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位看官:话说初来乍到潼关城的红脸关羽,在大街上遭到胖军官派遣的军兵的监视和跟踪。他其实早觉察到了这个情况,但却一时想不出应对之策,所以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硬着头皮朝前走。正在此时,一个挑担人却把两大筐肉菜倾倒在他的面前。就在满街人都不怀好意地取笑挑担人的时候,关羽却急忙弯下腰替那人捡东西,挑担人反倒站在一边袖手旁观。军卒们本来是跟着关羽往前行进的,可这时候关羽停下来了,他们也只好原地站住。等到关羽把萝卜和肉全都装好了,那挑担人突然抓住关羽的手大声说:“哎呀表弟,掌柜叫我买回去这趟菜就去城门口接你哩,想不到却在大街上就碰到你啦!我出了这么大个洋相,你别笑话你哥啊!”关羽听了这话先是一怔,然后急忙接住话茬说:“表哥,却为何要挑这么多的东西呢?看把扁担都压断了!扁担坏了咱再换一根,若是你的身子骨压坏可怎么换呀?怨不得人家都笑话你呢。”“唉,这百十斤东西算个啥嘛,只怪我身单力薄——要是表弟你呀,再有这么多也不在话下呀!”关羽说:“我这是一身虚膘,糖稀狮子,中看不中用的。表哥呀,你前头走,这筐子让小弟提着吧。”说罢,一手提肉筐,一手提萝卜筐,他的两只胳膊,就像扁担似的。那挑担人对街上的人撇着嘴说:“少笑话我!你们谁能比过我表弟?一窝孬种,满街坏怂!”挑担人不挑担子了,就显得神气活现了。他一蹦一窜地走在关羽前面,并示意关羽只管跟着他往前走。关羽早已心领神会,他往哪儿走,他就往哪儿跟。
列位看官:俗话说你肯帮别人,别人就肯帮你,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按说这挑担人本来和关羽素不相识,只是因为在他被街人讥笑、羞愧不堪之际,关羽伸手相帮,才让他心生感动。那挑担人看上去相貌丑陋,其实却聪颖伶俐。关羽扶他起来时,他一眼便发现了情况不妙——军卒们走得好端端的为何突然瞪着眼站住了?他们绝不是因为挑担人摔倒了,而是因为红脸人不走了。这帮坏蛋原来是在跟踪这个陌生青年啊!挑担人这么一想,于是开口就管素不相识的关羽叫表弟,关羽则表哥长表哥短地与他唱起了双簧。这倒弄得那三名离关羽最近的军卒不知所措。因为先前胖军官有交代,如果红脸人出城向东,则立即或擒或杀;如果红脸人入住客店,则由他们秘密监视调查。现在红脸青年在大街上遇到了他的亲人,这可咋办呢?三个军卒都是富有经验的老兵油子,他们一商量,决定跟随关羽直到弄清他的来龙去脉。
看官听言:现在潼关街上出现了这样一幅情景:关羽手提大筐在前面大步行走,军卒们在后面快步追随。只见挑担人领着关羽向左拐进另一条街道,军卒们也步其后尘尾随而来。但走了不远,挑担人和关羽就进了一所楼门。军卒们一瞧,楼门上写着“醉心客栈”四个大字。这是一家旅店。三名军卒示意叫不远处的三十名军卒先回城门关卡,他们则手握腰刀大步进了客栈大门。此时客栈掌柜早哈哈哈笑着走过来迎接。他满面春风地对军卒道:“欢迎军爷!今日祥光普照,瑞霭满天,小人确实是有喜事临门——咱远方的外甥前来看望咱,也恰逢三位军爷前来赏光,岂不是喜煞小人?快快请坐。一嫂、二妞、三倌,你们快给军爷沏茶、上肉、烫酒,咱醉心客栈要隆重款待军爷和咱外甥哪!”那三位军卒你看我我瞅你,面面相觑。其中一名军卒说:“既然蔡掌柜诚心邀请,我们不妨坐下吃碗酒吧。”说着,他还向另外两人挤了挤眼,那意思是将计就计,顺便盘查盘查蔡掌柜外甥的底细。原来,醉心客栈在潼关城内还算得上一家知名客栈,这三名军卒其实都认识客栈的蔡掌柜,甚至知道他叫蔡友德。
