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回
伯盾明造镔铁锨 云长暗得大砍刀

列位看官:话说关羽担石背土来到了函东村。此时红日西斜,晚霞满天。夕阳的金辉把这个只有数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映照得金碧辉煌。函东村坐落在函谷关正西面,函谷关在它的正东方。位于函谷关西却名叫函东村,却不知是何缘故。关羽来到村巷里一问,早有人给他指明了李伯盾家的石门楼,并告诉关羽说全村的石门楼只此一座,别无二家。关羽举目看去,只见李伯盾家的石门楼确实是别具一格!这座石门楼全部使用河滩里的鹅卵石构筑。鹅卵石有大有小,有圆有扁,有白有灰,有黑有蓝,形状各异,颜色不一。厚厚的门楼墙壁和圆圆的拱门,都是用这些天然的鹅卵石搅拌着石灰砌筑而成。您还别说,这鹅卵石建筑在夕阳照射下显得更加花里胡哨、七彩纷呈,它不像古代的土门楼,倒像一幢21世纪现代建筑大师的杰作!如果能够保存到今天的话,它必定是一处民间古迹。

俗话说见物知人。关羽一边朝石门楼走过去,一边欣赏着这座罕见的建筑物。他虽然不知道李伯盾是个什么样的人,可是已经在心里佩服他了。因为关羽料定他是个足智多谋之人:“能用这最普通的材质垒起不普通门楼的人一定不简单。”关羽小声嘀咕着,却看见门洞里走出一个人来。关羽放下扁担抱拱行礼道:“请问这里可是李伯盾家么?”那人还礼道:“是的,在下正是李伯盾。壮士有事找我吗?”关羽答:“潼关城蔡友德掌柜有书信物品托关羽交给伯盾叔叔。”看官听言:原来这李伯盾是个四十五岁左右的中年男人。那李伯盾身居乡里,却文质彬彬,风流倜傥,一身儒雅气度和乡绅派头。他听说关羽是替蔡友德给自己捎东西的人,就急忙热情迎迓。关羽递上书信并指着那一担和一包东西说:“伯盾叔叔,请收下蔡掌柜带给您的物品。”李伯盾取出书信一看,只见上面只写着四句七言诗。诗曰:“见面不易传书难,石头无语却会言。识别真金与朽木,人间豪杰在眼前。”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诗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是“见石识人”。李伯盾心领神会,他哈哈大笑,命家人将关羽担来的两个蒲草团刨开,又将他背来的麻布包解开。在场的人一看都惊讶万分:因为摆在众人面前的是两块破石头和一堆黄沙土!

列位看官:原来那醉心客栈的瘦三倌说的一点儿不假!而蔡掌柜为何要这样做呢?关羽也不解其意。这时,却听李伯盾朗声说道:“百里重担挑土石,红脸壮士讲信义。压断筋骨终不悔,一诺千金是关羽!关壮士,我们都听说了你义斩恶霸的英雄壮举,今日一见,果然豪杰也!”李伯盾还说:“蔡掌柜让你担石背土,并且让三倌在潼关城外故意将内情告知你,但他绝不是轻看和玩笑壮士,而是用他的十二分敬重来考验考验你哪。哎,害得壮士吃了这么多苦头!”关羽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心甘情愿做的。就是担到天边、把我压扁,也不会有一句怨言啊!”李伯盾说:“疾风识劲草,烈火验真金。关壮士,你真是可信可交的朋友!若不嫌弃,就请在函东村小住几日,一来恢复恢复体力,二来休整休整心力,秣马厉兵,再图东进吧。”关羽慨然应允。当晚摆席吃酒,人人都十分尽兴。

