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2·15)
文中的“学”意为读书、学习;“思”意为思考、反省;“罔”通“惘”,意为疑惑不解,茫然无知;“殆”意为危险、疑惑。
孔老先生在谈到读书与思考的关系时说道:“读书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要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只注意读书而不注意思考,则所学内容仅停留在记忆阶段,尚未上升到既记忆又理解的阶段,仍然疑惑不解;只注意思考而不注意读书,则所思考的内容不能与理论挂钩,容易走火入魔,坠入充满幻想的危险境地。”
这一章讲的是如何善于学习,要讲究学习方法,避免死记硬背,避免走火入魔。“学”,指的是主动接受外界信息,包括看书、听讲、参观、考察等;“思”指的是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所接受的外界信息进行处理,把外界的东西变成自己掌握的东西。但后一个“思”字与前一个“思”字的含义不一样,他是指在没有主动接受外界信息的情况下就去思考,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幻想”。
孔老先生告诉我们,人要想获得知识,一要学习,二要思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只注意其一而忽视其二,都会走向歧途,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是前提,不接受外界信息而思考,只能是胡思乱想;“思”是钥匙,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接受外界信息之后不进行思考,只能一头雾水。只有把“学”与“思”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才能释疑解惑,学到真正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作人走路的话,那么“学”是一条腿,“思”是另一条腿,要想顺利走下去,不能少了任何一条腿。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如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来解释,那就是“学”是外因,“思”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