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位看官:话说那金官看中了关羽雄壮孔武的样子,于是想劝他到金矿上做工干活。而那关羽呢?自然是肚中有心事儿、嘴上不能说。因为他现在是朝廷缉拿的杀人要犯,本来是要隐姓埋名地尽快避开是非之地,逃逸到远远的大中原去的,现在怎么能跟金官去灵宝金矿厮混呢?灵宝金矿是个什么地方?关羽虽然没去过那里,但是凭借想象力也知道那是东汉王朝直接管控的要害重地。如果去了那里,不等于是自投罗网吗?所以,关羽拿定主意是不能去灵宝金矿的。然而金官带来的金兵部队哪知道关羽的心思啊?他们见关羽不肯听从金官大人的好言相劝,便心生怒火、火冒三丈!虽然金官大人吩咐他们不要乱来,但是他们平时已经养成了对劳工和老百姓动粗的习惯,因此金官说金官的,他们做他们的,这叫我行我素嘛!
看官:说话间十几个金兵挥刀提索地冲上前来要绑关羽!这关羽若是被他们绑了,那还不就是老虎被关进笼子、苍龙被套上铁链、大白鲨被拉到捕鲸船上一样了吗?到那时,金兵们说去哪儿他就得去哪儿,金兵们说干啥只有去干啥了。这叫啥?这就叫任人宰割呗!而红脸关羽非常清楚这一点,尽管他一万个不想因为此事跟金官和金兵闹翻,但问题是钢刀已架在了脖项、绳索也将缠在身躯。好汉不吃眼前亏,该出手时就出手!好个关羽,只见他右手抓过夹在自己左腋下的铁锨把,单臂将大铁锨横着向胸前一推。这一招本是关羽在函东村里切磋武艺时,跟李伯盾的武友学来的,它的名堂叫作“推山填海”,特别适用于对付人数众多的敌手。说实话,关羽自从练习青龙偃月刀以来,只是苦练套路、空练招式,从来也没有与人实战过。因此包括关羽本人在内,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人知道青龙偃月刀法的厉害呢。这推山填海本不是什么青龙刀法,可是关羽学会它以后,就把它归纳在青龙刀法之内了。
列位看官:按说关羽这一招“推山填海”才刚刚学会没有几天,更别说有实战应用了。眼下情急之中,关羽将它施展出来,不过是想拦住那一群如狼似虎的金兵,并不想伤害他们的身体和性命。若是想伤害他们,关羽只要挥舞大铁锨来个“横扫千军”就足够了,那他们一准会像割谷草似的纷纷栽倒在地!而现在他们也是呼啦啦纷纷倒在了地上,但不同的是十几个金兵无一死伤。金兵们纷纷倒地又纷纷从地上爬将起来,舞刀弄枪又要冲向关羽,那个金兵首领也命令弓箭手搭弓放箭。正在此时,金官大声喝道:“都住手!我的命令难道都不听了吗?没看出来人家是手下留情?”金兵们听言都悻悻站住了脚步,却仍对关羽虎视眈眈。金官问:“红脸,你真的不能跟老夫去金矿吗?”关羽道:“望大人恕罪,后生确实不行。”金官长叹了一声说:“那么你就快快离开此地吧!”关羽谢过金官,又给张留种等人说了声“告辞”,便大步流星地望大路上去了。
看官:说到这里我们总算松了口气,因为刚才小别村里那充满火药味的一幕已经过去,关羽安然无恙,金兵们也安然无恙。现在关羽是独步大道而去,金兵们还在小别村里公干。井水与河水两下互不相犯了。事情如果是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不是很好吗?然而,现实不是梦想,结局难以预料,往往人们心头希望的东西与实际发生的东西是不能一致的。话说那关羽头也不回地投大路而去,走出两三华里之后,他就到了龙蛇沟,再往前走,就到了张留种他们摆设滚木礌石的地方了。没想到周折了大半天时间,他才重新走到这里。关羽想到了张留种、赵丑牛、李蛋蛋等这些苦命的老百姓,于是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祝福,希望他们到达金矿以后能够安全顺利,并给他们家人挣来活命的米粮。走着想着,他心情沉重,龙蛇沟里的美丽风景也视而不见了,婉转的莺歌鸟鸣也听而不闻了。就这样,他走了一个多时辰,远远望见一道雄伟的关卡矗立在大路上,俨然像一只巨大的拦路虎伏卧在前面。关羽知道著名的函谷关即将到了。正在这时,忽听见身后有嘚嘚的马蹄声疾驶而来,他半侧身回首一望,只见有一金边红衣的金兵飞马冲来,从他身边狂奔而过,径直朝函谷关驰去。马蹄踢起的细尘扬了关羽一身。关羽掸掉尘土问自己道:金兵飞驰函谷关,路遇关羽而不言,难道小别村里的故事还要有续篇吗?
