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建校时间 1911年
主 校 址 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
学校类别 综合类大学
办学层次 “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
钱锺书 中国现代作家
邓稼先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竺可桢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华罗庚 数学家,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季羡林 语言学家、国学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A + 化学A + 生物学A + 力学A + 机械工程A + 仪器科学与技术A + 材料科学与工程A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 + 电气工程A + 控制科学与工程A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 + 建筑学A + 水利工程A + 环境科学与工程A + 核科学与技术A + 风景园林学A + 城乡规划学A + 管理科学与工程A + 工商管理A + 公共管理A + 设计学A + 等
从2017年起,清华大学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游泳测试或参加游泳课的学习并达到一定标准,否则无法获得毕业证书(特殊情况下除外)。因此,“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响彻了高校界。800米、1500米、2000米、3000米、半马、全马,篮球、网球、乒乓球……清华学子主打一个“行胜于言”,让清华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道口体校”。
1911年,美国用一部分“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了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它的校址在清华园内,因此得名。这也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清华流传这样一句话——“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四个操场”,四个操场即紫荆操场、东操场、北操场和西操场。事实上,清华大学的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相当于未名湖面积的7倍。从游泳馆、射击馆等专业场馆到手球、沙滩排球等专业的户外设施,各类专业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景点,主体景观为一处荷塘,荷塘之畔为一幢秀雅的古建筑,掩映在垂杨山水之间,经常被拿来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最是富有园林意境的“园中之园”。
清华大学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刻有清朝军机大臣那桐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09年6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大礼堂与老图书馆、西体育馆、科学馆并称“四大建筑”,是清华“最有光荣历史的建筑物之一”。这座建筑采用天圆地方的造型设计,气势宏伟又不失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