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回
宝刀函谷归旧主 孙军趣谈老故事

列位看官:话说柳金关羽一行车辚辚马萧萧地朝函谷关前进。因为柳金的姑姑住在函谷关外的陕州城,山阻水隔,只有一条大道可以到达,但这条大道必须经过函谷关。函谷关是什么地方?“丸泥可封”之险关要隘也。古人常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关隘之险要。然而,函谷关却是我国古代的险关之险关、要隘之要隘。因为它不用派兵派将,只需用一颗泥丸塞住关隘便可以了。为何这么讲?因为函谷关紧扼中原到关中的交通要冲,犹如一把铁钳,死死卡住了洛阳至长安的喉咙结。它位于东自崤山,西到潼关,长达百十余里的大山谷的东头出口。这条大山谷由崤山和小秦岭的山山岭岭连绵构成,谷幽深而长,山高峻而陡,整个峡谷,就好像是古人包装书卷所用的函套,因此被命名为函谷。比关羽晚生四百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曾写诗形容函谷关道:“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霜锋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古木参差影,寒猿断续声。冠盖往来合,风尘朝夕惊。”可见唐朝初年的函谷,依旧没有改变其森林蔽日,苍凉险峻的本色。它是一把大锁,这把锁打开了,便是人来车往,物尽其流,关内关外畅通无阻;这把锁锁住了,那便是风也刮不过,水也流不过,地上走兽到此止步,天上飞鸟望而收翅。无论你战车千乘、精兵万骑,是想进也难进来、想出也难出去啊!

由此看来,这函谷和函谷关,乃称得上地球上的“三幽”和“三奇”。哪三幽?幽深、幽远、幽闭。哪三奇?奇观、奇路、奇地。查遍世界地理,搜遍谷歌地图,恐怕也找不到能与函谷和函谷关匹敌的险峻山谷和重要关隘呢!看官说了:如此重要的关隘,肯定会有不少精彩的故事吧?这话说对了。据历史记载,函谷关始建于周朝,是世界罕见的人造地理屏障,它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军事家的聪明才智和战略思想。从那时起,函谷关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决定诸侯国盛衰存亡的著名大战就发生于此,它们都被历史所记载。让人们津津乐道的当数汉刘邦绕关的故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都想得到天下的统治权。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约定:谁先进入关中谁当王。项羽自恃兵强马壮,所向无敌,便挥师攻打函谷关,妄图破关而入,径直攻占关中。然而雄关坚垒,固若金汤,加上关外秦军节节抵抗,项羽大军进展缓慢。狡猾的刘邦深知函谷关的厉害,便采取迂回之计,他绕道南阳从商洛的武关进入关中,一路虎蹚羊群,势如破竹,很快便拿下了秦朝首都咸阳城。楚霸王绝对没有想到:就是这小小的函谷关,葬送了他的帝王梦。

看官:这一段介绍的是函谷关诞生以来至东汉末年的简要历史,看似有些多余,实则很有必要。因为不弄清函谷关的来龙去脉,我们的评书就不好往下进行。这是由于我们故事的主角关羽将要在函谷关拜谒一个伟人。此人比关羽年长七百多岁,他俩本不属于一个时代,但通过这次拜谒,关羽接触和领略了这位伟人的思想和智慧,以至于对他今后的人生成长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且说柳金小姐一行沿着崤函古道一路前行,虽坎坎坷坷,颠颠簸簸,却没遇到太大的阻碍。金鸡山距东汉时代的函谷关不过几十华里路程。车行马走,他们不经意间就走出了二三十里地。这期间,关羽路过了张留种等人放滚木礌石的地方,他眼前浮现出小别村农民兄弟的面容。他们还在金兵的皮鞭下做苦工吗?自从他被调进总管府以后,关羽就跟庚字号营的兄弟失去了联系。张留种他们根本不知道关羽目前的情况。此时此刻,关羽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及其家人吉星高照、无病无灾,天天都能过上温饱日子。秋风掠过,树叶沙沙,好像它们知道关羽的心思。俗话说秋风撩思绪,一点儿也不假。那一丝丝冷冷的松风秋意,勾起了关羽对爹娘的牵挂。天上的大雁也许知道爹娘目前的处境,因为大雁是从山那边河那边南飞而来,正好要路过关羽的家乡。然而大雁说的话,关羽听不懂。它们啊儿啊儿地叫着,顷刻消失在茫茫群山云海之中。真是大函谷里看飞雁,眨眼就看不见哪!

