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章 发展常青镇
而男人们则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
分别被招募进不同的队伍中。
年轻力壮的男子会加入战斗队伍。
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而其他的则跟随工程队。
参与修建碉堡和地堡的工作。
整个小镇的四周,逐渐耸立起一座座坚固的碉堡。
这些碉堡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异常坚固。
普通的枪炮很难对其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要想攻下这些碉堡,至少需要 75 毫米野战炮的猛烈轰击才行。
相比之下九二式步兵炮的威力就稍显逊色了。
想要凭借它来拿下这些碉堡。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鬼子能够集结数千人的兵力来攻打常青镇。
否则他们很难突破这里的防线。
如果鬼子真的敢如此大规模地进攻常青镇。
那么八路军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他们必定会采取相应的行动,给鬼子一个狠狠的教训。
所以现在的常青镇一旦被建立好了后。
只要林平安没有大的动作。
鬼子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去招惹他。
毕竟这里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让他们颇为头疼的硬骨头。
要想啃下来可不容易。
鬼子总不能从正面战场上抽调大量的兵力去对付一个小小的常青镇吧。
要知道自从武汉会战后。
鬼子的兵力就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伤亡程度也比之前的会战要大得多。
而且武汉会战结束后。
鬼子并没有从中捞到太多实质性的好处。
再加上他们的战线拉得太长。
导致占领区内的情况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兵力。
再加上蝗邪军的辅助来维持。
如果为了对付一个小镇。
一次性抽调一个联队的兵力,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这样做不仅会让鬼子在正面战场上的兵力更加紧张。
还可能会导致其他地方出现漏洞,给敌人可乘之机。
所以鬼子才不会这么傻呢!
而靠近常青镇附近的村子。
也都纷纷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小镇正在招募工人,工钱每天有 20 铜板而且还管饭!
这对于那些生活贫困的村民来说。
无疑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
毕竟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每天还能拿到工钱,还能有饭吃。
这可是很难得的机会!
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就有六百多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
他们都是来自附近各个村子的。
这些村民们都希望能够在常青镇找到一份工作。
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附近村子的村民们在夜晚来临之际。
可以放心地回到家中,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安然入睡。
然而那些路途遥远的村民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们只能在小镇边上的树林里临时搭建起简陋的窝棚。
权且当作过夜的地方。
这些窝棚虽然简单,但对于村民们来说。
只要能够稍微遮挡一下风雨也就足够了。
毕竟在他们眼中,这样的条件已经比露宿街头要好得多。
当然如果遇到下雨天,这些窝棚恐怕就难以抵挡了。
但好在晴天的时候,还是可以勉强凑合使用的。
数百名村民都在树林中成功搭建起了自己的守瓜棚。
尽管环境艰苦,但好在林平安还算慷慨。
每天都会为他们提供两顿饭。
让大家都能吃得饱饱的。
中午时分每个村民都能领到三个窝窝头。
再加上一勺香喷喷的菜,这顿午餐虽然简单。
但对于辛勤劳作的村民们来说,已经是相当满足了。
而到了下午 5 点半,一天的工作结束后。
每人还可以领取两个粗面馒头和一个肉包作为晚餐。
当村民们咬开肉包,看到里面那满满的油脂时。
不禁都发出了惊叹声:“这林老爷可真是大方啊!居然还有肉包,你看看这油脂,真是太香了!”
这美味的肉包不仅让他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也让他们对林平安的慷慨更加感激涕零。
正因为如此,每天干活的时候村民们都格外卖力。
无论是修路、挖壕沟,还是挖护城河、垒砌城墙。
他们都毫不懈怠全力以赴。
毕竟这里将会是林平安的大本营。
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为这个地方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毫无疑问林平安肯定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一番精心的打理。
而雷霆崖就是他最后的巢穴。
如果有朝一日他真的走投无路。
那么他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退守到雷霆崖。
这是他最后的退路!
