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长为了支持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特长,在校外给孩子报了各类培训班,并且会预交半年甚至一年的学费。但近年来培训机构“爆雷”事件时有发生,家长交纳的学费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到最后课也没办法上,学费也退不回来。
对于家长来讲,遇到这种情况是非常被动的,因为一般等家长发现异常的时候,机构很可能已经做好了跑路的准备,或者已经跑路了。
其实,家长可以从机构的表现中发现一些端倪提前预知,如机构突然搞一些超级优惠的报名活动,学费半价或者交一年送一年,等等;又如家长和老师闲聊中了解到,机构开始拖欠培训教师的工资,这时就要有所警觉了。
一旦发现培训机构异常,建议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培训协议、报名表、海报、机构现场照片、微信沟通记录、转账记录、发票等,在培训机构“爆雷”后第一时间向法院起诉,并且申请财产保全,以保证胜诉后能够执行到款项,增加拿回学费的可能性。
也有培训机构与家长签订合同时,将争议处理条款设置为由仲裁委仲裁。通常仲裁的费用较高,通过这种方式维权的成本太高,在所交学费较低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就会放弃维权。提醒各位家长,在给孩子报名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发生争议时是向法院起诉还是向仲裁委申请仲裁。另外,所签订的合同一定要自己保留一份或者拍照留底。
法规之窗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三条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