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十四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

【注释】

文中的“子夏”是孔老先生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博学”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地、深入地学习、阅读;“笃志”意为矢志不渝,坚定自己的志向;“切问”意为找自己关切的问题设问,即切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而发问;“近思”意为思考当前切身的现实问题;“仁”意为仁德、仁道。

【译文】

子夏讲:“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志向,广泛摄取各类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虚心向他人请教自己尚未搞明白的问题,努力思考当前切身的现实问题,仁德、仁道也就体现在其中了。”

【解读】

子夏也是孔老先生的得意弟子。他在这一章里提出的“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孔老先生所一贯倡导的学习方法。这一学习方法,毛主席把他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成立新中国的宏伟志向。

要注意这一学习方法的适用对象不是一般学生,他是对具有较高道德修养、较高人生志向和较高文化水平即“君子”一类的人才所提出的。这一类人才所思考的问题是社会之“道”,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他们虽然已立下志向,以社会为己任,并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但他们仍然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去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孔老先生提示子夏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志向不能变,不能倒,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此奋斗终身,失去了志向,学习的动力就没有了;二是要博学修身,不断提高自己,改造自己,为坚定自己的志向补充精神食粮;三是理政也好,做学问也好,要脚踏实地,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四是要亲力亲为,在社会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孔老先生认为,只要坚持这种良好的学风,就是在为美好社会的建立而努力了,就尽到了“君子”之“义”,“仁”也就在其中了。 abbTq7iZ82QWKoGX+bt75CYUBJN0NXDNHstBG4+zCN8bSOkraIZZ1tqUnBWlvXk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