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版序言

虽时光荏苒,但这本书的序言,用“为什么人人都要懂点犯罪心理学?”这个问题来开篇依旧不过时,或者说,直到今天为止,这句触及犯罪心理学学科核心与灵魂的提问依旧有其浓重的现实意义,犯罪心理学的实用性和其更落地的现实意义的实现,依旧在进行中。我与多年前一样,依旧是在做着犯罪心理学知识科普的张蔚,只是身份又多了几个,比如,一个已经毕业的犯罪心理学博士,一个在高校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当然,核心不变的,就是可能和你们一样,多年不变的,对犯罪心理学依旧闪耀的兴趣。

多年来我问过很多人,对犯罪心理学的认识或想法,虽众说纷纭,但谈起犯罪心理学,无外乎可能会说“我很感兴趣”;可能会想到比较有名的推理小说,近些年国内优秀作家与国外传统推理作家的优秀作品依旧层出不穷;可能会想到令你印象深刻的电影,或是一些精彩绝伦的剧集,比如到目前为止都依旧可以算是最有名的《犯罪心理》,以及国内近年上映的一众优秀犯罪剧。但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了,这些可以引起大家浓厚兴趣和好奇的东西,一方面强化了犯罪心理学这个学科身上的神秘色彩,让更多的人更喜欢这个学科;但另一方面对影视效果的追求,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对犯罪心理学的技术和知识过分夸张渲染的处理,会使大众或爱好者在接触到真正的犯罪心理学知识时产生巨大的落差,进而让犯罪心理学在“兴趣学科”的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真实的犯罪心理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作为爱好者或读者的你,自然会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日常生活中也可能从媒体报端看到一些真实的案件,大多数很可能是黑暗的。你也许会感到厌恶、排斥,甚至不愿意去接触。但我认为,真实的犯罪心理学有着让人着迷的魅力。一方面,可能来源于法学、犯罪学的多重专业背景对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能来源于现场实务工作的经验。随着接触的案例越来越多、对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深入,犯罪心理学对我个人来说,其魅力无疑是越来越大。我也希望本书可以带大家以一种贴近生活和轻松的方式,领略和感受真实的犯罪心理学的模样。

比如说,我会反复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会有犯罪行为发生?犯罪人深层次的、内在的犯罪原因是什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犯罪人之间的不同?关于这些问题,我的导师马皑教授曾经跟我说过,犯罪人的需求不都是变态的、不可理喻的,或者是无限膨胀的,他们的需求基本上都是正常的。只是他们对于满足需求的手段选择错误。那么,为什么他们会选择错误的手段去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错误选择背后的逻辑和心理的变化,又给我们或者是他们带来了什么?这些,就是犯罪心理学吸引我的地方,相信也会让你着迷不已。除此之外,你可能不知道,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狭窄,它已经扩大到包含受害人心理、审讯心理,以及犯罪预防、犯罪矫治等,成为一个综合的学科。

我们同样也关注干预,以及知识的实用性。 比如,你独自在漆黑的路上行走,这时,有一个人冲过来,从后面抱住你,意图实施一些不可描述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增大保命的概率?又如,一个人拿着刀向你冲过来,你应该怎么逃跑?你周围有很多人跟你一起跑,你是顺着人群跑动的方向跑,还是逆着人群跑动的方向跑?这些我都会在本书中和大家分享。了解这些知识后,在关键时刻你可能会更容易挽救自己。而这也正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

除此之外,我还会讲一些“我本身知道,但是你可能会觉得‘嗯?还有这样的东西存在’”的事实。 比如,当“我被偷了”这个情境出现时,就会很快速地出现一个问题,要不要报警呢?实际上,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多人会选择不报警,自认倒霉。那么,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记录在案的盗窃案和真实发生的盗窃案之间数据上的差异。另一个数据差异比较严重的例子,就是性犯罪。在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受害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在事情发生一段时间之后才说出来,或者干脆不说,这是为什么?可能有社会道德观念的原因;有担心被贴负面标签,甚至被污名化的原因;还有可能是担心受害人责任论。那么,这就会造成更大的数据上的差异。

这两个例子,都会联系到一个知识点,即 黑数 ,指的是记录在案的犯罪数据和真实发生的犯罪数据之间的差异。黑数越大,说明这一类的犯罪在现实生活中越普遍。黑数对于犯罪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个很基本的概念,非专业人士可能并没有听过。

类似的定义,还有 犯罪行为的传染 。犯罪行为会不会像传染病那样,从一个人身上传染到另一个人身上?也就是说,我有没有可能会像身边的犯罪人一样,变得暴躁,甚至去攻击别人,这种情况存不存在?

这些我也会在书里讲到。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如媒体涟漪效应、职业型犯罪、犯罪生涯曲线等。这些概念,其实只是真实的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冰山一角。另外,除了和读者探讨案例和解析以外,在本书的第二部分专门增加了献给读者的彩蛋,精选了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思考意义的文学作品,对其中涉及的犯罪心理问题进行了带有个人感悟的剖析。如果你想窥见这门学科知识的更多面貌。那么,本书或许可以满足你。当然,我所首要期望的,自然是你永远都不会遇到我们所谈到的犯罪行为,平安、健康、快乐地活着,但是如果你不幸遇到了,我希望你能够利用本书中学到的知识,或多或少地帮到自己。最后,书中因解析所用到的相关数据均来自课堂教学材料。

希望你可以了解到你感兴趣的内容,了解到犯罪人的心理,以及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并从中思考解决方案、预防措施,发散思维,发现更有意思的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博士
2024年10月24日于深圳 BnZbfj5Fb06fsrLkmbukaUWC3bOg6QaFuSa5GEySfguqfLw17N13Yc3nTR11g+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