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辈子崇拜毛泽东,信仰共产主义,忠诚于中国共产党。
我一辈子学法、研法、用法、守法、宣法、执法、制法和查法。
我一辈子没离开过“法”字。
我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学习6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先后在四个单位工作过。第一站是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也就是现在的社科院前身。第二个单位是国际问题文献研究所,其地点是在有名的北大沙滩“红楼”,在那我住了5年。“红楼”里的红地板,每天我们都用高级的煤油擦,不能穿高跟鞋或者硬底鞋,走路要轻,为的是保护文物。在这个研究所我做了一些法律书刊和公开的文化情报工作。1973年,这个研究所被撤销,我被分配到国家图书馆,主要负责法的理论和问题咨询工作。在这里,我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由我主编《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法律分册),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为此,我把国家图书馆1911年至1949年所有馆藏法律图书(除线装本)查阅了一遍,并撰写了内容提要,共收集法律图书书目万余种,我成为查阅国家图书馆1911年至1949年馆藏所有法律图书的第一人。
在国图期间,虽然也是从事法的问题咨询和研究工作,但总觉得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有点乏味,于是,有了想换换工作的动意。198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从办公厅独立出来,正式成立国务院法制局。成立不久,我有幸成为其一员。我来国务院法制局一猛子就扎到法规监督检查司。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2年退休,近20年,我都在国务院法制局法规监督检查司工作,我曾主持、负责或者从事法规(包括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汇编、备案三项行政法律制度的研究、创建、维护和执行工作,直到退休,可以说我是全身心地投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因此对这个工作很有感情。
国务院法制局成立最初的机构方案,没有这个司,后来经当时的国务院秘书长点名才设的,主要考虑到法律、法规立得那么多,执行情况不理想,需要监督落实。说实话,虽然法制局每年的工作总结,这个司的工作所占篇幅最多,但法制局的重点的确是立法,领导要把99.9%的精力用在立法上。在法制局,大家对这个司的职能设置一直有不同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法制局没有监督职能,反对搞执法检查,也有的人认为法制局把法规规章备案工作揽在手里是一大错误。可能由于这个原因,这个司的名称翻来覆去地变化。最初叫法规监督检查司,后来改为法规检查司、政府法制监督司,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改为政府法制协调司。年轻人来到这个司都向往到别的司工作。如果1990年以前监督司在册的人算是监督司“老人”的话,那么能坚持到底的人没有几个。20世纪90年代初,司长谷宏和另一位老同志退休后,监督司的“老人”就剩下我老哥一人了,其他人总是处在进进出出之中。
监督司工作面宽、项目多,包括法规清理、法规汇编、法规规章备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编写法规情况反映、部门职能交叉而产生的规章矛盾协调,以及行政复议、仲裁等。这些工作我都亲手干过,有的是我具体负责,有的是我分管、主管。我热爱这些工作,因为它是政府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虽然平凡,但很有意义。我在法制局从不想语惊四座,只求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一进法制局,韵致政府法制基石就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我对政府法制工作倾注了人生最好的年华,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炼铸了人生价值。我打算把走过的路,经历过、干过的事,认真整理,用文字写出来,希望对想了解和愿意知道这几块工作的同志、同仁有点借鉴。
在职时就想写有关这三项制度的书,因为忙于工作而没动笔。退休了,有时间了,应该开始写了,可是今天写书法,明天办律师案子,什么都想干,还是没有静下心来写这本书,但是心里总是想着这件事。我今年80岁了,留给这个世界的时间不多了,有关这三项制度的事,有些只有我一个人经手,不写出来肯定是尘封地球深处,这样我觉得对不起历史,也抱歉后人。所以我有生之年无论如何要也完成这本书,而且必须写完。
这本书分四个部分:一是介绍、研究我国法规清理制度的建立、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第一辑编辑出版与法规汇编制度;三是法规规章备案制度的创建;最后我想把我历年来在书刊上发表的与本书有关的文章目录和我所掌握的与本书相关的珍贵参考资料目录作为附录附后,为读者提供研究便利。
赵威
202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