如果他想要发展壮大,就必然要下山去闯荡。
所以雷霆崖虽然是他的退路,但也是他最后的底线。
同时八路军这边也开始对林平安给予重点关注。
毕竟林平安与他们的相处确实非常融洽。
尤其是他和李云龙之间,已经有过多次合作。
而且每次交易都非常顺利。
双方都能达成满意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林平安提供的价格比市场上要便宜很多。
这无疑给八路军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因此一旦林平安遇到什么困难。
八路军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最近林平安从鬼子那里弄到了一些非常好用的武器装备。
他打算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卖给李云龙。
而鬼子的秋季扫荡,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终于结束了。
时间来到了 12 月中旬。
此时的常青镇早已被多日的大雪覆盖。
不过这两个月对于常青镇的老百姓来说。
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女工们通过辛勤工作挣到了钱。
家庭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升。
男人们通过修路、挖沟、筑墙等工作。
辛勤劳作赚取了相当可观的收入。
这不仅让他们自己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也使得四里八村的许多家庭都过了一个丰盛的新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月的努力让他们每个人都额外挣到了一块半大洋。
这笔额外的收入对于普通人家来说。
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同时小镇内的便民超市还为居民们提供了棉花采购服务。
每人限购三斤棉花,价格为一斤大洋。
这个价格虽然相对较高。
但考虑到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这样的价格,居民们还是纷纷抢购。
毕竟有了这些棉花,再加上一些其他材料。
勉强也能缝制成一件棉衣,总比没有强得多。
此外便民超市还出售蜂窝煤和煤球炉子。
这些煤球炉子是用黄泥和水泥混合浇筑而成的。
外层是水泥修成的造型,内部则填充着黄泥。
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炉子的坚固性。
又避免了水泥在高温下爆炸的危险。
一个煤球炉子的售价为 1 块大洋。
而一块蜂窝煤的价格则是 3 个铜板。
为了方便居民们使用。
超市还允许每家每户赊购 50 个煤球。
总的来说这些举措都给小镇的居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
因此民众们对林平安充满了感激之情,视他为大恩人。
冬季的严寒,使得许多人面临着生存的挑战。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
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失去生命。
这对于小镇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此林平安毅然决定先将物资赊给民众使用,以解燃眉之急。
同时四周的村庄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派人去调查实际情况。
对于那些实在无法熬过这个冬天的人们。
都需要给予必要的物资资助。
年迈的老人直接被带到小镇进行妥善安排。
而年纪尚小且没有家人照顾的孩子们。
也都被一同带到了镇子里面。
三辆马车在各村之间穿梭。
车上铺设了一层厚厚的稻草。
为乘客们提供了些许温暖。
马车上坐着五位老人。
他们裹着破旧的衣服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此外还有七八个孩子,他们或大或小。
有的依偎在老人身旁。
有的则好奇地张望着车外的世界。
这些都是从各个村庄接出来的孤寡老人和孤儿。
他们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得到了林平安的救助。
这个冬季异常寒冷,冻死了不少人。
但林平安并没有放弃。
他尽自己所能去拯救更多的生命。
每多救一个人都是一份希望。
都是对这个小镇的一份贡献。
林平安踩着积雪,缓缓走在街道上。
目光落在街道两旁的房屋上。
他注意到屋顶上都堆积着厚厚的积雪。
这些积雪的重量对于房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一会通知下去,所有人都要将屋顶上的积雪清理一下,”
林平安转头对身后的牛子、花猪以及四名马仔说道。
“这样的雪再继续下下去,肯定是要压塌屋顶的!”
他的语气严肃而急切。
因为他深知这些房屋对于居民们的重要性。
天空中还在不断地飘下鹅毛大雪。
整个世界都被白色所覆盖,一片银装素裹。
牛子点了点头回应道:“是!”
然后一行人继续在这漫天飞雪中穿梭在街道上。
突然一声稚嫩的哀求声传来:“先生行行好吧!”
林平安等人闻声望去。
只见一名十来岁的小男孩正带着两个七八岁的女娃娃在街道上乞讨。
这几个孩子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
仿佛已经经历了无数个寒冬。
两个小女孩的脸上更是因为寒冷而冻得溃烂不堪,让人看了心生怜悯。
再仔细一看,这几个孩子的衣服不仅破烂。
而且还跑烂了,里面塞了不少的稻草。
显然这些稻草是他们用来取暖的。
但仅仅依靠这些稻草。
显然是无法抵御这严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