列位看官:话说关羽骑着大马,左手揽缰,右手提着那把镔铁大铁锨,威风凛凛地走在车辆后面。狼虫虎豹望而生畏,它们慌忙窜入山林,唯恐避之不及。可见关羽神威百丈,气冲斗牛,足以吓退一切魑魅魍魉。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的转弯处。两辆马车转过弯走了,而关羽却没有跟上来。此时柳金小姐正巧揭开车窗的布帘往后瞧,咦,怎么红脸哥哥没了?车马又向前走了一阵,才听见嘚嘚的马蹄声响,关羽催马赶上来了。柳金定睛细看,嗯,关羽跟刚才不一样了!刚才转弯之前,关羽的腰间并没有挎刀,而转过弯来,他腰间竟然多了一把宝刀!这宝刀哪里来的?荒山野岭,漫漫古道,刚才的路上,连行人的影子也没见着,难道是山神给他一把刀么?山神不会给的。那会是谁给的?柳金小姐放下布帘猜想着,她虽然聪慧过人,却也不得其解。

看官:您道这把宝刀从何而来?原来,它就是劈吕熊、砍军兵,帮助关羽一路冲出常平村的玉蝉刀哇。关羽随身携带它上过青云岭,渡过大黄河,走过潼关城,还曾去过函谷关。在他上金鸡山之前,这把玉蝉刀就不见了。宝刀去了何方?它被关羽藏在了刚才车马转弯的一处地方了。为何要藏它?嗨,如果不藏起它的话,这刀早就被金鸡山的金兵收缴了。朝廷产金重地,难道能够容忍一个劳工带刀上山吗?关羽把玉蝉刀妥善隐藏在山石之中,直至今日才又刀归旧主。这件秘密事儿,就连看官也不曾听说过,难怪宁柳金小姐猜不出谜底呢。

看官:话要从短,书要从简。且说柳金他们大约行走了两三个时辰,已远远望见了雄风四面的函谷关。再往前走,已然来到了雄关之下。总管府的卫兵到关前滚鞍下马,跟守关军兵通告了情况。听说是金矿总管宁宝大人的千金小姐和总管府的大管家要出关东去,值班军兵急忙跑去向函谷关关长报告。关长名叫孙军,是一个知事明理的练达之人。孙军快步从关楼下来向甘管家和柳金小姐问候,并抬头看了看日头说:“秋日天短,再有一个多时辰天就要黑了。此时出关,走不了多远就得寻店投宿。如此这般,实在不便。若管家大人和小姐不嫌弃,那么今晚就在函谷关歇马驻足。明日一早,雄鸡高唱,您等迎着朝阳,快马乘风,不等到日落西山,即可抵达陕州。绝对误不了前程!”几句话说得甘管家心花怒放,他说:“总管大人唯恐我等叨扰军务,所以叮嘱我们过关时只许将美酒羔羊赠予将士,却不许我们在此吃住。”甘管家说罢,吩咐两名驭手卸下三坛美酒和两只肥羊,说这就是宁大人给将士们的慰问品。孙关长说:“只许我们享用羔羊美酒,却不许我们粗茶淡饭招待贵客,天下岂有此理?总管的话只对您有效力,小官可以不从!说好了,今天你们必须住在关内啦。”他命令军兵将车马带去好好照料,自己则绾着甘管家的手往军营而来。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客随主便”。什么意思?就是客人顺从主人的安排。甘管家见孙军关长诚心相待,自然也就不再推辞。柳金小姐和关羽等人也随甘管家来到军营旁边的寓所。这里实际上是函谷关守军专门接待过往将官的招待所,硬件虽然简陋,但却比村镇的客栈要强好多倍呢。孙关长亲自把甘管家一行安置好,他一声令下,军兵们倒水的倒水,端菜的端菜,烫酒的烫酒,酒菜顷刻齐备。孙关长笑请柳金小姐和甘管家入席就座。由于卫兵、驭手和关羽都是总管府的工作人员,而且又是在军营里吃饭,所以便少了禁忌和客套,他们也与管家和小姐同坐一桌,不再分席用餐。孙关长殷勤敬酒,大家都轻松欢快。酒过三巡,孙关长端起一碗酒说:“朝廷金矿大管家和柳金小姐今儿能到函谷关留宿,实在让我们这古关山隘熠熠生辉哪!来来来,小官给诸位敬上一碗。喝了这碗酒,小官有精彩故事讲呢。”军营中的酒度数不高,属于谷米酿造的那一类浊酒。因此谁也不怕喝醉。柳金小姐和甘管家端起酒碗一饮而尽,关羽也是一口喝干。柳金小姐道:“关长大人,美酒我们喝了,精彩故事该您讲了。”甘管家斟满一大碗酒捧给孙关长说:“是的,该您讲故事了。不过,饮了这碗酒再讲,故事会讲得更动听呢。”