列位看官:却说那关羽被李伯盾挽留在函东村,每天都有一帮朋友前来与他谈刀论剑、切磋武艺,过得欢乐自在。住了五六天后,关羽就急着要告辞,李伯盾哪里肯放他走,说要等他把一件重要事情办完了再说。关羽无奈,又多住了三四天,这回又要辞行。关羽为何不愿在函东村过多停留?那是因为他生怕官府知道消息后追来,给李伯盾和函东村带来灾难。这一回无论李伯盾怎么挽留,关羽却是执意要走。于是李伯盾摆酒设宴,与关羽辞行。临别,他除了赠给关羽一身衣裳和一些金银盘缠之外,还特别赠给他一件宝贝。这件宝贝上面系着鲜艳的红绸子,由村人抬到了院当中。您道它是什么物件?它就是一把长柄大铁锨!铁锨,也叫铁锹,是中华老祖宗创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的用途是挖地翻土、铲沙装石。我国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了高超的炼铁技术,铁器已在农业生产和军事领域广泛应用。经过几百年的技术进步,到东汉末年,冶铁技术已炉火纯青,因而此时锻造的铁器也更加坚固适用了。看眼前这柄大铁锨:锨头部分为长方形,全是上好的镔铁打造,但却比一般的铁锨头要长两倍、重五倍。而且,铁锨的左右两面薄厚不一:右面薄而锋利,左面厚而敦实。更为奇特的是:这把大铁锨有一杆长而粗壮的铁锨把,它和锨头浑然一体。仔细端详,这把锨铁貌似铁锨,却不是铁锨;不是铁锨,却又形似铁锨。它前面和右面两面都是刃,活像一把巨铲,又像一把大砍刀。既能挖地铲土,又能当兵器使用。

俗话说骏马得配好鞍,英雄要有利器。原来李伯盾利用这几天宝贵时间,重金请人打制的这柄大铁锨,其实就是一把异形大砍刀!他知道关羽惯用青龙偃月刀,又知道英雄将行千里,而手中没有可心的兵器、仅靠一把玉蝉短刀如何行走江湖?他本想给关羽打造一杆真正的大刀,却担心他扛着大刀行路太惹人眼,反而招来麻烦。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这个“以铁锨代大刀”的妙策。关羽接过大铁锨,觉得长短轻重都非常合适,他按照他独创的青龙刀法舞了一回大铁锨,人们只见寒光闪闪,沙飞石走,谁也看不出他手中舞动的,究竟是铁锨还是大刀!一遍铁锨舞罢,关羽抱拱说:“关羽如获至宝!多谢伯盾叔叔。”李伯盾说:“挚友不言谢。海角天涯,念记着就是了!”大家送关羽到村口。关羽说:“好友相聚,终有一别。关某告辞了!”眼见他阔步走远,人们方才回村。但看走在大路上的关羽:一身土灰色布衣,腰挂玉蝉宝刀,肩扛长柄大铁锨,意气风发,沉稳雄健,迎着朝阳,直奔东方……

列位看官:关羽所生活的年代,和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大相径庭的。那时候人们的服装穿着,与今天的也完全不同。他们都穿什么呢?有句话叫作“将士穿铠甲,官宦穿绸缎,百姓穿布衣”。铠甲是皮和金属做的,绸缎是蚕丝做的,布衣则是用麻、毛或棉纺织而成的粗布做的。关羽这一身土布衣裳,是李伯盾的妻子用自个亲手织的土布为他缝制的。因为关羽担石背土地行走了一百多里路程,他肩头和后背的衣服,早被扁担和土包磨破了。多亏这些年来关羽打铁习武带练功,铸就了一个钢铁般的身体,否则的话,也早被累得散架了。您还别说,李伯盾妻子缝制的这身衣裳,关羽穿起来还挺合身。美中不足的是衣服的颜色看起来太土气。这也难怪,因为它是用河泥染的色。河泥可以染布吗?对。古代老百姓为了省钱省事,往往将织成的布匹用赭红色或土黄色的河泥揉搓浸泡,待布匹着色之后再漂去泥土,晾干槌平。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耐脏耐污渍。函谷关一带的普通百姓,穿的都是这种土布衣裳。

话说关羽一身当地老百姓的穿着打扮,沿着官道,昂首阔步朝函谷关方向而去。什么是官道?官道就是古代官府修筑的公路。不过,那时候的公路不像现在的沥青路或水泥路,而是用沙子碎石或泥土铺筑的,坑坑洼洼,坎坷不平,旱天尘埃滚滚,雨天泥泞难行。今天是晴空万里,因此关羽走过的道路上,只留下一股尘烟和一串脚印。这函东村距离函谷关不过二十华里路程,按说关羽只消半个多时辰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即可到达那里。可是,这一个多小时的路却让关羽走了数十天的时间。他是怎样走的呢?

