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给自己一个机会说试试,万一活了呢

“云课堂”讲义

1.为什么人们大多倾向于放弃梦想?

2.如果周围大多数人反对你的梦想,该怎么办?

3.假如你对自己想做的事没有信心,该何去何从?

让梦想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每个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实现,只不过需要克服一下放弃梦想的痛苦罢了。这种痛苦无疑令人难受,但人们更害怕的是梦想破灭带来的挫败感。

我们都害怕看到自己失败时落魄的样子,担心自己软弱无能的一面大白于天下。当我们主动放弃梦想时,就规避了可能出现的失败。这样就能继续保持“我只是没去做,并不是做不了”的自我催眠状态。

可是如此一来,我们就会错过检验自己真实水平的机会,把实现人生目标的希望彻底变成零。这样真的好吗?马云的选择是给自己一个机会说试试,冒着未知的风险去追逐梦想。

情商小案例

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做过“中国黄页”。第一家被他的团队搬上互联网的企业是望湖宾馆。宾馆经理给了马云一份宾馆的中英文简介,马云把简介传到西雅图的工作室做网页。但宾馆经理不想付钱,认为发条消息就要收钱是不合理的,把马云说成是骗子。

结果1995年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很多美国妇女代表就是根据那个网页的消息找到了远在杭州的望湖宾馆。

马云据此判断电子商务在未来必将有极大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商务应该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但他的老板认为电子商务必须服务于国有企业、大企业。由于两人理念分歧严重,马云选择辞职,自己创办公司,这才有了后来的阿里巴巴。

马云的心声

有了一个理想以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要把这件事做出来。很多创业者都想想这个条件不够,那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也不具备,该怎么办?

我觉得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如果机会都成熟的话,一定轮不到我们。所以一般大家都觉得这是好机会,一般大家觉得机会成熟的时候,我觉得往往不是你的机会,你坚信这事情能够起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承诺说我准备干五年,我准备干十年,干二十年,把它干出来。我相信你就会走得很久。

解读: 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是人们的常见心理。趋利避害的想法无可厚非。如果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做事,确实很容易导致失败。但成功往往不是水到渠成的,更多时候是奋斗者拼出来的。

奋斗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变数,不会让你有时间从容地准备到万无一失。就算是以稳健著称的军事家,也会在有六七成把握的时候下定作战决心。因为不到六成的把握风险太大,等到有七成以上把握的时候出手已经迟了,可能会错失良机。这个诀窍同样适用于创业者。

所以,马云强调要坚信自己想做的事一定能做成。然后给自己一个承诺,在多少年内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必须坚决摒弃那种坐等胜利的消极观念,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坚持尝试下去,在尝试中成长,在成长中走向成功。

拓展知识

人们有两种基本的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以固定型思维为主导的人认为自己的才能都是一成不变的,并且认为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一成不变的。而以成长型思维为主导的人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的,并且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潜力。

假如你是前一种类型,会根据才能和个性的差异演变成不同的模样。天赋高的人会认为自己就应该高高在上,不可以输给别人。遇到失败的时候很难正视自己的不足,甚至会因心理失衡而让性格变得扭曲。才智平平的人则会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命中注定的事情”,于是放弃了一切尝试。

情商高的人也许没有超凡脱俗的才华,但一般都以成长型思维看待自己和世界。这让他们勇于给自己一个说试试的机会。即使失败了,他们也能从努力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为此感到骄傲。 D3CoIgI96ym309z523u1aUVJzvi74JjhE0RC9k3NXrd2WkmjB/BaFE2zYFmA6xu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