看官:孙军咕咚咕咚吞下这碗酒,把嘴一抹张口就来了,他说:“今夜美酒加贵宾,兴高又采烈!自古函谷典故多,你也说来他也说。七天七夜说不完,还有百担十马车。小官今天就说几段小故事,给诸位开心。”接着他侃侃道来:“距今四百多年前的一个凌晨,函谷关发生了一件怪事儿,刚刚二更天的样子,关内关外的公鸡都开始引吭高歌了。函谷关当时为秦国军队扼守。关令听到雄鸡高唱,以为天要亮了。于是就命令士兵按规定开关。有一伙人趁机出关东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中。然而直到两个时辰之后,天色才大亮。守关将士非常纳闷:是不是函谷关的公鸡都出了毛病了,为何这么早就打鸣呢?他们后来才知道:原来鸡叫时出关的这伙人,就是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孟尝君是秦国的相国,但秦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还要砍他的脑袋。危急之中,孟尝君的门客采用狗盗之术偷来狐白裘献给秦王的宠妃,这位妃子劝说秦王放了孟尝君。孟尝君怕秦王反悔,便即刻出逃。谁知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若等到天明开关时也许追兵就赶到了。这时,他的另一门客就伸长脖子学鸡叫。函谷关的公鸡听闻,也跟着乱叫起来。这就是鸡鸣狗盗的故事。”甘管家拍手说:“精彩,精彩!俺敬您一碗酒。”孙关长喝了一口酒继续说道:“小官再说一个白马非马的故事吧。这也是发生在四百多年前的老故事了。当时在函谷关外流传一种可怕的‘马流感’,凡是感染这种疾病的战马非死即残。秦国于是下令关东的马匹一律不准进入函谷关内,以免马病传入秦国。这一天,赵国来了个名叫公孙龙的人,他偏偏要骑着白马入关,被守关将士挡在函谷关外。公孙龙是有名的善辩奇才,他问将士曰:‘为何拦我?’将士答:‘国王禁止马匹入关。’公孙龙说:‘本人不曾带马入关啊。’将士说:‘那你骑的不是白马吗?’公孙龙说:‘错了错了。我骑的哪里是什么白马,分明是一条白龙啊。’将士说:‘明明是白马,怎么说是白龙?’公孙龙说:‘古人曰:黑马是马,青马是马,红马是马,花马也是马。然而白马却不是马,它是东海小白龙的化身。’即是白龙化身,白马就不能算是马了!守关将士争辩不过他,只得让他骑马入关。”“精彩精彩!这公孙龙把马说成了龙,难怪他能骑马入关!”柳金小姐赞道。大家呱呱拍手。

列位看官:以上的故事十分好听,大家都听得如醉如痴。孙军见他的听众兴致高涨,于是又张口说道:“前两个典故都发生在战国时代。小官下面再讲一个本朝发生的故事。东汉建武五年,隗嚣拥重兵驻扎在陇西,自称西州上将军,妄图自立为王。他的部将王元摸清了他的心思,于是向他献了一条妙计说:‘属下请求大王派兵占领东边的函谷关,这样,只需用一个泥丸就可以将关中封锁。’隗嚣听了大喜,认为这个计策很好。这就是‘丸泥可封’典故的由来。王元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就把函谷关的险要形势概括到了极致,自古以来没人能够超过他。所以从此以后,人们都喜欢用这个典故来解读函谷关。”“好啊,好故事!来来来,大家同饮一碗酒!”

