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学习动力去哪儿了?

很多家长都曾满怀期待地看着孩子踏入校园,希望他们能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对世界充满好奇。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常常会发现,那个曾经对“为什么天是蓝的”充满好奇的孩子,渐渐地对“为什么化学方程式需要配平”失去了兴趣。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不耐烦,书本成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写作业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为什么会这样?孩子的学习动力去哪儿了?

这并非是孩子天生懒惰或不求上进,而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看法正在悄然改变。学习的本质,从最初的探索与发现,逐渐变成了任务与压力。当孩子将学习等同于考试分数、排名、父母的期待以及无尽的作业时,内在的乐趣就会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常见的“动力杀手”中找到答案:

外部动机取代了内部动机

最初,孩子学习是出于好奇心,这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但当父母过度强调“考第一名有奖励”“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时,孩子的学习动力就从为自己学变成了为奖励或逃避惩罚而学。这种外部动机虽然短期有效,但却会像毒药一样,慢慢侵蚀孩子对学习的本真热情。当外部奖励消失时,他们的动力也就随之瓦解。

持续的挫败感

试想一下,如果每次你尝试一件事情,都以失败告终,你还会愿意继续吗?孩子也一样。当他们在学习上屡屡碰壁,无法理解复杂的概念,或是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让他们的大脑发出“学习很痛苦”的信号,从而产生逃避和厌倦的情绪。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最终选择放弃努力。

缺乏掌控感

当孩子感觉自己像是学习这趟列车上的乘客,而不是司机时,他们会感到无力。老师布置的作业、父母安排的补习班、永远做不完的练习册……他们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无法决定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当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没有掌控感时,他们会变得被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用消极抵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理解这些“动力杀手”,是唤醒孩子学习动力的第一步。 W9rapwaqMht5GUZNVdzw3NZTWf64YgrX4m3QfNal1wrBqi2QDL/nUp1FOiDrwU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