话说这三位军卒刚刚坐定,那位名叫一嫂的中年妇人已将茶壶茶碗端将过来,扑鼻的香茶每人面前斟了一碗。蔡掌柜刚说了一句“请用茶”,军卒们便端起茶碗啜饮起来,边喝茶边用眼睛四处乱瞅。瞅啥呢?瞅关羽此时在什么地方。蔡掌柜知道他们的用意,于是边添茶边对他们说:“军爷先请用茶,酒菜马上就备好了。小人的外甥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待他稍加洗漱整理,就来伺候军爷吃酒。”说话之间,年轻漂亮的二妞已将炖好的大块猪肉端上了方桌,三倌也把烫热的烧酒斟满了五大碗——他就是那个挑担买菜的伙计,名叫三倌。军卒们被酒香肉香诱惑得口水长流,眼珠直勾勾盯着那肉盘酒碗,单等着蔡掌柜说一个“请”字。但蔡掌柜却不急于发话。等了足足五六分钟时间,蔡掌柜才不紧不慢地拉长声喊道:“我说红脸外甥,快过来给军爷敬酒哪!”关羽在里面答应一声,便款款走到桌前。蔡掌柜举起酒碗说:“军爷们高兴,小人和外甥陪军爷干了这一碗!”三位军卒一口将酒喝干了,撇了酒碗就去撕扯肉块。拳头大小的一疙瘩肥肉他们几口就吞下去了,活像从来也没吃过肉似的。三倌又端来一大盘炖肉。他们又是一阵狼吞虎咽。一会儿工夫,一锅猪肉都叫他们吃完了。关羽为他们斟满酒碗说:“吃肉喝酒,天大享受!军爷,再痛饮一碗吧!”军卒们端起碗来一饮而尽。一名军卒盘问关羽道:“你叫什么名字?”“红脸,我叫红脸。”军卒说:“我知道你是红脸。我问你的大名呢!”“我的大名就叫韩红脸。”关羽回答。这都是刚才蔡掌柜和三倌跟他拟好的词儿。蔡掌柜也帮腔说:“军爷,我妹夫姓韩,所以这孩子也姓韩;这孩子天生一张红脸,所以他的大名小名都叫红脸。穷苦百姓,不会起名啊。倒也名副其实。”“如果他长的是黑脸,那一准就叫韩黑脸喽。哈哈哈哈!”军卒们已经有些飘飘然了,他们早把胖军官交给他们的任务抛到了九霄云外。蔡掌柜和关羽趁热打铁,又敬了他们几碗酒,他们的舌头就发硬了。临走之前,一名军卒说:“我们的头儿怀疑红脸是杀人犯关羽,就让我们前来捕杀。而那关羽是黄脸,你外甥是红脸。黄脸、红脸怎么能一样呢?蔡掌柜放心,我们回去交差喽!”
军卒摇摇晃晃走了,蔡掌柜把关羽唤到内堂问道:“壮士果然是关羽吗?”关羽答道:“正是晚辈。”蔡掌柜说:“你真是天下大英雄啊!”关羽抱拱对蔡掌柜说:“多谢您出手施救!”蔡掌柜说:“举手之劳,不必挂齿。你为人仗义,机智而勇敢,将来一定可以担当天下大任。在下认识你也是三生有幸。”关羽说:“多谢您的褒奖。我会用您的话鞭策我一生。”蔡友德活了大半生,也不曾见过关羽这样让他十分喜爱的小伙子。因此他问道:“关壮士,你眼下身处险境,所以在下冒昧问你一声:壮士下一步有何打算?”
人常言好人遇到了坏蛋,恶风淫雨不断;好人遇到了好人,必定花开缤纷。关羽遇到了蔡友德,也算是他的好运气——他不仅避免了一场刀光剑影,而且还得到了堪比是雪中送炭的巨大的帮助。为什么这样说?看官往下瞧就一切都明白了。话说那蔡掌柜是想真诚地帮助关羽摆脱困局。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潼关不是久留之地,今日这几个军卒走了,明日那几个军卒还会来;醉心客栈这小小的草窝里,很难藏龙卧虎哪!而对自己目前的处境,关羽也十分明白。他对蔡掌柜答道:“我照师傅的吩咐,正要经过函谷关向东去大中原。我想这样办:今儿晚上在您客栈歇歇脚,明天天不亮就出城东去。以免夜长梦多,横生枝节。”蔡掌柜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壮士,你若是夤夜出城,有弊而无利。依在下的意见,你今夜放展展地睡他一夜,养精蓄锐,明早光天化日之下,冠冕堂皇地出城,先向西走十里路,说是去咸阳做买卖;然后再辗转向东。这样就可以摆脱魔鬼缠绕,走你该走的路!如此这般,壮士以为行不行?”关羽听罢,果断干脆地说了一个字:“行!”
