十个字分为十个营。甲乙丙丁四个营为采矿营,主要从事矿洞的挖掘和矿石的采集,因此人们也叫它“老鼠营”,意思是他们活像在大山里打洞掏土的老鼠;戊己庚辛四个营为搬运营,主要从事采矿器材、山土石渣和金矿石的运输,因此也叫蚂蚁营,意思是像蚂蚁搬家似的搬运东西;剩下的两个营叫壬营和癸营,这两个营专门从事矿石的冶炼和处理,那黄澄澄、金灿灿、耀眼闪亮的金子就是从他们手中诞生的,因此它们又叫金蛋营。为啥叫这个绰号?因为金矿所在的山叫金鸡山,壬癸二营炼出来的金锭好似金鸡下的金蛋,所以人们喜欢这样叫它。营本是军队的编制名称,但由于东汉王朝对金矿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因此这里所有的生产单位都被涂上了军事化的色彩。
看官:上回书说到庚字号营的工人们被抢锅声叫醒,并且吃过早饭之后,就到营棚外排队点卯。啥叫点卯?点卯就是早晨清点人数。古代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和申酉戌亥计时,卯时相当于早晨的五点到七点。这些工人都是平民百姓,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排队也不懂得啥叫点卯。金兵们费了很大劲,打骂了很多人,才勉强点了卯并将队形排列起来。付营长和郑营长给每人都发了扁担、竹筐和铁锨,并且反复强调了劳动纪律。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出工收工听指挥,干活不嫌苦和累。慢了骂,迟了打,三天不干被刀杀!”乖乖!看来这灵宝金矿的小米饭好吃、活儿却不好干啊。工人们一听这些纪律,才明白上当受骗了。唉,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的那一袋子小米,才来到了虎狼窝呀。而此时此刻,谁也无计可施,只能由人家摆布了。关羽本来也跟着工人们领取扁担竹筐,但付营长却叫他把自个带来的那把大铁锨扛上跟着队伍走。付营长对关羽说:“红脸,你既然出门都自带铁锨,说明你铁锨使得出色。本营长就用你所长,命令你当庚字号营的一号装载工吧——哦,你只管把矿渣矿石铲到他们的筐里,不管挑担运送之事。明白了吗?”关羽说明白。付营长哈哈大笑说:“一看你就是一台装载机器啊,难怪罗锵总兵非叫你来不可!”看官听言,虽然东汉末年汉语的词汇里还没有出现“装载机器”这个词儿,然而付营长当时所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本作者使用自创的“千年汉语词汇穿越术”,将他的语言直接转化成现代的词语,也是为了让大家更好懂更好记。
在二十名全副武装金兵的督促下,工人们来到了金鸡山左侧的鸡屁股沟。沟两面的岩壁上凿了很多山洞,洞口都只有半人多高,这就是所说的采金洞,人们简称它“金洞”。金洞外堆积着一堆堆石渣,还有一囤囤矿料。石渣是老鼠营的工人们开掘矿洞挖出来的废料,不能提炼金子;而矿料才是在金洞里采掘的金矿石,金子就是用它们提炼出来的。因此,酱褐色的金矿石不是随地堆放的,而是都被装在一个个竹编的矿料囤里。庚字号营工人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无用的矿渣运到鸡屁股沟外的山坳里倒掉,同时把有用的金矿石搬到山前的冶炼厂里去。矿山上素有“千担石头一担矿,万担矿料一担金”之说,这意思是挖掘一千倍的石头才能获得一倍的金矿石;用一万倍的金矿石才能提炼出一倍的纯金。由此可见黄金之昂贵纯粹是由于它来之不易!付营长把庚字号营的工人一分为三,让三分之一的工人去搬运金矿石,其余的工人全部搬运矿渣。矿渣要担到金鸡山前面的山谷里去垫路。看官要问:那些无用的矿渣堆放在那里就算啦,何必还要兴师动众、费事耗力地搬动它呢?我们说:古人也不是憨憨傻子,他们也不想把力气花在无用的地方。然而他们知道:矿渣如果不及时挪到远处去的话,那么对金洞来说将是极大的隐患。为啥?因为一旦天下暴雨,这些石渣沙土就会变成泥石流倒灌进金洞,轻而易举地把金洞封死毁坏!就如同我们现代开挖煤矿或铁矿一样,有谁敢把土石渣堆放在矿井周围呢?
