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十四

子曰:“赐也,女(r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5·3)

【注释】

文中的“赐”是孔老先生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女”同“汝”,即你;“予”即我;“多学而识”意为博学强记,这里的“多”既修饰“学”,也修饰“识”,“而”字是个连词,“识”意为记忆;“然”意为是的;“非与”意为难道不是吗;“一以贯之”意为有一个基本的思想贯穿其中。

【译文】

有一天,孔老先生与学生端木赐在一起交谈,孔老先生讲:“端木赐啊!你总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是吗?”端木赐回答说:“是的,难道不是这样吗?”孔老先生回答说:“还真不是这样,各种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有他的内在联系,我只是把握着融会贯通这一基本思想,通过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学习领悟的。”

【解读】

这一章是孔老先生与学生端木赐的对话,说明各种知识都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希望学生们掌握这一规律,在学习中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打开通往最高境界的大门。不可死记硬背,不可投机取巧,不可断章取义,不可半途而废。只要掌握了知识的这一规律,学习起来就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比不懂这一规律的人学得快、学得好、学得扎实。孔老先生把遵守这一学习方法用“一以贯之”加以概括,并特别强调这是他自己多年来的亲身体会和经验。他老人家讲,我虽然没有比别人多花时间,但由于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这一规律,总是循序渐进、锲而不舍地把学习新知识向前推进,才能融会贯通,一通百通。

那么在孔老先生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究竟是什么呢?应当是以“仁”为核心的忠恕之道。孔老先生曾对学生曾参讲过:“吾道一以贯之。”曾参的解释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今天我们重温孔老先生的这一教导,有两点启示:一是当老师的要注意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不要逾越某一阶段;二是当学生的要注意学习方法,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不要好高骛远。 y97wU3/QaQCsrTGzbmBpo6X7UcIfF0h1cj62QhS22N+X3HEcRoOC6vfuv7Hw58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