蔡掌柜非常高兴。他吩咐一嫂、二妞和三倌烧水给关羽洗澡、洗衣,还吩咐他们炸油馍、焯豆芽、熬米汤,重新拾掇酒菜。酒足饭饱之后,蔡掌柜安顿关羽早早睡眠。连日来关羽奔波不休,早已十分疲惫,因此上床就进入梦乡。夜深人静,黄河的波涛奏着富有韵味的催眠曲,整个潼关城也随着它的节奏轻轻摇晃……
看官:话说关羽枕着涛声进入梦乡。他觉得身体晃晃悠悠地在云彩中飘着,啊,飘过了黄河的汹涌波涛,飘过了中条山的崇山峻岭,来到了盐湖畔,来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家乡常平村!哦,那不是冯铁汉师傅的铁匠铺吗?铁匠铺里亮着灯光,铁匠炉中喷着火焰,冯师傅和工友们在叮叮当当地打铁。还好,他们都安然无恙!他看到了自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槐树,啊,树木枝枯叶焦,他家的房屋被官府烧了,原先亲切温馨的家园,如今变作一堆残垣断壁!爹和娘呢?关羽急切搜寻着,他们是被官军抓走了,还是逃往外地去了?唉,自己给爹娘带来了不该有的灾祸啊。突然,关羽看到了令他肠断心碎的一幕——那天他在村里杀了吕雄逃到青云岭上,又在青云岭上飞石击人,削碎了狗官易桓的脑壳,令前来捉拿他的八百官兵乱成一团。那领兵的头目急忙把这些情况上报给州官老爷。州官老爷大惊失色,下令将青云岭兵围半个月,一定要将那关羽活活困死在玉盆顶上。同时下令将关羽爹娘抓到解县城来斩首示众。按东汉的律法,像犯了这样的弥天大罪,就要诛灭九族,关羽的亲爹亲娘自知是难逃一死,他们没等官兵到家,就手牵着手奔村西头而去了。关羽的爹娘刚刚来到村外的一眼枯井旁,身后的追兵已到。好个关爹,他轻轻替关娘捋了捋头发,关娘则为关爹抚了抚胸襟,然后他们瞟了一眼官兵,就相拥相抱着投入深井之中。领兵头目命令兵卒把他们的尸体打捞上来送到官府交差。谁知兵卒们刚系着绳子溜到井底,忽然地层翻腾,水井连同周围方圆三亩大的地面瞬间变成一片虚土,原来的地形地貌和所有的兵卒全部不见啦!领兵头目再派兵卒掘土寻尸,无奈土如流沙,随取随长,挖走了多少就填补来多少。领兵头目大叫道:“哎呀,土地爷跟咱使魔法了!”没办法只得罢手。待官兵退去,冯铁汉早领着铁匠铺的工友们提着铁锨前来,他们在原来水井的位置上堆起一堆黄土,作为关羽爹娘的坟茔……
列位看官:关羽夜宿潼关城、梦回常平村,他梦中看到了亲生爹娘双双投井自杀的惨痛一幕。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说,关羽所看到的这一幕当然是真的!因为实际情况就是如此。看官要问:既然是真的,那么关羽怎么可能在梦里看到呢?要想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看官只有去问常平村的当代居民和关羽故里的关氏后裔了,因为他们都是这样说的——他们也一定知道这是为什么。而时过两千载春秋,历史的真迹仍然留存在常平村:当年冯铁汉等村民在水井上堆起了关羽爹娘的坟茔,后人又在坟茔之上修建了一座砖塔,后后人又在砖塔北面修建了关公家庙,现在则更名曰关帝祖庙。庙内供奉着关羽神像和关羽的爷奶、爹娘、子媳等关家五代人的塑像。还建有关羽夫人庙,俗称娘娘庙。娘娘庙前的一株古桑树在地面裸露出五条粗根、在树上伸展出五条粗枝,象征着祖庙内关羽的家人五世同堂……
看官:俗话说夜再长也要明,梦再长也得醒。关羽这一梦到常平,却把爹娘的去向归宿弄了个水落石出。他睁眼醒来,禁不住泪如泉涌!他翻身下床,双腿跪地,面朝河东家乡,向爹娘叩首敬拜!他轻声念叨着对爹娘说:“不孝孩儿走到今天,也是无路可走,只能奋力前行。请爹娘放心,孩儿一定不辜负爹娘的期望,要做那顶天立地为国为民的英雄汉!”他的泪珠儿噼噼啪啪落在地上,爹娘一定听到了他的心声!