列位看官:集体劳动的场面历来十分壮观,在以人力劳动为主的古代更是如此。你看那庚字号营一百多号工人挑担的挑担,装渣的装渣,他们来来往往行进在山路上,远看就像一群蚂蚁在搬家移物。也许是命里注定,也许是偶然巧合,那函东村的李伯盾给关羽打造的这把举世无双的大铁锨,还鬼使神差地派上了用场!先前,关羽已被付营长分派为“一号装载工”,并让他背着大铁锨上工地。此刻,只见关羽叉开双脚站在石渣堆前,一锨一锨往竹筐里装石渣。他的铁锨头比金矿上的铁锨头大好几倍,一锨就能装满一竹筐。别人用金矿上的铁锨装石渣,十锨二十锨也装不满一竹筐。付营长和郑营长本是庚字号营的监工头,都在金矿干了十几年了,可从来也没有见过关羽这样力大无穷的人。二人尤其对关羽优雅而富有节奏的动作十分着迷。他们坐在石渣堆顶上,饶有兴趣地欣赏着关羽的一举一动,嘴里还不住地催促着工人快快干活。担石渣的工人也喜欢跟关羽一起干活,他们觉得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和乐趣。你瞧那关羽,两膀稍稍用力,就嚓地铲起一大锨石渣,哗的一声,一只竹筐就满了;然后又是一下,一担石渣就装好了。那柄大铁锨在关羽手中,就像一张木锨或塑料锨似的没有分量。有个壮汉不服气,他从关羽手中抢过大铁锨,也想铲满石渣端起来,可没想到锨重渣沉,大铁锨的自重加上石渣重量,足足一百斤开外,他使出吃奶劲儿,好不容易将铁锨平端起来,还没等装到竹筐里就已经倾倒在地上,惹得大伙哄笑起来。而那壮汉并不服气,他又重新铲起一锨石渣,颤颤抖抖地端了起来,结果手腕一软,还是没装到竹筐里去。这下他彻底服了,说:“红脸铁锨,果然厉害!”他还对工人喊道:“别笑话俺,你们哪个能行也来试一试嘛!”
这个小小的插曲,无疑给枯燥单调的矿山劳动增加了活跃的气氛。“红脸铁锨”一时间成了包括庚字号营在内的十个营工人谈论的话题,并成为当年整个金鸡山疯传的热词。从此之后,关羽也有了一个新的绰号“红脸铁锨”。这个绰号一路伴随他栉风沐雨走到涿郡,并伴随他走到桃园结义的时候。因为桃园结义之前,周仓就把关羽的青龙刀从他老家的中条山里扛过来了。至此,关羽才将手中的兵器换成了名副其实的神刀,“红脸铁锨”也随之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这都是后话了,咱们暂且不表。
列位看官:昼夜交替,时光转换,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月亮也是一天一个容颜。然而庚字号营的工人们却感到金矿上的一切都没有改变。为啥?因为他们每天都是一样的干活、干一样的活,每天都是扁担、竹筐,竹筐、扁担,除此之外,还有一天三顿几乎一模一样的饭菜。白天干一天活,累得骨麻筋软。晚上一般不让干活,可是,他们不干活的夜晚却只能待在营棚里,哪里也不准去。金兵就在营棚外把守,一只麻雀也别想飞出门去。工人们晚上除了睡觉,就是瞎聊闲侃。你讲一个故事,我说一个笑话,起初大伙还觉得新鲜。可是日子一长,故事和笑话都听腻了。人常言话说三遍淡如水,所以大家都没什么好聊的了。于是都躺在地铺上思念自己的家人。有爹娘的想爹娘,有妻子儿女的想妻子儿女,都没有的就想自己的相好或同伴。还有的人在一起谈论女人,说哪个姑娘长得俊、谁家媳妇更好看,还有人搞起了同性恋。这在与异性几乎隔绝的金鸡山上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营棚里说笑声、吵架声、叹气声、哭泣声,还有唱歌、哼曲儿、打鼾、放屁声,以及肆无忌惮的撒尿声等等,组成了一支五味杂陈的营棚交响乐,这里面融汇了工人们的万般无奈、千种情结和百样苦衷!