看官听言:老辈人常说:前面的路是黑的,谁也不知道有啥沟沟坎坎。意思是人们的未来存在着不可预知的因素。这句话还真的说应啦——关羽辞别李伯盾的时候,谁曾料想到他走出不到十里地就会遇到一个大麻烦呢?原来,在函东村与函谷关之间,有一道峡谷叫龙蛇沟。它是潼关去函谷关的必经之地,蜿蜒的官道其实就是这条峡谷的谷底。这龙蛇沟狭窄而曲折,两旁山壁如刀削,给劫路贼提供了理想的杀人越货之地。他们隐藏在山沟两边的草木和石头当中,遇到商家和富人,便会劫财害命。看官知道,土匪山贼都是乱世的产物。世道乱,好好的人也会去当盗贼;世道好,盗贼也会改邪从良。而东汉末年正是乱世,所以盗贼蜂起,杀戮遍地,也就不足为奇了。话说此时关羽恰巧走到这龙蛇沟里。他对杀机四伏的龙蛇沟不仅没有产生恐惧,反而觉得这沟里面有花有草有树木,让他心旷神怡。看官清楚:关羽自小就在常平村里长大,从来没有在江湖上闯荡过,更没有只身闯荡过江湖。所以他对外面的世界知道得并不透彻。江湖的险恶和人性的复杂,他感受得还不够深刻。因而对自己的处境和眼前的事物还比较乐观。他一边走路,一边欣赏风景,就连大祸临头也毫无察觉!

列位看官:俗话说土匪专抢有钱人,穷人不怕劫路贼。按说关羽布衣铁锨,纯粹像个当地的平头百姓。有一点水平的劫匪只要望他一眼,就会断定他身上没有多少油水而不会对他实施打劫。可是今天的这几个毛贼却怪了:他们决定打劫关羽。为什么?只因毛贼头领的母亲病了,而且病得很厉害。这个头领是谁?他就是张留种。他妈一生只生了他一个孩子,为了让他继续把张家的“种苗”留住,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名字。此人居住在距龙蛇沟不远的小山村里,本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耕种沟坡地和打柴为生。只是这两年连续闹旱灾,土地颗粒无收,就连山里的柴草也长得不旺,因此全家人就靠采野菜、剥树皮度日。就在前些天,他家仅剩的一头老黄牛还被官府抢走了,官府说要让这头牛去顶替他服徭役,否则,它就必须去服役六个月。张留种与官府的人争辩,被人家一顿皮鞭打得满身血痕。张留种的娘眼见跟自个一样骨瘦如柴的宝贝黄牛被强取豪夺,气得大叫一声,一口血喷在地上就病倒了。老娘病了就得赶快看病啊,可是张留种哪里来的银钱?他东凑西借,给老娘抓了两服药,两天就吃完了。再找人借钱,哪里借得下?因为每家每户都在死亡的边缘上挣扎,谁还有余钱剩米?无奈之下,张留种约了村里几个相好的朋友商议,大伙一致认为活人不能叫尿憋死,与其饿死穷死,还不如到龙蛇沟里去做土匪呢。不过他们相约只打劫有钱人,不伤害老百姓。他们提出一个口号,那就是“给老娘老爹找药钱,给老婆孩子找饭吃”。您别说,这个口号很有感召力。在它感召下,张留种带领着六位穷困潦倒的农民做起了劫道营生。

看官:人常说啥事儿也不是外行干的。张留种这一伙庄稼人要去干劫路的行当,可那也不是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呀。第一天,他们也像劫路贼一样埋伏在龙蛇沟的险要之处,等到一拨有钱人过来了,他们就拿着镢头耙子大喊大叫冲了出来,让他们留下钱财走人。没想到好人做不了坏事情。当他们七个人把人家四个人围住之后,还没等索要钱财,早被人家施展拳脚,打得他们扔掉手中的农具抱头鼠窜了。原来,被劫的一伙人都懂得武艺,还随身携带着刀剑。他们七人只种过地,没练过武,因此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张留种一看形势不好,就大喊一声“咱们跑哇”,并率先向山上跑去。望着他们的窘态,那被他们打劫的人呵呵大笑着骂道:“这点能耐还想搞抢劫?世道真是乱啦!”