列位看官:斗转星移,昼夜交替。公鸡一唱,天下大白,潼关城又迎来新一个旭日东升。那关羽擦干眼泪,止住悲伤,将衣服穿好,床铺收拾利落,推门出屋,直走前堂。早有蔡掌柜和三倌在那里迎候。蔡掌柜招呼关羽吃过早饭,这顿早饭虽不丰盛,却是实惠:羊肉汤泡面饼,那真个是香喷喷,麻辣辣,热乎乎!蔡掌柜嘱咐关羽放开肚皮尽量多吃。因为此处一别,山高水远,焉知何日才能再在一起吃饭呢!关羽吃饱喝足后,蔡掌柜请他来到一间小屋内,将一包银子递给关羽,让他路上花费。关羽推辞不要,蔡掌柜说:“难道你身上有银钱么?壮士,做大事不必拘小节。虽然不多,但在下只能顾及你一时,却不能顾及很远了。”关羽无奈,只得收下银子并道谢。蔡掌柜说:“壮士不必称谢,因为在下还有一事求你呢:拜托壮士把这一担和这一包东西捎到函谷关外的函东村,交给一个名叫李伯盾的人。这封书信也交给他。”关羽说:“请蔡掌柜放心,关羽一定把书信和物品送到。”蔡掌柜又叮嘱了一些事项,关羽就辞别醉心客栈向咸阳出发了。
看官:你瞧此时的关羽,肩挑一副桑木扁担,身背一个麻布包。扁担一头挑着一个被蒲包打裹着的块状物品,麻布包里也不知装的何物。这几样东西分量沉重,加起来约莫有一百五十斤左右。蔡掌柜吩咐三倌与关羽同行,实际上是为关羽打掩护。他只陪伴关羽向西走十来里路,待关羽转路向东走的时候,三倌就应该返回潼关来了。路上碰到一些认识三倌的人跟他打招呼,他就说送蔡掌柜的外甥到咸阳跑生意。人们纷纷打量这位红脸壮汉,倒没人关心他到底是谁。所以他们一路向西,毫无障碍。关羽人高步大,又是挑着重物,因此走得飞快。那三倌一路小跑也跟不上他。啥叫望尘莫及?这就叫望尘莫及。大约走了三四里路程,三倌在后面喊叫关羽歇歇脚再走。关羽把扁担搁在路边等他过来问道:“表哥,你累啦?”三倌说:“红脸兄弟,我知道你年轻力壮,可是,你也不看看你担的背的是些什么东西?”关羽说:“蔡掌柜让我捎的东西,我没必要知道它是什么呀。”三倌诡秘地笑着说:“你呀真是实心眼人!我告诉你吧:你担的是两块石头,背的是一包沙土!石头是我从后院草窝里搬来的,沙土是我从后院墙根挖来的。”关羽听了说:“掌柜让我送这些石头和沙土,那它们一定很有用处。”三倌呵呵笑着道:“有屁用啊!那都是扔到街上没人看一眼的破石头和和泥都不粘的残土哇。你若不信,我把这蒲草和麻包弄开让你看。”关羽连忙阻止三倌说:“我不必看了,我相信你说的话。”三倌说:“他让你把这些死沉死沉的无用东西送到函东,少说也要走百十里路,累也累死你了!我不知道掌柜是啥用心,我只是想劝你把它们统统扔掉算啦。你轻手轻脚走到函东,再在路旁随便捡两块石头、装一包沙土送给那李伯盾——反正都一模一样啊。”
关羽道:“三倌哥哥,你心肠好,给我出的主意也不错。但是,我已经承诺将蔡掌柜托付的东西如数送到。大丈夫岂能言而无信?”三倌见关羽主意坚定,只好说:“担是你担哩,背是你背哩,我只是替你着想哩。你如果愿意,那就随你便吧。只当我什么也没有说过。兄弟,咱们趁早赶路吧。”长话短说,长歌短唱,话说关羽与三倌又朝咸阳方向走了一段路程,待避过了官兵的耳目之后,三倌便给关羽找到一条转而向东的岔路,二人分道扬镳。三倌回醉心客栈向蔡掌柜交差,关羽则挑石背土往函谷关方向奔去。那关羽心急步快,当晚便到了灵宝城。城门口虽然也有官兵盘查,但关羽以一介挑夫的模样顺利进了城。次日一早他从灵宝出发,太阳未落山的时候已经到达函东村。有诗曰:
英雄就是大英雄,
就与凡人不相同。
天下除了关云长,
谁背土石走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