看官:我们虽然不可能身临其境,然而却可以想象那是怎样一番的情景啊。此时此刻,我们的红脸铁锨在干什么?他又是一番什么心情?人常道:遇险而不怕,临危而不惊,处乱而不烦,受难而不悲,此乃真英雄也。这几句话好像就是为关羽量身定做的一样。他为救张留种等人来到矿山,现在被关在这庚字号营棚。然而他却无怨无悔。不管别人在干什么,不管别人心里如何想,关羽总是一根主心骨立得稳当当的。他不悲,也不喜;他不说,也不唱,他静静地躺在自个的五号床铺上闭目养神。别人以为他在休息睡觉,其实他是在读书练武。
看官要问:关羽读什么书?怎样练武?难道庚字号营棚里还有图书馆和练武场不成?我们说,这图书馆和练武场都不会有。既然没有他如何读书练武呢?嗨,人们不是经常说一句话吗——活人还能叫尿憋死?意思是说条件永远不能把人限制住。而那庚字号营棚形同牢房,棚内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地铺,一排排地铺之间只有二尺宽的通道可供人们行走。整个营棚内莫说找不到一本书,就是连一片纸也没有!东汉时期纸张相当昂贵,普通老百姓甚至连纸也没有见过呢!关羽在此间读书,读的其实是那些储存在他的脑海里的书;他在此间练武,练的其实是那些记忆在心坎中的套路。看上去关羽是躺在床铺上闭目养神,其实他正在脑海里温习以前读过的《春秋》《白石韬略》等书,书上的许多原话他记不准确了,但是其主要意思都记得清楚。他把这些书的内容反复回味咀嚼,倒悟出了很多新意。营棚里不能施展拳脚棍棒,那么他就躺在床铺上苦练心功。他把自己学过的拳种和器械,一招一式仔细揣摩,不但刷新了它们的印象,而且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关羽最喜欢的青龙刀法,这本是他的发明创造,而现在每天晚上他都要在心里练个十遍八遍!练一遍,则有一遍心得;练两遍,则有两遍收获;练十遍百遍一千遍,则将青龙刀法的形式要义全部融进了血液、注入了细胞、升华为身体本能了!难怪关羽的青龙刀出神入化,所向无敌,是因为这刀法已存储于他的意识之中,只要有用,便随心所欲而施展。如此这般,谁能抵挡?
看官:关羽神勇震四海,神威冠九州,神武盖天下,神气贯古今,这,恐怕也是他的一大秘诀了。可惜世间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在脑海里读书,于心场中练武”,所以多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很少出类拔萃的顶级英豪了!
话说关羽就是这样处乱而不乱,坚韧不拔地“读书练武”,以特殊的夜生活方式,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金矿之夜。来灵宝金矿之前,关羽认为这里是个虎狼之窝,自己去那里是非常危险的;而在金矿待了这些天之后,关羽反而觉得这里才是自己的避风港和保护地了。虽然在这里一切行动都受到金兵的约束,但却不会受到官府和社会上的干扰,官兵也不会轻易到金矿上来缉查罪犯。可是,关羽也明白这里毕竟不是久留之地。大丈夫生来要做大事业,岂能因为这里安全无险而苟且偷生、长久蜷伏在此地呢?绝对不能。向东去,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到那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大中原去,经风雨,见世面,长本事,干大事,完成人生的使命和自己对生命的承诺,这才是关羽的心头所想呢!
