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章 乡下婆子
“棠棠,你说若薇在文工团过得怎么样?昨天我去供销社,听人说文工团的后勤都是临时工,连粮票都不按时发。”
林若棠舀粥的手顿了顿。
“妈,你又想去找她了?”
“她毕竟是你姐姐,现在没转正,城里花销又大……”
沈丽华叹了口气,眼圈有些红。
“我昨天蒸了点肉包子,想给她送过去,顺便看看她。”
林若棠知道母亲心软,拦不住她,只能叮嘱。
“别跟她说家里的事,尤其是金条的事。要是她找你要钱,你就说家里的钱都存定期了。”
那些金条被她用布包好藏在床板下,是外公留给母亲的遗产,上一世被舅舅霸占,这一世多亏了元宝。
这笔钱是她们母女的底气,绝不能让林若薇知道。
沈丽华点点头,吃完饭就拎着饭盒往文工团去了。
林若棠则带着明宝在院子里玩,教他给黑贝和赛虎下达简单的指令,明宝学得有模有样。
时不时仰头喊她“棠棠妈妈”,惹得路过的战士们都笑着打趣。
“林教官,明宝跟你真亲。”
警卫员路过时笑着说道。
“陆军长以前带他出门,他都不爱说话呢。”
陆凯之恰好回来,听到这话,脚步顿了顿。
只见阳光下,林若棠正帮明宝擦掉嘴角的糖渍,黑贝和赛虎蹲在一旁,元宝趴在她肩上,画面温馨得不像话。
他心里微动,走上前道。
“林教官,下午有个军犬医疗知识讲座,你要不要一起去?”
“好啊,正好能学习一下。”
林若棠欣然应允。
另一边,沈丽华拎着饭盒走进文工团的后勤仓库,远远就看到林若薇正对着一堆脏衣服发脾气。
“若薇,”
沈丽华快步走过去。
“我给你带了肉包子,快趁热吃。”
林若薇回头看到她,脸上的烦躁更甚,一把挥开她递过来的饭盒。
“谁要吃你的破包子!一股子穷酸味!”
包子滚落在地,沾满了灰尘。
沈丽华的手僵在半空,眼圈瞬间红了。
“若薇,你怎么说话呢?这是我早上特意给你蒸的……”
“特意给我蒸的?”
林若薇冷笑一声,双手抱胸上下打量她。
“沈丽华,你能不能别这么懦弱?穿得跟个乡下婆子似的,别在这给我丢人现眼!”
她瞥了眼周围看热闹的同事,声音压低了些,却更显刻薄。
“我在文工团当临时工,连工资都没有,你这个当妈的就不知道帮衬我一把?”
“我……我每个月的工资都存起来了,想给你攒着转正用。”
沈丽华委屈地说道。
“攒着?谁知道你是不是偷偷给林若棠了!”
林若薇上前一步,眼神逼视着她。
“她在军区当教官,一个月工资肯定不少吧?少说也有三四十块吧?你让她给我点钱,我要买件新衣服,总不能天天穿这身破布衫。”
沈丽华攥紧衣角。
“棠棠的工资是她自己挣的,我不能要……”
“不能要?”
林若薇像是听到了笑话。
“她是我妹妹,我用她点钱怎么了?你就是偏心!在乡下,你就只疼她不疼我!”
她开始道德绑架,声音越来越大。
“现在我在城里过得这么难,你要是不帮我,就是逼我去死!”
周围的同事都窃窃私语起来,沈丽华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想解释却不知道怎么说。
林若薇见她不说话,更加得寸进尺。
“行了行了,跟你多说无益,你赶紧走,别在这影响我干活!”
她推着沈丽华往外走,语气嫌恶。
“下次别再来了,看到你就烦!”
沈丽华被推出仓库,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拎着空饭盒,失魂落魄地往回走,心里又酸又疼。
那是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回到家时,林若棠正和明宝、陆凯之在院子里玩。
看到母亲哭红的眼睛,林若棠立刻迎上去。
“妈,怎么了?她欺负你了?”
沈丽华摇摇头,把刚才的事断断续续说了一遍。
林若棠气得握紧拳头,元宝从她口袋里探出头,炸着毛低吼。
【那个坏女人!居然欺负主人!我去挠她!】
“别冲动。”
林若棠按住元宝,转头看向陆凯之。
“陆军长,麻烦你先带明宝回去,我跟我妈说点事。”
陆凯之看出她脸色不好,点了点头,牵着明宝的手起身。
“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找我。”
明宝依依不舍地看着林若棠。
“棠棠妈妈,明天我还能来吗?”
“当然可以。”
林若棠摸了摸他的头,看着父子俩离开的背影,才转身安慰母亲。
“妈,别难过,她就是这样的人,你越纵容她,她越得寸进尺。”
沈丽华抹掉眼泪。
“我知道,可我就是心疼她……”
“心疼也不能无底线。”
林若棠扶着母亲坐下。
“她现在一门心思要钱,就是因为虚荣,觉得在文工团没面子。这种人,你给了一次就有无数次。”
她顿了顿,又说。
“对了妈,我想好了,用外公留下的金条做点小生意。现在政策放宽了,允许个体户做生意了,咱们可以试试。”
沈丽华愣住了。
“做生意?那不是投机倒把吗?”
“现在不一样了,报纸上都登了,个体户是合法的。”
林若棠解释道。
“我想先回乡下一趟,收点山货和手工绣品,拿到城里的自由市场去卖。乡下的东西便宜,城里稀罕,肯定能赚钱。”
其实她早就盘算好了,上一世她记得,这个年代的手工绣品和山货在城里很受欢迎,尤其是军区大院里的家属,都愿意买这些纯天然的东西。
而且有金条做启动资金,她完全有底气做这件事。
沈丽华还是有些犹豫,但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你想做就做吧,妈支持你。”
接下来的几天,林若棠一边正常训练,一边规划着生意的事。
她让乡下的邻居帮忙收购山货,又联系了以前一起插队的知青,让她们帮忙收集手工绣品。
元宝则成了她的“通讯员”,每天飞到乡下送信,回来还会汇报情况。
【主人,王奶奶说绣品已经做好了二十个,让你下周去拿。】
期间,她和陆凯之的交集果然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