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事求是
建校时间 1895年
主 校 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学校类别 综合类大学
办学层次 “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
马寅初 经济学家、人口学家
吴自良 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曾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叶培大 微波通信及光纤通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彭一刚 建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
化学工程与技术A + 管理科学与工程A + 机械工程A 光学工程A 仪器科学与技术A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A 建筑学A 土木工程A 水利工程A 城乡规划学A 软件工程A 材料科学与工程A - 环境科学与工程A - 等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1895年成立的天津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更名为北洋大学堂),由光绪皇帝御批官办成立,其建筑正门上方镶嵌着带有皇权色彩的“双龙戏珠”图案,因此有了“龙牌大学”的称谓。1900年,第一位毕业生王宠惠获得了绘有蛟龙出海图样的“钦字第一号”考凭,这也是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由中国政府颁发的第一张大学本科毕业文凭。1995年,天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建成了北洋纪念亭,该建筑设计运用了“龙牌大学”的元素,向人们述说着天大悠久的历史,也见证着北洋精神的薪火相传。
2007年,天津大学代表团在牛顿故乡伍尔斯索普庄园的“牛顿苹果树”上剪下一段原枝条,带回国内培养。2015年3月20日,其枝条被移栽到北洋园新校区郑东图书馆西侧。从此之后,这里成了天大学子必打卡地点之一,它所象征的科学精神薪火相传且历久弥新,让一代代学子得到更多科学追求的启迪和科技创新的灵感。
北洋纪念亭是天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造于1995年,通体由花岗岩砌合而成,上方刻有浮雕和“北洋大学堂1895”几个大字,下方是由两根石柱顶起一个圆拱形成的拱形门。
第九教学楼始建于1953年,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天津大学的发展变化,成为天津大学的文化象征。
郑东图书馆位于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由校友郑东捐资修建。图书馆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以庭院为中心的模式,营造了一个具有现代精神的文化场所,被天大师生亲切地称为“最美图书馆”。
新体育馆于2005年10月正式建成。这座体育馆呈方正造型,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低碳节能的设计,入选天津市2010年十大节能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