列位看官:要不怎么说关羽是千古神人呢,他的智谋韬略可谓高不可及!他料定小别村他与金兵的那场争执尚未结束,只是想象不出来这样一件小事情能够发酵到什么程度。转念又一想:嗨,管他呢,大丈夫做事敢作敢当,任凭它如何发酵,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关羽生来胆略过人,所以他毫无畏惧地走向函谷关。十几分钟之后,他果然来到了函谷关前。扬起卧蚕眉,睁亮丹凤眼,关羽仔细端详那函谷关,不由小声赞叹道:千年雄关也!%但见那函谷关:石做基础,砖砌墙壁;石为青石,采自高山坚如钢;砖为青砖,原是泥土现为铁。杉木柱,松木梁,琉璃瓦屏蔽风霜雨雪;深门洞,厚门板,巧机关阻挡千军万马!真个是一把铜关金锁!关羽曾听管文公给他讲过函谷关的雄浑壮观,没想到身临其境之后,更有一番深刻体会。
看官听言:在中国古代史上,函谷关历来是沿海和中原通向关中和八百里秦川大地,进而远达西域欧亚的咽喉要道,它位于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所辖的陕县和灵宝市之间,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翻阅史册,我们可以知道,有许多著名的古代战争和历史事件都因这道重要的关隘而发生。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函谷关前的故事,由于只是关羽与守关兵士的一段对话,所以理所当然地被历代史家和文学家忽略不计了。本书作者今日史海钩沉,为诸位再现这个简单却很有意味的场景。因为它虽然简单,却能够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中看出关羽高尚的道德人品,领略他超越时代的人格魅力。
看官:本书作者下面描述的,就是当年历史的一个片断——它发生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一个多事的秋天。函谷关前走来了一位肩扛大铁锨的红脸青年,不用问,他就是关羽关云长,此时化名叫韩红脸。当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函谷关的城门洞口时,守关的兵士便用铁戟拦住了他。兵士道:“报上姓名!”关羽道:“韩红脸。”兵士问:“你是要去陕州?”关羽答:“嗯。”兵士又问:“是去看你舅舅吗?”关羽答:“是的。”兵士收了铁戟却拿出一封书信说:“这是灵宝金矿部队首领派人送来的,说是把它交给你看!”却原来,刚才那个在官道上与关羽擦身而过的骑马金兵,就是来投书送信的。关羽觉得非常奇怪:自个是谁呀,能劳驾他们费这么大的神吗?表面上说,他是布衣青年韩红脸,实际上,他是隐瞒了真实身份的“杀人犯”!无论表面上的身份还是实际上的身份,他都是一介草民老百姓。然而,现在却惊动了金矿上的官军首领飞马来给自个送书信,这岂不是十分蹊跷吗?
人常言,蹊跷不蹊跷,问了就知道。一千八百年前的关羽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他想: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脑袋,好奇怪。嗨,奇怪不奇怪,先将信拆开——关羽从守兵手中接过书信掏出信瓤。古代人都很讲信义,给别人的书信虽装在信封之内,但信封通常都不用封口。尤其是官兵给关羽的书信,本来没有什么私密可言,所以更没有必要封口了。关羽卧蚕眉一耸,丹凤眼一睁,仔细阅读这封书信。他瞬间就将书信看了三遍,然后把书信收起,谢过守关兵士,将身体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大踏步朝刚才来的方向急匆匆走去!
