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便失去了灵魂。
    
    ——培根
   
通常,耐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一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业,就一定要有耐心。实际上,成功需要的不是急躁,而是足够的耐心。当一个人决定放弃的时候,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下面的故事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一位推销大师准备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进行了一场告别演说。演说当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热切地、焦急地期待着这位当代伟大的推销员带来令人受益匪浅的职业经验分享。
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这时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
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说道:“我们需要两位身强力壮的观众,谁愿意到台上来?”
不一会儿,两个观众就跑了上来,老人对他们讲了规则,要他们用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其中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过后,那吊球动也没动,于是他又接二连三地用铁锤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一片哗然。
只见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人们失去了耐心,有的叫骂起来,有的开始离场。可是老人依然敲着他的小锤,当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瞬间会场鸦雀无声,人们惊讶地看着轻微摆动的铁球。
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吊球越荡越高,最后拉动着铁架子“哐哐”作响。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人转过身,慢慢地把那个小锤揣进兜里。然后说道:“在成功的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的确,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最后是不会成功的。如果我们纵观这么多年来成功者的制胜秘诀,就会发现一个常被人忽略的秘密,那就是耐心,这是人们用来赢得成功的真正引擎。
比如,年少时的齐白石很喜欢篆刻,但他总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于是,他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篆刻家虚心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于是,齐白石按照老篆刻家的话做了。他挑回来一担础石,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就这样夜以继日地刻着,手上不知起了多少血泡。最后,一担础石终于都被“化石为泥”了。渐渐地,他的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相反,如果一个人缺乏耐心,做事总是过于急躁和狂热,那么他做什么事情也不会成功。这就好比揠苗助长故事中的农夫,为了让稻苗长得快一些,就将稻苗全部拔高几分,最后稻苗全部枯死了。
因此,青少年要注重培养自己耐心的品质,这将对你的学习和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耐心是一株很苦的植物,但果实却十分甜美。”这个过程,我们叫作“努力”。
那么,青少年如何培养自己的耐心呢?
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或事情做到一半就放弃了,这就是没有耐心的表现。你可以尝试着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后,相信你的耐心慢慢地就会培养出来。
有时,你可能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你应试着平复一下自己的情绪,做几次深呼吸或者闭目养神几分钟。只要你熬过情绪激动的那个时刻,让神经放松下来,就会发现你的耐心已经提高了一个层次。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遇到困难时,不要想着退缩、放弃,而应该多多鼓励自己,并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这样你的耐心就会很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