列位看官:张留种一伙的首次行动就这样流产啦。不过他们并不灰心。他们仔细研究之后决定吸取教训,采用狠招,确保打劫成功。张留种说:“咱们为啥失败?还不是因为打不过人家吗?今后,咱们要扬长避短,发挥咱们的特长和优势,具体说,就是咱们不能与目标人物短兵相接,这样我们就会暴露劣势,而是要先把目标人打倒之后,再拿走他们的财物。不然的话,咱们劫不了人家,反倒会被人家拿住哩!”于是,他们找了两根大木料,又弄了些铁链绳索之类的东西,就在龙蛇沟里鼓捣成了滚木礌石。滚木礌石就是用绳索将圆木系在陡峭的沟坡上,然后在圆木后面堆积石块。当目标人走到与滚木礌石对照的沟底时,就砍断绳索,让圆木和石块自高而下,砸伤或砸死被劫的人。这一招果然凶狠!

列位看官:话说张留种一伙初上劫道的庄稼人在龙蛇沟里做好了滚木礌石,单等那有钱的过路者前来受死。然而等了两天两夜,却没有等到合适的猎取目标。由于他们毫无抢劫经验,所以很难判定路上的行人哪个人有财可劫。不仅如此,他们也运气不佳,有时大伙都能看出走路的是几个有钱人,但是却无法实施打劫。为啥?因为此时路上行人较多,前面后面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一些官兵和官府的人夹杂其中。如果此时打劫,那纯属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而形势却逼迫他们必须立即实施抢劫。因为张留种老娘的病情越来越重,老人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嘴里还一直喊着要看病吃药。这可真叫张留种心如刀绞!他咬咬牙对大伙说:“奶奶的!顾不了那么多了。只要瞅准机会,咱们先打劫一点钱财再说!”

常言道人无食养不了猪,事无巧成不了书。张留种的这道命令刚刚下达,李蛋蛋就看见大路上走过一个人来。他向张留种报告说:“老大,买卖来了!”张留种睁眼一瞧,果然看到一位彪形大汉。那大汉一张枣红脸,肩扛大铁锨,正沿着官道大踏步走过来。那威风凛凛的气派让几个人都打了个寒战。赵丑牛说:“大哥,此人穿的也是土布衣裳,不像有钱人。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了个滚木礌石,要砸也要砸个差不多的主儿。砸这个穷汉浪费咱人力物力哩!”张留种呵斥他道:“闭嘴!奶奶的,救老娘要紧,咱顾不了那么多了!没看到吗?他背的大铁锨也值几两银钱哩。各位准备!”赵丑牛说:“大哥,能不能再掂量一下?”张留种说:“掂量个屁!再掂量人就走到函谷关啦!”于是,李蛋蛋手起刀落将绳子斩断了。只听得咕里隆咚一阵轰响,那粗大的圆木和一大堆石头都蹦着跳着向沟底砸去了!

列位看官:要说这关羽来得也忒不是时候。为啥?因为太阳刚刚出山,天色尚早加上世道不太平,路上还没有行人车马。这就给张留种他们放心打劫创造了最佳窗口。此时的关羽,正好走到伏击圈内。他忽听得天塌地陷般的惊响,于是两道卧蚕眉一抖,丹凤眼向上一瞧,嘿,早发现一团滚木礌石自天而降!嗯,什么人这样做?他还没来得及找出答案,就发现呼啸翻滚的石头块已经到了头顶!最先滚落下来的几块大石头都有牛头般大小,如果被它们砸中,势必骨碎筋断!张留种一伙人其实根本没有杀过人,他们眼见自己制造的杀人机关如此可怕,倒吓得一个个紧闭了双眼。等到那龙蛇沟里风平浪静了,他们才悄悄睁开眼皮查看动静。张留种在睁眼之前,脑海里曾经出现过一幕他臆想出来的惨景,那就是红脸大汉已被石块砸成了一堆肉酱!可是现在他睁开眼了,却发现这个红脸大汉不仅没有变成肉酱,反而是左手捋须、右手提锨,犹如天神般地站在了自己面前!他卧蚕眉,丹凤眼,面如重枣,髯似黑漆,热力四射,喷气若虹,他正目光灼灼地盯着自个哪!诗曰:

龙蛇沟里遇凶险,

有命无须求苍天。

关羽飞身上悬崖,

犹如猛虎震山川! YLi5Yojct4iScABlz7gAXWTNrl5mezdDgnHE2NvjCAbAhU9unxUtQ6PiHFrirF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