看官要问:这到底怎么回事啊?且听本书作者为你道来:原来那红脸关羽展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那红脸,限你今夜子时之前来灵宝金矿报到。否则,你朋友的人头将挂在金鸡山,张留种将留不下种了!落款是“总兵罗锵”。罗锵何许人也?他就是在小别村命令金兵将关羽绑走的金兵首领。他的这封书信文字简洁,意思也比较简单,那就是要用张留种等人的性命要挟关羽,逼他去灵宝金矿当劳工呀!真是一封“牛人”的“牛书信”!关羽在心里说,好毒辣的罗总兵啊!这真是高俅逼林冲上梁山!看官:其实这句话不是关羽的原话。为啥,因为林冲上梁山是北宋末年才发生的事情,他要比关羽生活的年代晚一千年左右。所以关羽怎晓得林冲与梁山的事情?也更不会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自个面临的现状了。这纯属本书作者给大家玩的一句幽默。而关羽当时心想的是:“看来这是西楚霸王射箭——硬拉弓呀,俺不去怕是不行啦。”
话说关羽看罢书信便转身朝他来的方向往回走。他走的什么路?回头路。人常言英雄不走回头路。然而关羽今日却坚定地要走回头路。如果他不走这回头路,那么小别村张留种等一干朋友的脑袋,就可能从肩膀上搬家呢!只见官道上红脸关羽健步如飞,自打过潼关走函谷关以来,关羽从来没有走得如此急切!他生怕子时到不了灵宝金矿,让张留种等人丢了性命。关羽边走边鞭策自己道:“好几十华里的路途呢,要抓紧赶路才是。”急事急表,长话短说,却说那关羽一路急奔到了灵宝城,向人打听金矿的路线怎么走,按照人们指示的方向,他边走边问就来到了金鸡山。原来金兵们把张留种一行装在马车上先前已经到了金鸡山。这金鸡山是什么地方?就是灵宝皇家金矿的所在地。这金鸡山虽不算高,但蕴藏着丰富的金矿石;虽不算大,却是东汉王朝的重要财源之一。从远处看,整座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雄鸡,当地人们说:俺灵宝的公鸡会下蛋,而且下的还是金蛋。乍一听,以为他们胡吹冒撂,可是到金鸡山一看,才知道此话不无道理。
由于金鸡山重要性非凡,所以它是皇家禁地。不用说,山上山下全都有部队把守,兵士们一个个都穿镶着黄边的红衣,老百姓称之为“金兵”。然而这个金兵与宋朝年间老百姓所说的金兵截然不同,灵宝的金兵是守护金矿的汉军,宋代的金兵则是指金国的部队。话说那红脸关羽来到了金鸡山关隘前,向守关金兵说明了情况。那金兵其实早就得到了矿山守军总兵罗锵的命令,所以他们立即领着关羽进了关隘,并把他带到了守军大营,交给了罗总兵。罗总兵洋洋得意地对关羽说:“你不是不来吗?嘿,我想叫谁来这里,还没有谁不敢不来呢!”关羽问道:“总兵让俺来干吗呀?”“干吗?我一不打你,二不杀你,就是想叫你给矿山干活呗!谁叫你长得像牛一样强壮哩!”罗总兵狂笑着说道。关羽说:“现在我已经来了,矿山的活我也答应干了。那请总兵把小别村的弟兄们饶过了吧。”罗总兵说:“言之有理,言之有理!你不来,我就杀他们;你来了,他们当然就不死了。你看,我这人十分讲理吧?明天,你们都给我好好地劳动吧!别说苦,别喊累,谁不好好做工我就宰了谁!”