看官:想不到孙军喝完了这碗酒,越发来了精神,他说:“多谢诸位欣赏。其实,小官要讲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呢。”柳金小姐道:“秦砖汉瓦,古道雄关,月冷风寒,秋夜惨淡。关长多给我们讲些故事,也好让大家消遣这函谷关之夜呢。”孙军听言道:“好好好,那我就再借用点儿贵客的宝贵时间吧。下面小官就讲讲老子撰写《道德经》的故事。”“好好好,快讲吧!”柳金小姐急不可待地说。而孙军关长则不慌不忙,一字一板地给他们讲述了“紫气东来”“李老西阻”“道德经传世”等一系列函谷关最为经典的故事。

列位看官:他的经典故事是这样讲的:人们都说函谷关是“三名之关”。啥叫“三名之关”?即名人、名著、名关。名人是谁?名人就是李耳。李耳又名老聃,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老子。名著是啥呢?名著就是老子写的《道德经》。名关呢?名关自然就是函谷关了。实际上,函谷关本身就天下闻名,而它又因为老子和老子的著作而名噪九州大地,成为无可争议的天下第一古关。从周朝建关至今,函谷关发生过许许多多震撼华夏的事件,但这事件那事件,都盖不过老子在函谷关撰写《道德经》的意义深、分量重。什么鸡鸣狗盗、白马非马,什么项羽焚关、杨仆移关等等,若跟这件事儿一比,则一概显得轻飘飘微不足道了。为啥这么说?因为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深邃奥妙,它是宝库,是灯塔,是思想的太阳。自先秦到两汉,没有任何著作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而这部伟大著作就是在函谷关写成的。人们常说“紫气东来”这个词儿,却不知道紫气东来说的就是老子骑牛入关的典故。那是周敬王二十九年的事儿了。有一天上午,函谷关关令尹喜在函谷关碉楼上居高远眺,他发现关外的丛山峻岭中蒸腾着一团紫色云霭,这紫云自东往西,朝函谷关冉冉飘来。尹喜大喜,认为这是祥瑞之兆,他说:“肯定是有奇人高士要来了!”此话果然被他说准了。七月十二日,一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而来,此人鹤发童颜,气清神高,超凡脱俗。原来,他就是官居东周守藏史的老子李耳。老子任职多年,一直在为国家掌管重要典籍。后来他发现周朝礼崩乐坏,道损德失,濒临衰亡,所以就弃官而去,从洛阳一路骑牛而来,希望能找到一片乐土。尹喜恭恭敬敬把老子迎到函谷关内,并让他住在自己的房间,还恳求他著书立说。老子盛情难却,便在函谷关住下来了。这就是“紫气东来”“李老西阻”的故事。老子在函谷关一住就是多半年,他聚精会神、字斟句酌地用文字阐述自己的精深思想。到了第二年春天,一部不朽的著作终于撰写完成了。这就是洋洋五千多言的《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用心血精炼而成的中华智慧,字字珍珠宝石。老子完成了这件伟大的工程之后,就独驾青牛,扬长而去。据说,他沿着函谷古道向西,一直走向流沙之地,走到他的梦想之境。孔夫子曾拜访过老子,两位圣贤促膝畅谈,交流思想。孔夫子对老子非常崇拜,他用两个字来形容老子,这两个字就是“犹龙”。说老子好像神龙一样,他乘风驾云飞舞天际,谁也不知道他究竟有多大的能量……

列位看官:星稀月明,关内关外一片寂静。虽然孙军的故事已经讲完了,大家却仍然沉浸在故事营造的氛围之中。有诗曰:

菲菲紫气东方来,

郁郁函谷为之开。

没有尹喜爱文章,

道经德经今何在? RP7KurCONMiOXAcXpMbb2AK7MtlM60d6l6XGNQ0vk6fKv9dBtePzSVcgcMr2Hgm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