列位看官:人常说胸有大志必英雄。关羽有这样的雄心抱负,不成大英雄都不行!然而,庚字号营的绝大多数工人此时还不知道关羽是个英雄,因为英雄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时机和条件。平常情况下,英雄和常人并无多大区别,但是一旦遇到艰难险阻,特别是到了生死关头,那才能显现英雄本色。张留种与其他工人不一样,他早就领教过关羽的厉害,也知道关羽的为人。不是吗?龙虎沟里滚木礌石没有伤着关羽一根毫毛,关羽不仅宽恕了他们的恶行,还慷慨解囊搭救了他老娘的性命。为了他们不被金兵杀害,关羽还毅然投身到金矿做工。张留种是个有心人,他早就对赵丑牛等人说过:“红脸不是凡人,身上有英雄气概!”而没想到此话很快又得到了验证。
话说一转眼三十天过去了,庚字号营工人日复一日地劳动,倒是也没发生什么重大的新闻。然而,就在第三十一天的时候,一件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这一天秋雨飘洒,雨点细而密集,人们管这种雨为“罗面雨”,意思是它像人们用罗罗面似的细密。金矿上有规定,若非雨下得山水横流,阻隔交通,工人都得照常出工。今天的罗面雨算是等级最小的雨了,虽说天气阴冷潮湿,但是谁也不能不去干活。霏霏细雨淋湿了工人们的头发,也淋湿了衣裳和扁担,特别是淋湿了脚下的山路。工人肩上挑的,都是百十来斤的重担,且不说路湿石滑,即使天气晴好的时候,挑担走这山路也不省心省力。付营长和郑营长身裹蓑衣、头戴竹笠,他们双眼瞪得溜圆专门看谁不好好干活。其实,庚字号营的这些工人没人偷懒耍奸。但是他们还是要不断地吆喝:“快点儿走!好好干!谁偷懒小心挨皮鞭!”他们手中没有皮鞭,但皮鞭就攥在监工的金兵的手里面。
看官:您看那工人的脚上,有的还有一双破鞋,有的干脆光着脚丫子。他们的脚板上,已经磨出了铜钱厚的死皮老茧。路湿石滑,工人们下坡上坡,过沟越崖,一不小心,扑通,滑倒在地,轻则摔得腿疼屁股疼,重则皮破肉伤筋骨折!不到中午,已经有七八个工人摔倒了。其中一个工人跌到崖下摔死了,其余的都程度不同地受了伤。受伤的人中,有三个人还能继续干活,有四个人坐在地上起不来了。这四个人当中,就有小别村的张留种和赵丑牛。张留种的脚脖子崴了,肿得比小腿还粗;赵丑牛的胯骨在石头上蹾了一下,疼得直不起腰了。金兵把这情况报告给两个营长,营长命令把摔死的工人埋了。他们瞧了瞧张留种等四个人的伤势,说了声“真麻烦”,然后叫人把张留种等四人送回营棚里去了。说是给他们两天时间养伤,伤好继续干活。否则就没有饭吃了。
列位看官:东汉王朝的金矿就是这样惨无人道!然而这些情况关羽当时一点儿也不知道,因为他在金洞口的渣堆旁装石渣。山路上谁摔倒了谁摔死了,金兵们早就跟知情人打了招呼,根本不叫他们传播消息。直到晚上收工清点人数时,关羽才发现张留种和赵丑牛不见了。原来他们早已躺在营棚内了。关羽急忙到跟前查看几个人的伤势。好在除了赵丑牛扭伤胯骨之外,张留种三人都是崴了脚脖子。关羽照顾他们吃了晚饭,然后就为张留种等人捏脚脖子。他说:“你们没伤着骨头,只是脚筋滚槽了。俺把筋归到槽里就好了。”他先把他们受伤的部位搓热了,然后为他们一一拨筋。经过一番精心摆治,几个人都说疼痛大大减轻了。接着,关羽又为赵丑牛搓揉按摩,并让人压住他的上身,关羽则使劲牵拉他的双腿,为他错位的胯骨复位。关羽懂得一些医治跌打损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跟常平村的冯铁汉师傅学的。
在关羽的用心治疗下,张留种三人休养了两天就又出工干活了。而赵丑牛的胯伤虽然大大好转,但仍然无法挑担行走。郑营长一怒之下,就叫金兵把他送到了位于狼窝沟的“养伤棚”。那里夜间野狼成群,所有受重伤的工人进了养伤棚便不再回还。此番赵丑牛也去了那里,他的性命如何?有诗曰:
莫去金矿挣钱粮,
钱粮未到命早亡。
三生修得好福气,
今世遇上关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