一个小金兵把关羽带到一座石块和原木搭建的庚字号营棚里。营棚又高又大,里面灯火通明。名义上,这是金矿工人的宿舍;实际上,它就是劳工集中营。小别村张留种、赵丑牛和一百五十多名近几天招来的劳工,全睡在这里面。营棚只有一个门可供出入,门口有金兵的岗楼岗哨。工人吃饭睡觉拉屎尿尿全部在营棚里。最有意思的是这营棚里的厕所,也就是工人们所说的茅厕,它建在一个高台上,工人们大小便都上到台上面,称之为“坐台”。高台茅厕的好处,是大小便都能顺着石砌的斜槽流淌到棚外的山沟里去,不用处理粪便;不好处是臭味很大,遇着刮风,臭气从石槽而入,熏得人恶心呕吐。工人的床铺就是地板,地板就是床铺。他们按照固定号牌挨个排成排睡觉,谁也不许乱挪窝儿。每天收工入棚前和睡觉前,金兵都要清点人数。他们还实行相邻号牌五人联保制,若有一人逃跑或出事,其余联保的人也要受罚。由此看来,金鸡山的工人犹如坐监一般受到严格管制,他们唯一自由的时候是在自个的梦境里。
列位看官:庚字号营棚有两个管事儿的营长,一个姓付,是正营长;另一个姓郑,是副营长。姓付的正营长又瘦又低,嗓音又尖又细;姓郑的副营长又胖又高,说话又粗又亮。这两人特点十分明显,个性也大不相同。小金兵将关羽交代给两个营长后就走了。付营长和郑营长先把关羽询问了一番,说是要采集个人信息,建立劳工档案什么的,无非是问了些诸如姓名、年龄、籍贯之类的东西,关羽一一作答。郑营长用毛笔认真地记录在木片上。那些木片用细皮绳穿在一起,一叠一叠的,其实就是庚字号营棚的人员花名册。关羽被记在第一页木片上,编号是庚五。郑营长对关羽说:“韩红脸,二十岁,陕西韩城人,家有父母和妹妹,身高九尺有余,健康无病,吃苦耐劳。喂,对不对呀?”关羽说对。付营长又说:“韩红脸,你现在已被编入汉王室灵宝大金矿庚字号营,是一名正式劳工了。你要记住,你的工号是庚字号营第五号,简称庚五号。以后所有的人只叫你工号,而不再称呼你的姓名了。记住了吗?”关羽答记住了。听了这话,郑营长忽然粗喉咙大嗓地吼道:“韩红脸,不,庚五号,你这后生说话怎么有气无力的!难道一天没吃饭不成?”关羽点了点头。郑营长立即叫人取来两个馒头、几块咸菜和一盆清水,还给关羽指定了床铺,原来,紧靠门口的地上已经铺好了一卷被褥。付营长命令道:“庚五号,吃完饭立即睡觉,明天早上听到锅铲响就起来做工!”此时关羽已经吃完了馒头喝完了水,他响亮地回答:“是!”
看官:付营长所说的“听到锅铲响就起来做工”是什么意思呢?原来,用锅铲铲铁锅就相当于灵宝金矿的起床号。这是一位金官早在一百多年前发明的。为什么用铲铁锅做起床号?因为金矿上的活又苦又重,工人们一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夜里躺下去就像死了一样很难叫醒。不管是敲锣、打鼓、吹哨子,他们似乎都听不见。然而只要听到铜铲子在铁锅里锵锵作响,工人们大多都会从梦中醒来。这是因为他们对吃饭太敏感了!第二天天不亮,果然郑营长就用一把大铜铲铲那口放在门口的大铁锅,其声音尖利刺耳,穿透心腹。虽然庚字号营的劳工都是新来不久的农民,但也都被这难听之极的声音唤醒了。人常说世上有四种声音最难听,它们是:抢锅、锉锯、驴叫唤、石窝子里面拉铁锨。也许是铲锅的声音过于难听,也许是人们听到炊具的响动就勾起了食欲吧,反正庚字号营棚里的劳工们都起床了。就在劳工们争抢着在高台上方便的时候,早饭就抬进营棚里来了。关羽也领了一份小米干饭,你别说,早饭的质量不怎么样,分量还可以。他觉得自己的肚子都吃饱了。吃过饭,劳工们都走出营棚到外面排队,直到此时,关羽才有机会跟张留种等人打了个招呼。张留种对关羽说:“唉,是俺们几个把你连累了。多谢你能来搭救俺们!”关羽说:“咱们是朋友。朋友有难,俺岂能一人远走不成?”
看官听言:千百年来,人们尊崇关羽,敬之为神,庙堂香火越烧越旺。为何?就是因为关羽有八种精神品格感天动地。哪八种精神品格?忠、义、仁、勇、礼、智、信、情。我们听了关羽刚才那一句话,难道不为他的仁情信义、大慈大爱所感动吗?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就得低头走。此时的关羽,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矿山苦工。他在经历着人生所没有经历的艰难险阻。他的意志耐力、身体情感,都将经受严峻考验!然而,像矿石投进了熔炉,真正的英雄,会在这烈火的锻炼中丢掉杂质、变成纯金!有诗曰:
英雄生来有义胆,
救国救民不说难。
金矿做工苦难当,
心为他人苦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